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海洋石油平台用SM490YB热轧H型钢冲击性能偏低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出冲击性能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钢中存在一定量的魏氏组织和少量的带状组织,并对微合金化、炼钢、加热、轧制等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工艺优化,基本消除了钢中的魏氏组织,同时降低了带状组织,使产品的-20℃横向及纵向冲击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借鉴钢产品带状组织相关研究成果,综合产线实际工况,对带状组织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定位。为减少低合金结构钢的带状组织,提高产品综合性能,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热轧工艺对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工艺温度控制、精轧单机架压下率和轧后冷却速率对带状组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强度热轧镀锌用钢的开发工艺,成分设计中要保证最终产品的镀锌质量要保证钢中Si含量要低,采用控轧控冷工艺保证热轧产品指标以满足镀锌后产品性能。分析得出了"Mn偏析使得钢中带状组织级别高是镀锌产品屈服低的主要原因"的结论。通过采取二冷水缓冷、轧后提高冷却强度等工艺减轻带状组织,使产品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用户需要,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开发生产钢包头,设计了25钢的成分,结合八钢热轧、冷轧工艺设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25钢产品性能的关键退火工艺参数,依据25钢的退火机理,采用了适宜的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25钢的产品性能得到较好控制,产品得到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际生产数据,介绍了钙处理与否对铝脱氧热冲压成型钢22MnB5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浇铸工艺和热轧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对于[Mn]含量在1.25~1.35%、[S]≤0.0030%、全氧含量在25ppm左右的铝脱氧热冲压成型钢22MnB5,钙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热轧产品的带状组织。当中包[Ca]含量控制在0.0020~0.0030%时,钙处理的热轧产品带状组织评级较未进行钙处理产品的带状组织评级整体降低0.5~1.0级。钙处理工艺改善热轧产品带状组织的机理是控制钢水凝固过程中MnS夹杂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已有汽车横梁钢坯料,试验不同轧制工艺,从而确定产品性能完全符合要求的工艺路线,研制出变速箱支架用窄带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轧后控冷的工艺路线,得到的产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达到10级以上,带状组织1.0级,夹杂物均在1.0级以下,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产品X42管线钢与330CL车轮钢冷弯性能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X42管线钢不合试样的带状组织严重而夹杂物级别较低,带状组织可能是导致冷弯不合的主因;330CL车轮钢不合试样的夹杂物级别较高,而带状不甚明显,夹杂物可能是导致冷弯裂纹的主因。  相似文献   

8.
在未再结晶区大压下后加速冷却工艺对钢板带状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钢板在轧制过程中易产生带状组织,而带状组织的形成降低了钢板的横向冲击性能,为了了解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两种成分钢的控制轧制和加速冷却工艺。结果表明:在采用未再结晶区大变形的控制轧制工艺时,必须采用加速冷却工艺来减小或消除带状组织。另外,采用Nb,Ti微合金化也是消除带状组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22CrMoH齿轮钢带状组织成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CrMoH齿轮钢在锻造齿轮毛坯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定级别的带状组织。本文综合探讨了22CrMoH齿轮钢带状组织形成原因及对齿轮机械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工艺预防措施,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热镀锌双相钢热轧工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占英  朱敏 《宝钢技术》2009,(4):35-37,44
研究了热轧工艺对热镀锌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热轧工艺,可以得到强韧性能配合较好的组织均匀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的升高,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延伸率有所上升。高温卷取易导致热轧基板晶粒粗大并出现带状组织,通过降低卷取温度可有效提高热轧基板组织的均匀性,使热轧基板的晶粒细腻均匀,从而改善热轧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石油套管钢J55冲击功较低的问题,对生产工艺及其产品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确定冲击功低是因为带状组织造成。影响带状组织的因素主要是不合理的加热炉制度以及精轧负荷的分配差异所造成,同时卷取温度对带状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系列正火热处理工艺对A573Gr.70钢带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带状组织形成原因,提出了A573Gr.70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制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带状组织等级逐渐降低,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当正火温度达到940°C时,带状组织基本消除,钢板的强韧性匹配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轧机轧制能力不足时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控轧控冷,设计适当的生产工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力学性能十分必要。研究了控制冷却工艺对低碳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与空冷相比,采用控制冷却工艺进行冷却,可以提高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减轻试验钢的带状组织。在控制冷却过程中,除开始冷却温度对试验钢的性能影响较大外,分段冷却工艺参数对试验钢性能的提高也起很大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前段冷却为主的工艺生产的试验钢较采用后段冷却为主的工艺生产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提高50 MPa以上,抗拉强度提高约30 MPa,同时拥有良好的塑性和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14.
冲压用优质碳素F18钢钢板需要有良好的塑性、冲压成型性能,对带状组织要求严格。通过控制轧制和冷却试验,运用"带状密度"概念使带状组织的描述定量化,对中厚板轧机轧制钢板的带状组织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控制带状组织的加热制度和轧后临界冷却速度。经现场工业生产验证,按照轧制加热温度1 200℃、保温90 min,轧后冷却速度6.8~8.4℃/s工艺参数,有效地消除了F18钢板的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重载齿轮钢检验退火态带状组织的技术要求,系统研究了带状组织的形成机理,从控制元素偏析、促进元素扩散等方面着手改善钢的带状组织,并从成分优化设计、连铸工艺及轧制工艺方面进行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的重载齿轮钢(CrMo、CrNiMo)退火态带状组织均控制在2.5级以下,很好地满足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重载齿轮钢检验退火态带状组织的技术要求为基础,研究带状组织的形成机理,从控制元素偏析、促进元素扩散等方面着手改善钢的带状组织,并从成分优化设计、连铸工艺及轧制工艺方面进行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的重载齿轮钢(CrMo、CrNiMo)退火态带状组织均控制在2.5级以下,满足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结合20CrMnTiH钢生产过程中实际的温度控制情况,分析了轧制工艺对带状组织的影响。综合考虑组织与性能,不宜采用高的加热温度来控制带状组织;最佳的终轧温度应该在950~1000℃;轧后冷却速度的增加,带状组织级别减小。莱钢通过降低加热温度、控制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等措施,将20CrMnTiH带状组织控制在2.0级以下。  相似文献   

18.
通常在高强钢中碳和锰的质量分数都比较高,这些元素容易导致连铸坯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枝晶偏析的问题,造成带状组织缺陷,导致钢板质量难以达到妖气。在高强钢连铸过程中一旦发生带状组织缺陷会严重影响钢板的力学性能、断裂行为和成形性能。带状组织的存在会导致冷轧钢板各向异性能强烈,在深加工中容易出现纵向纤维延伸不一致的情况,即出现变形的问题,甚至由于裂纹源的存在而在深加工中出现应力集中出现裂缝的问题,严重降低钢板的性能。为了保证相关产品的性能,应当最大限度地做好连铸板的质量控制,改善中心偏析问题,保证连铸坯的正常凝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制定了25CrMoRE钢热处理工艺方案,通过相关实验设备测定了热处理工艺对应下25CrMoRE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冲击功、金相组织、夹杂物、晶粒度等技术指标,分析各项数据指标,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对25CrMoRE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手段,分别对Q345GJB钢性能不合格试样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级别以及拉伸试样断口形貌进行检测分析,并与性能合格试样进行对比,发现性能不合格Q345GJB钢中含有较多的夹杂物和较严重的带状组织,沿轧制方向分布的大量长条状硫化物夹杂成为裂纹源,带状组织降低了钢板的横向塑性,导致拉伸断口出现分层,造成试样断后延伸率不合格。采取炼钢、轧钢工艺改进措施,改善板材内部质量,最终提高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