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雍进军 《煤炭技术》2014,(4):140-142
研究了基于数学最优化理论的煤层气开发选区模型建立及验证工作,首先对我国煤层气本身所具备的独特特点进行了分析描述,接着进行了基于数学最优化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包括对于假设条件的确定、数学模型、交换项处理、定解条件的求解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基于数学最优化理论对煤层气选区的建模工作能够较好的为选区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保证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降低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不当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在部分区块内的煤层气勘探试验,并与国内外部分煤层气勘探开发区进行比较后证实,本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本文采用符合区内实际的评价原则(标准)对煤层气资源及选区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有利的六个勘探目标区块。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煤层气勘探和开发选区时,首先要考虑选区评价条件。目前国外主要提出煤层厚度、煤级、含气量、煤层理深和煤层裂隙几个冬件。然而我国煤田地质构造复杂.仅根据上述几条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我们补充了地质历史过程中构造运动影响、选区构造复杂程度、煤层顶底扳条件和煤层保存情况四个方面。根据以上条件,建立了选区系统评价方法,进而划定选区类别。建立选区评价方法的意义在于较快地进行选区评价,避免走弯路,节省投入,加深了对选区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疆煤层气资源丰富,加强煤层气主控因素和优选有利的勘探目标是新疆煤层气获得突破的关键因素。作者针对新疆低煤阶煤层气的特点,探讨了新疆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的关键因素及新疆低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为综合选区阶段,应用一票否决制进行有利区选择,第二步为有利区预测阶段,根据有利区预测标准,应用预测公式进行分级,评价煤层气勘探目标区,为新疆煤层气产业大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及重点选区,介绍GEF项目以及晋城、河东、淮北和阳泉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新进展,指出目前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政府所采取的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6.
《煤》2017,(3)
煤层气储集层特征研究和评价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选区的关键环节,文章采用瓦斯地质理论,对寺河井田3号煤层的含气性、含煤性、煤储层压力、煤层孔渗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煤层气储集层物性及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号煤层是煤层气的良好储集层,亦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7.
江西丰城矿区是煤层气开发前景良好的选区之一。尽管其资源总量偏小,规模不大,但市场需求量大,气价高,具有良好的试验开发前景。本文详细介绍了丰城矿区煤层气资源、投资环境、市场需求以及矿区煤层气试验效果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7,(5):60-63
以典型资源枯竭矿区—鹤岗矿区为研究区,基于其煤层气井及各煤矿生产地质资料,划分了研究区原位、采动卸压区、采空区3种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域,分析了其资源分布特点。分别构建了3种不同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3种不同煤层气资源进行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9.
胡春健 《煤炭技术》2015,34(2):311-313
介绍煤层气选区的基本指标,基于最优化理论建立煤层气存储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建立煤层气选区评价的数学模型,根据影响因素确定评价指标,分析当前我国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适的建议,帮助完善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数学地质在我国煤层气目标区优选排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约我国煤层气取得突破的原因是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而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煤层气有利勘探目标区是地质选区评价的前提,是通过煤层气基础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体系的关键,在现阶段,进行煤层气勘探有利目标区优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标准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资源勘探前景评价是进行勘探布置、确定勘探目标的重要依据。本文在简要讨论评价参数的基础之上,根据对山西南部石炭二叠系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全面研究;对区内不同选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进行排序,认为潘庄井田、武乡一阳城褶皱、带中北段为最有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地区;美庄井田、武乡一阳城褶皱带南段、临汾盆地、沁源东和安泽地区为较有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地区。最后对有利地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资源量及其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丰富,含煤面积分布广,煤类齐全,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为我们研究煤层气的生储条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上,应选择含气量高、煤层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富且丰度较大的地区,同时考虑与煤的变质程度适中、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和排采,煤系盖层封闭好、气饱和度高等诸多因素的配置.  相似文献   

13.
简略地介绍了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及中国煤层气开发的现状。论述了开发选区的评价原则。指出两淮煤田、河东煤田是当前煤层气开发的主要优选区。  相似文献   

14.
我省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埋深15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4713亿m^3大于150亿m^3。的矿区有7个。本文从能源结构、煤矿减灾、环境保护三方面,论述了我省煤层气开发的必要性;从煤层气的储层特征、开发条件等论述了我省煤层气开发的可行性,指明了近期开发选区。提出了开发煤层气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强调只有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组织联合攻关,从煤层气的储集特征、赋存规律、解析特点到钻井、完井、水力压裂等领域开展全面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的工艺措施,才能确保我省煤层气开发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地质条件好,具备煤层气勘探评价和开发的资源基础。本文在总结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勘探阶段煤层气试采井组的地质选区和井位标定技术,通过应用实例说明,在评价阶段利用煤炭勘查和煤层气勘探资料标定试采井组可行,并且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了系统工程的有关理论方法,对我国煤层气资源有利目标选区提出了单位区域划分和局部区块模拟分析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并以大城煤层气有利目标资源选区为例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勘探开发经济效益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煤层气资源有利目标选区由于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而难于进行经济分析的困难,提高了煤层气资源经济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巨大。为促进中国煤层气开发,煤炭部煤层气信息中心和美国环保局合作完成了《中国煤层气开发前景联合报告》。该报告全面评价中国煤层气资源和开发选区,讨论煤层气开发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制订煤层气法规和政策建议。本文作者在本联合报告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20条重要结论和建议,供我国有关方面在选择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和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煤层气资源丰富,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主要分布于高、中煤阶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从煤层厚度、变质、埋深、构造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岩浆火山作用等方面对煤层气生储、赋存、运移进行了论述和评价,认为沁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煤层气资源赋存有利区和勘查工作重点,对后续煤层气勘查选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我国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产能建设的重要攻坚地区,根据其大倾角、多煤层、低热演化以及厚煤层等典型特征进行地质评价,是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关键。针对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制约下选区评价参数优选问题,通过对准南乌鲁木齐河东-大黄山地区产能建设示范区进行剖析,探讨大倾角地质耦合条件下中低煤阶煤层气井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大倾角煤层产能的单因素作用效果往往有限,地质耦合条件制约下,各项地质参数匹配关系以及工程开发对策的合理实施是决定煤层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总结出了控制煤层气产能效果的三大综合因素:资源赋存条件、气藏关键要素以及开发技术对策,并结合勘探开发现状,优选出了适应性较强的评价参数。此外,针对现阶段选区评价过程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指标标准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模糊数学聚类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不同区域煤层同一指标属性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研究区煤层含气量、热演化程度以及多煤层组合系数进行系统聚类,最终建立适用于本次选区定量指标参数的评价标准。最后利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判(AHP),进行乌鲁木齐河以西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开发潜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乌鲁木齐河西地区、呼图壁地区、硫磺沟地区。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选区评价历来是煤层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评价方法的选择关系到能否准确命中目标靶区,近年来的选区评价方法从定性评价逐渐发展为定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评价区,从定性—半定量—定量评价的思路方法着手,首先选取了典型的5种评价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其在煤层气评价选区中的利弊,发现定性评价方法仍有着其广泛运用的空间,虽然现有的定量评价方法进一步降低了主观因素影响,但这5种评价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观性、经验性判断。在对这5种方法进行异同点总结的基础之上,笔者进一步引进了主成分分析法这一定量评价方法,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优选出四工河—大黄山区段为有利区段,与前述5种方法结果相同,表明主成分分析法运用于煤层气选区评价是合理可靠的,完全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成为其选区评价的最大优点。在综合分析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提倡运用初步定性判断—定量评价研究—定性评价验证的思路来进行煤层气的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