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层合采气井动态特征及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多层合采的开采方式已在各气田广泛实施,但多层合采气井将受多层气藏层间连通性、层间地层压力差异、渗透性差异及控制范围差异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运用数值试井的方法可以对多层合采气井敏感因素进行机理性研究,掌握多层合采气井开发动态的特殊性,由此确定气井多层合采的适用条件。以M气藏同井场的M6井与M16井为实例,通过运用数值模拟,对比一井多层合采与同场两井分层开采的开发效果,可以确定合采后引起的层间干扰不强,M6井与M16井分层开采比M6井多层合采的稳产年限仅长1年,20年预测期末累计产量仅多2.5l%,表明该气藏层间地质条件的差异不明显,适宜采用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
多层气藏一井多层开采技术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藏开发中,所遇到的气藏基本上都为多层气藏,而在气藏开发方案的决策中,多层气藏的开发层系的划分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气藏开采中的分层采气和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气藏合采和分采的技术界限对划分多层气藏的开发层系和单井采气方式的确定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文章在建立层间无串流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气藏压力、储层物性方面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因素分析方法入手,获得了多层气藏开发单井合采(分采)技术界限和界限方程,并通过实例应用说明了图版解释方法。实例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多层气藏开发层系划分提供正确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3.
对于含水层的多层组气藏的合理开发而言,分、合层开发效果和开采方式的优选一直是困扰气藏开发的疑难问题。为此,利用数值模拟和两相管流稳态模拟方法,以两层组气藏为代表,对不同产出流体和产能差异条件下的分、合层开采效果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两层组气藏分、合层开采方式优选原则。研究表明:对于两层组产纯气的情况,分、合采开采方式对气井相对长期的开采效果影响不大,为提高开发效益,适合合层开采;对于含水层的两层组气藏,产能相近的两层比产能存在差异时的两层合采效果好,适合合层开采,反之则宜分层开采。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和评价多层组气藏分、合层开采效果,以及指导多层组气藏开采方式优选、提高气藏开发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涩北气田是柴达木盆地典型的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具有岩性疏松、层多且薄等特征,气藏储集层从浅至深多达近百个。气田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实现经济高效开发,采用多层合采方式生产。针对多层合采可能产生的层间干扰、储量动用不均衡等问题,提出多层合采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多层合采时气藏储量动用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不同物性和地层压力条件下多层合采开发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层合采有利条件,以渗透率倍比和压力倍比为评价参数建立判断图版,可对不同气层物性和地层压力条件进行初步判断,评价合采干扰程度,为多层气藏优化射孔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致密砂岩气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开发的核心对象,由于有效砂体规模小、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致密,长期以来被誉为"磨刀石上闹革命"。为了解决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直井多层合采时普遍产水的复杂渗流问题,基于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砂体纵向叠置类型分析,突破常规多层合采实验方法,设计了复杂气藏双层流动多点测压衰竭开发实验流程,建立不同开发方式下气、水层间可交互越流的双层开发动态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致密砂岩气水层交替叠置型气藏在多层合采过程中,普遍存在层间气水交互越流现象;(2)储集层纵向非均质性、含水饱和度以及开发方式是影响层间两相交互越流最主要的因素,直接影响气藏采收率;(3)多层合采的高含水层(60%w<100%)与气层渗透率比值越大,生产中后期层间干扰对气藏生产的抑制作用越强,需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4)低渗气层与致密水层(渗透率小于0.1mD)合采时,未见严重的水窜越流现象,对气藏整体采收率影响较小,易实现气藏高效开发。结论认为,模拟实验研究成果为苏里格致密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对提高致密气藏采收率具有重要现实...  相似文献   

6.
������ѹ�ϲɹ��ռ����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庆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气层薄而多,单层产能较低,开采难度大,降低成本是气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必由之路。文章介绍了长庆气田气井多层分压合采工艺技术,提出了探井、开发评价井及开发井的分压合采工艺。现场应用表明:气井分压合采工艺技术对于开发长庆多层系气藏,提高气田整体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杏北区块多油层发育,油井多数为多层合采,随着开发时间延长,由于层间物性差异,出现单层水淹或层间干扰导致单井产能下降。为提高多层开发效果,杏北区开展常规封隔器换层隔采、碰泵控制换层、压力开关器控制、分压合采泵等分层采油工艺试验,其中压力开关器控制、分压合采泵工艺对于判断油井见水层位和解决层间干扰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的气藏大多为低渗致密的多层气藏,由于其自身复杂的地质特征,采用单层开采效果差,而采用多层合采开采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气井产能,延长稳产期.但多层合采使得气藏及井底渗流特征复杂化,层间干扰现象将影响气井的开采效果,而对于气井多层合采的技术界限目前却鲜有研究.在建立层间无窜流的单井多层气藏双孔介质模型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气藏压力和储层物性参数方面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获得了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技术界限图版.分析表明多层合采的有利区域为近似菱形的狭窄区域,合采产层的压力系数比和渗透率比必须处于合采有利区域才能进行合层开采,并通过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对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单井采气方式的确定以及气井开采后期实施调转层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孔低渗气藏多采用合采的方式开采,但合采会降低气藏采收率.为了确定最佳合采时机,提高合采时的采收率,针对大牛地气田各气层原始地层压力接近、低孔、低渗的特点,进行了长岩心并联试验,模拟气藏合层开采时的产气特征,通过绘制流压与采收率的关系曲线,对比了在不同合采时机下层间压力差和物性差异对最终采收率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  相似文献   

10.
对于低孔、低渗气藏,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和改善气田开发效益,许多生产井都采用了多层合采方式进行生产。为了更真实地认识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渗流特征以及确定最佳合采接替时机,通过设计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气藏多层合采开发过程,研究了地层压力、渗透率及主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气藏渗流特征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以及合采接替生产时机,认为多层合采时,高压、高渗层产量贡献率始终高于低压、低渗层;而对于低压、高渗层,实验初始阶段低压、高渗层的产量贡献率高于高压、低渗层,实验后期从主产气层变为次产气层;在不同的接替时机下,随着接替点压力的降低,采出程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低渗层接替生产要比高渗层接替生产效果要好。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多层合采产气渗流特征尚属新的尝试,其研究成果对制定类似气藏的合理开发技术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酸性气井完井直接关系着气井的质量、寿命和完井、试气及采气作业员工的安全,是气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针对重庆气矿飞仙关高酸性气田的地质现状以及高酸性介质给气井的完井投产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认真研究并提出了重庆气矿飞仙关气藏高酸性气井完井试气的工艺技术方案。通过峰15等井的现场工艺成功试验,为今后重庆气矿飞仙关高酸性气井的完井投产探索了一条路子,并对该地区高酸性气藏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中,受凝析气组分、地层多孔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PVT相态变化,并呈现双组分特性。为了尽量减少凝析油在储层中析出,保持较高产量、采收率和开采效益,用黑油模型方法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一套处理凝析气藏相变开采的数学模型,并对实际气藏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拟合预测,结果与开采计算及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蒋晓红 《钻采工艺》2003,26(4):28-30
新场气田JS2^1气层属典型的致密碎屑岩储层,储层具低渗、强水敏、强贾敏效应等地质特点,存在较大的潜在损害因素,开展水力加砂压裂储层改造技术对压裂液整体性能要求较高。针对其储层地质特征,研制出具耐温抗剪切性好、携砂力强、破胶彻底、滤失小的低伤害压裂液配方体系,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场气田难动用储量启动压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新场气田JS21、JS23储层品质差,属于难动用储量,储层改造过程中容易造成水锁伤害,而储层启动压力的变化能够反映外来液体水锁伤害的大小.在分析储层水锁伤害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测定了新场气田JS21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并对影响储层启动压力的因素,如岩心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外来液体的入侵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经研究发现,渗透率的降低导致启动压力的增加,启动压力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破胶液的滤失是造成储层水锁伤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化压裂液配方,提高破胶液返排性能和质量是降低储层水锁伤害程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井气田浅层蓬莱镇组气藏均为多套砂体叠合而成,单层砂体厚度有限,平面分布连续性差,大多数井单层压裂后单井增产量有限,制约了单井产量的提高。针对三层分压对选层的要求,从压后增产的差异性和相关的储层地质参数的差异性入手,对制约压裂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单井多套砂体的纵向距离为几十米到近百米,容易实现气井的分压合采。近年来在马井气田多次实施了三层分层加砂压裂施工,实现了多层合采,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有效提升了气田的压裂开发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白音诺勒气田动态分析方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气藏工程理论、气井生产动态资料、气藏动态分析方法,对白音诺勒气田的主要开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气藏驱动类型,气田动态储量,合理的采气速度及气井产量递减规律,对该气田下步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低压双气层合采产气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多层合采问题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采用的方法通常是数值模拟、试井分析等,为了更真实地认识“一井多层”低渗气藏(气层物性特征相近,初始压力不同)多层合采时的产气特征,引入了物理模拟技术,结合气藏实际,采用气藏天然岩心,建立了高低压双气层无窜流物理模型(简称“并联”模型),实验模拟气藏定容衰竭开采方式,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双气层合采时单层产气、压力变化规律,单层产量贡献特征,气层采收率,配产、高低压气层初始压差对生产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认识。采用物理模拟技术研究多层合采产气特征尚属新的尝试,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对制定类似气藏的合理开发技术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梦颖  严曙梅  孙莉 《海洋石油》2018,38(4):36-40,61
平湖油气田经过近二十年的开采,目前已经步入开发后期。P1气藏作为平湖油气田曾经的主力产气层,由于生产井相继出水,且出水迅猛,导致三口生产井相继水淹关井。开发生产动态综合分析认为,P1气藏虽然开发井水淹,但气藏仍存在一部分剩余气。若将这部分潜力找到并有效动用,对于缓解平湖油气田生产形势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地震、地质和油藏动态等多方面资料对P1气藏的出水来源和方向进行分析,认为P1气藏出水主要来源于放二断层开启,引入花港组地层水,大量出水使气藏中形成"水道",致使北部B6井区还存在一定剩余气分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水侵模型均为理论推导所得,假设条件多,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的现状,通过对定容封闭气藏衰竭开采及水驱气藏定量开采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气藏开发过程中的物质平衡和水侵规律。定容封闭气藏衰竭开采模拟试验表明,压力与累计产气量呈线性关系,与理论公式完全吻合,可见模拟试验系统能够模拟实际气藏的开发。水驱气藏模拟试验结果代入物质平衡方程,计算等式两端的结果有所差别,且随着水侵量的增加,这种差别越来越显著,原因在于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未能考虑水体侵入对气藏形成圈闭产生封闭气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在原有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中添加一修正项(即考虑水体侵入产生封闭气的影响),再次代入试验数据,物质平衡方程等式两边比较吻合,可见添加修正项后的物质平衡方程可以有效描述水体侵入对气藏产生封闭气的程度,对水驱气藏水侵量计算和开发动态预测有重要的意义,使物质平衡方程进一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0.
红台气田属低孔、特低渗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纵向含气砂体叠置率高的特点,如采用前期成熟分压2层压裂管柱完成5层压裂,需多次压井,施工周期长、储层伤害大,增产幅度有限。为此,在红台2-52井开展了一趟管柱分压5层先导性试验,增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