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府城广场:为府城宋文化区的核心,结合北面包公府衙的恢复和南面薰门的整修,基本上恢复了府城的城楼-商业街-广场-包公府衙的传统空间序列格局,形成府城宋文化旅游观光物质场景亮点,其开放空间为整个古城提供现代城市生活与休闲场所,以利于府城生活,文化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历史古城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物质表达,对历史古城绿色生态环境设计策略的研究不仅是对历史建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维系历史古城传统文化和民族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对榆林府州古城的现状调研及现状分析,在充分了解府州古城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对古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榆林府州古城进行价值评估,提出古城绿色生态设计规划原则,从绿色建筑生态设计、绿色景观生态设计以及节能生态设计等方面对榆林古城提出设计策略,保护古城的绿色生态环境,实现历史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功能布局:在保护好府城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城市中路为公共活动轴线的老城风貌区和以丽谯楼与南薰门为轴线的宋城文化区,复兴府城的公共活动中心功能,形成历史文化展示与城市休闲旅游为主的特色风貌区,凸显以古城,府衙与两文总督府为特色的府城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古城现状 安阳古城始建于北魏天兴元年,原形制规整,城方墙坚,地势呈龟背型,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马道,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纵横交错,庙、塔、楼、阁布置相宜,钟鼓楼跨街而立,两白塔对称分列古城南北,城隍庙雄镇中央,城东高阁寺拥台高踞,城西文峰塔伞罩高悬,民宅庭院深深,九门相照,整个古城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构成了安阳古城特有的天际轮廓线.  相似文献   

5.
王建波 《城市规划》2005,29(11):I0005-I0006
<正>1古城概况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西南距邯郸约20km。西近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广府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自古为交通要冲。春秋时见于史籍,战国时为赵国邯郸之地。自西汉起即为历代县、州、府、郡冶所在。从唐代到清末,广府古城一直是府治所在地。广府古城处于河北三大洼地之一的永年洼内,古城外围河流纵横,为防洪滞洪区,终年积水,现多为苇荡、荷花池与养鱼塘。苇荡洼地内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景观优美,是华北平原南部唯一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由草甸、沼泽、水域和林地等多种生态环境组成,有苇鹧、鸪丁、野鸭、鹭鸟等多种鸟类栖息于此。古城景观与湿地景观交相辉映,非常壮观。广府古城墙修建于唐代,元朝时进行了增筑,城墙用夯土筑就。明嘉靖年间重修广平府城,用砖石包城,城墙高三丈五,墙厚二丈五,长九里十三步,建四门,均有瓮城与城门楼。整座古城面积约175hm。  相似文献   

6.
<正> 苏州古城的北城门——平门,及其城河地段,统称“北大门”,是苏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客运输船码头的汇合点,是铁路、公路和轮船联运的枢纽,是苏州内外水陆交通的咽喉(见题首图)。 “北大门”,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古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窗口,规划中既要保持古城风貌,又要体现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自古山水清丽、生态良好、人文荟萃,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杨大禹 《华中建筑》1999,17(2):24-28
文章介绍了云南丽江古城木氏土司府建筑设计的构思及其相关的细部处理。  相似文献   

9.
邓邓 《建筑与文化》2013,(9):108-113
印象黔阳 因了涤水与海水的激情相汇,黔阳古城一下子就有了上溯贵州,下入洞庭的气势。这是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中期属黔中郡地,南朝梁改为龙标县,公元954年,龙标县废,为“五溪蛮王”杨再思土府政权所据。且一据200余年,成为名副其实脱离朝廷的五溪蛮都,直至北宋年间,方再次回归中央王朝版图,并设黔阳县志。尽管受阻于雪峰山脉,但黔阳古城还是以“舟揖之动”、“水路通衡”的优势成就了其码头经济的昌盛与五溪文化的辉煌。千百年下来,古城竟还保持着原有的建筑格局和生存式样,素享“江南古建筑博物馆”之美誉,成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三大古城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郑曦 《风景园林》2021,28(2):6-7
苏州古城东南城门称葑门,古时候葑门外是大片葑田和圩田,密布的水网交织穿城而过,出城的西北城门阊门经上塘河到大运河枫桥码头,再向西望是浅丘环绕,浅丘以西是太湖之滨.古城处在圩田水网系统之上,适应了农业生产、漕运和泄洪的需求.同时,遍布城内外的寺观宝塔、园林和名胜锚固于圩田水网浅丘之上,形成山水人文意境与诗意城市.从拙政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