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袁爱萍  段淑怀  杨坤 《北京水务》2005,(5):52-55,60
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由监测内容和指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系统、监测标准体系构成.阐述了全市山区坡地水土流失量监测、小流域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监测和水土流失过程及规律监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并对连续3年的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北京市近3年水土流失程度总体较轻,但是暴雨在局部地区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的蓄水、保土和减少污染物流失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是北京市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由于地形破碎,相对高差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为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和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在延庆县境内开展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采用土壤侵蚀普查、坡地径流场、沟道卡口站以及雨量站观测等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定量评价全县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效益。通过对2004-2012年监测资料的分析,认为延庆县通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区域遥感监测、小流域水沙观测、地面定点观测的数据采集体系,发现了水土保持措施在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山洪灾害严重,监测预警预报难,进一步精准小流域山洪监测预警预报将有助于提升小流域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该文分析目前我国小流域山洪灾害特点及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现状,提出基于无人机航测及倾斜摄影技术和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技术的小流域山洪预报系统,并应用于泉州梅溪小流域山洪预报系统建设中,以期为当前全国小流域山洪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遥感及水土保持坡地径流场、沟道卡口站等定点监测手段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水质水量调查等监测数据,定量分析近年来门头沟区水土保持效益,为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从而实现门头沟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铜川市马勺沟流域的实际,对该流域水土流失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实施方案等进行了阐述,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坡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坡地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并以典型区为例,介绍了治理后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桥 《人民长江》2017,48(12):22-25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水土流失监测仍处于初始阶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水土流失的量化标准却相对原始。因此,在简单分析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指标和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典型小流域遥感监测、插钎法监测、径流小区监测、控制站观测等多种监测方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耦合其相关度,从而实现多种监测数据的融合,最终实现对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精确估测。结合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量化技术,详细介绍了小流域基础监测体系、土壤侵蚀量化监测体系以及水土流失预测模型,阐述了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效益的量化监测方法。相关成果可为典型流域后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水土流失动态及其发展趋势,为土壤管理提供决策服务,对国家沟小流域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并给出了生态修复工程建议,为有效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和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辽宁省阜蒙县二道岭小流域、辽宁省朝阳市东大道小流域作为动态监测典型小流域,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各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的面积和比例,分别分析两地区土地利用、植被盖度、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而分析出不同强度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的原因,为下一步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二龙山农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水土流失现状二龙山农场水土流失面积为1 22×10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31%,水土流失以水蚀(沟蚀)和风蚀为主。一分场漫岗地小流域,春天干旱刮大风,耕地土壤被刮走,产生风蚀;沟蚀多发生在岗坡地及两岗之间的低洼水线。水土流失产生23条冲刷沟,类型以低洼水线冲刷沟为主,总长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面积侵蚀及泥沙输移特征以及现有资料的可利用性,用演绎法建立了小流域地面侵蚀的预报模型及相应的输沙预报模型。模型参数求取简便,经研究区的典型小流域实测资料检验,预报精度较高,可用于研究区资料短缺小流域的地面侵蚀量和输沙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2.
铯-137同位素示踪法测算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37)Cs方法测算土壤侵蚀量的基本原理。研制了适合复杂岩性侵蚀区使用的~(137)Cs侵蚀模型。并以鄂东花岗片麻岩侵蚀区的某荒坡小流域为例,计算了其坡面土壤侵蚀量和侵蚀模数,计算结果与径流场实测结果十分接近。此外,还对该流域坡面土壤侵蚀的分选性做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下岸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三峡库区下岸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2008年SPOT5遥感影像和1∶5万DEM数据,提取坡度因子、植被覆盖度因子和土地利用类型因子作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估指标因子,结合土壤侵蚀分级标准,生成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分级图,利用改进的工程侵蚀模数计算模型,对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本流域以水力侵蚀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81%,其中中度侵蚀面积占该流域总面积的38.49%;②开矿等引起的工程侵蚀对该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贡献率很大,占该流域水土流失量的41.43%。因此,在开矿和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燕沟的林地、坡耕地与沟口洪水泥沙的颗粒组成分析 ,发现其颗粒组成有明显的差异 ,表明该研究区在侵蚀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颗粒分选 ,而在泥沙输移过程中颗粒分选不明显 ,在应用1 37Cs示踪流域侵蚀速率或利用沟口泥沙推算流域侵蚀模数时应适当进行颗粒校正。通过对坝地沉积泥沙1 37Cs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 37Cs含量、沉积厚度与次降雨侵蚀强度、侵蚀类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同时运用沉积样中核素含量特征可望解决流域尺度坡面侵蚀与沟谷侵蚀的比重关系这一研究难题。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量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类型主要有面蚀、沟蚀和母质侵蚀三种,本文采用铯-137同位素示踪法测算了小流域坡面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年平均值;用小区法、径流场法和侵蚀针测法分别测定了相同降雨条件下小流域内面蚀、沟蚀和母质侵蚀的侵蚀模数,进而换算出紫色土丘陵区单元小流域地面侵蚀的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所得结果为求取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及预报地面侵蚀量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3-2009年松华坝水源区及昆明市的气象资料、2009年土地利用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水源区牧羊河小流域的径流和泥沙观测资料为基础,用SWAT模型模拟分析了牧羊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牧羊河小流域输沙在年际上表现为与年降水量和输沙量峰谷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年内表现出,输沙主要集中在6-9月;空间上牧羊河土壤侵蚀模数多年平均值介于21.4~4 586.5 t/(km2·a),且以中轻度为主,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坡度密切相关;土壤侵蚀模数与降水在年际变化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研究可为水源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掌握和估算,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砒砂岩区典型小流域复合侵蚀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攀  姚文艺  刘国彬  肖培青 《水利学报》2019,50(11):1384-1391
以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侵蚀作用为研究对象,选择准格尔旗二老虎沟小流域作为研究流域,对侵蚀环境参数进行定位观测,统计分析水力、风力、冻融作用的年内变化过程。采用数据标准化后的层次分析法,揭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作用过程,辨识高侵蚀风险发生的时阈及动力交错模式。研究表明:砒砂岩区复合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冻交错、风水交错和风水冻交错三个典型动力组合模式,风水交错侵蚀是该地区的主要侵蚀模式;砒砂岩区年内存在三个高侵蚀风险期,即风-冻融交错侵蚀期(2月上旬至3月中下旬),风-水交错侵蚀期(6月中上旬至8月中下旬),水-风-冻融交错侵蚀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8.
陕北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和降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14年陕北无定河流域日降水、DEM、土壤类型、MODIS NDVI等数据,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流域土壤侵蚀情况,定量分析了植被覆盖和降雨在土壤侵蚀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平均占流域面积的88.35%,各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比例随等级的升高而降低。2000—2014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为下降趋势,轻度及以上等级面积比例均为上升趋势。(2)不考虑降雨因子影响时,无定河流域仍以微度侵蚀为主,且为增加趋势,而其他土壤侵蚀等级均为下降趋势。不考虑植被覆盖因子时,流域土壤侵蚀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和变化速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3.67%和24.55%,而降雨作用达到86.33%和75.44%,表明降雨是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子,降雨变化主导着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模型研究是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了基于径流深和洪峰流量模数两个流域次暴雨洪水特征参数的径流侵蚀功率的概念;利用岔巴沟曹坪水文站1959至1990年间历年实测的次暴雨洪水径流泥沙资料,系统研究了该流域次暴雨径流侵蚀功率与流域输沙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和验证了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的岔巴沟流域次暴雨输沙模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次暴雨径流侵蚀功率与流域输沙模数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模型验证期的次暴雨输沙模数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东北黑土区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方案和以遥感影像、野外调查成果等为基础数据源,采用区域“三因子”叠加、小流域模型计算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评价水力侵蚀状况的工作.通过这个监测方案,能够得到小流域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综合分析和探索水土流失规律,从而得到重点治理区全面反映水力侵蚀、水土保持措施现状的报告、数据、表格、图册共四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