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志宏 《软件》2000,(7):9-10
软件的价值已经超过按照摩尔定律连年升级换代的硬件,有人说离开了软件的硬件只能是一堆废铁,又有人说安装了垃圾软件的硬件无异于废铁。自从有了软件,计算机就有了丰富多彩的应用功能,自从买了软件,用户就遇到了数不清的酸甜苦辣。软件是一切欢乐的源泉,软件同样是一切烦恼的起因。琳琅满目的软件孰优孰劣?本文将给您一个客观公正的软件分类标准。重型软件——恐龙级软件重型软件之所以被称为恐龙,无论从身材上还是体重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因为重型软件动辄五六百兆,不得不经常使用容量上千兆的DVD-ROM作为发行媒介。  相似文献   

2.
软件保护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软件面临的威胁和软件的版权危机,介绍诸如注册验证、软件加密、软件水印、软件迷乱、软件防篡改以及软件加壳等软件保护技术的基本思想和发展现状,分析软件版权保护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为完善算法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软件复用、软件合成与软件集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软件复用被视为解决软件危机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在软件复用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结合相关的计算机新兴技术,出现了许多解决软件危机的方法与途径,软件合成、软件集成就是软件复用的成功实践扩展和技术应用之一。简要地介绍了软件复用,分别给出了软件合成、软件集成的概念,归纳总结了二者实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适用领域和应用目的,详尽地对比了软件合成、软件集成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一种软件部署冲突检测及其自动调整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能够根据不同环境自动调整软件部署过程的软件智能部署问题.首先,介绍并分析现有软件部署工具,提出软件智能部署模型、软件智能部署的规范化描述.其次,介绍并分析软件部署过程中冲突检测以及自动调整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根据环境差异,自动调整软件部署过程的软件智能部署算法.最后对比并分析软件智能部署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软件工程的不断发展,以及面向对象技术、软件组件技术和软件复用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软件总线的研究与开发已逐步成为关注的重点。软件总线也像计算机硬件总线一样,只要符合总线标准的软件组件均可以插接到软件总线上去,以实现组件的即插即用(plug-and-play)。在此,基于对软件总线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XML的软件总线设计方案,通过使用软件总线技术开发和集成软件,不但可以大大地缩短开发周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侯静  张光健 《福建电脑》2008,24(5):45-46
软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软件的生产率非常低,从而导致了软件危机的产生。为了解决软件危机,实现软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人们开始制定软件编制的各种标准,希望软件的生产遵循统一的标准,达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从而解决软件危机。软件的构件化思想就是以软件标准为实现基础的,构件化技术可以实现已有资源的复用,构件化技术有利于提高软件的生产率。标准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却不是解决软件危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种软件智能部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能够根据不同环境自动调整软件部署过程的软件智能部署问题。介绍并分析现有软件的部署工具,提出了软件智能部署的概念、整体框架和部署工作流程。介绍并分析了软件规范化描述语言和客户端信息的模型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环境差异,自动调整软件部署过程的软件智能部署算法。最后,对比并分析了软件智能部署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本文对软件环境频繁更新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造成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软件虚拟化的软件部署方案,降低了实验室软件环境的部署次数,提高部署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讨软件需求分析的创新改进方向,文中首先探讨了软件需求分析理论,接着重点阐述了重点监控软件需求分析办法和有效性软件需求分析三步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倩  冯光升  李莉 《计算机科学》2013,40(5):173-176
针对软件可信演化中对软件可信性相关属性的需求,提出一种考虑历史数据的软件可信演化分析方法。通过收集软件演化的历史数据,提取软件可信演化相关属性并进行量化,建立软件可信演化着色原则,构建软件可信演化分析图。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软件可信演化分析图中演化单元的观察,可实时、有效、直观地得到内嵌在演化数据中的隐藏信息,以此分析出软件演化是否为可信演化,从而为演化数据的分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平顶天 《电脑》2002,(10):100-101
随着刻录机逐渐的降价,现在已快到了普及的程度了。以前生产刻录机的厂家也就那么几家,刻录软件也没有几种。现在由于很多厂家也生产刻录机,自己研发刻录软件,还有一些是某些软件开发商开发的,总之,刻录软件也出现了很多种。一般随刻录机附带的刻录软件与该刻录机配合是最好的,但有时附带的刻录软件功能不是很强大,就需要用到其它的刻录软件。其实那么多刻录软件除了一些基本的共同都有的功能外,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在刻录不同类型的盘时,用不同的刻录软件效果会更好,根本没必要总是使用刻录机附带的刻录软件。假如能合适…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软件自动化测试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出发,探讨如何合理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这一测试手段.同时也简单介绍了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定义、目的等概念,以及常见的一些自动化测试工具软件.另外从对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一些认识误区的分析中,让大家意识到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合理应用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降本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软件人才需求反思软件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首先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接着对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结构、软件人才的需求趋势、软件人才的供给情况、软件人才的供需错位原因等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软件人才教育培养应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以及大连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杨雄  刘二谋 《电脑》1996,(7):54-55
现在计算机编程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软件兼容性.而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如何与软件大公司兼容以及相应的标准等事项.笔者特意对当前有较大影响力的几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进行了番考察.目的在于了解这些软件大公司自己对待标准的态度,以及普通编程人员该怎样与软件大公司的产品兼容.结果发现……当今世界象Microsoft以及Borland这样的公司,堪称是软件大佬.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硬件兼IBM和INTEL,软件兼Mircosoft和Borland”.但是,你是否发现,我们的软件要与他们完全兼容是多么地困难!  相似文献   

15.
软件复用度量是软件复用技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软件复用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软件复用开发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不同,从而影响到软件度量,因此需要新的软件复用度量方法,软件复用度量的研究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是一篇软件复用度量综述,阐述了软件复用对度量的影响以及有关软件复用的度量。  相似文献   

16.
软件的特征     
软件特征是软件本质的反映,是认识软件和软件工程学科的关键. 目前软件界对软件特征的认识并没有达到统一,本文对软件特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认为软件具有智能性、无形性、抽象性、系统性、泛域性、依附性、非损性、复制性和演化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软件过程改进是目前软件开发的关键问题。该文从企业组织级讨论了如何通过软件过程改进工程的进行达到提高企业软件能力的目标。作为一个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工程有其一般性和特殊性。文章对软件改进工程的特点和该工程的组织和管理形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软件产品的应用日益广泛,软件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随着业内的不断探索,逐渐发现软件重用(含过程重用和产品重用)是解决"软件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软件过程资产库将软件研制过程中积累的可重用过程和可重用产品在信息化平台中进行统一管理,便于项目层进行查询和使用,促进软件研制效率和软件产品质量的提高;从组织层来看,通过不断优化可重用过程并积累可重用产品,可以实施持续的软件过程改进,逐步提高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不断增强软件组织的竞争力。为了提升软件研制能力,研究并建立了软件过程资产库,结果表明软件过程资产库在提高软件研制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种软件可信分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分析软件可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的软件可信分级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软件可信属性模型与软件可信等级,建立了软件可信证据参考模型,并描述了可信属性、可信等级、可信证据以及可信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软件可信分级模型为建立软件可信评估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软件生产支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首先说明软件、软件生产及其复杂性,指出需要过程设计和知识管理来进行软件过程改进;接着提出了研究方法和概念框架,并给出了研究内容;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包括软件过程复杂性命题、软件过程改进复杂性工作程序、软件企业模型和软件生产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