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地铁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占比较高,温和地区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大,为节能重点。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呈现“模块化”特点,其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尚不清晰。2018年11月,对昆明市3座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室内热环境开展实测,测试参数包括各房间的送、排风量,空调送风温度,通风送风温度,通风排风温度。实测数据表明:各房间送、排风量,换气次数与设计值差异较大;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普遍远高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新风井处的新风温度不能代表各房间的送风温度,送风机及风管传热导致的温升不可忽略;房间室内温度普遍偏低,其中,有人员常驻的房间室内温度集中分布在20~24℃,无人员常驻的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最低,且存在较多低于规范规定范围下限的情况,非空调房间室内温度受室内发热量、换气次数、室外气象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集中空调变风量系统控制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集中空调变风量系统的送风控制、新风量控制、送风量匹配控制及室温控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指出了变风量系统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系统运行不稳定、空调品质欠佳和节能效果不显著。提出要在加强系统稳定性和改变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回收排风潜能的新型液体除湿空调装置,通过回收排风潜能,降低系统中直接蒸发喷淋水的温度,使除湿处理后的空调送风得到降温加湿,达到空调房间所要求的送风温度、同时,空调排风的利用降低了再生空气介质的温度和含湿量,提高了再生溶液的浓度.实验证明,在上海湿热的夏季里,该装置用温度为80℃左右的热源驱动,可以直接获得18℃、相对湿度90%的空调送风;系统的热力系数为0.8,电效比为8.6,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通风网络原理建立了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的预测控制模型,并对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进行预测控制.仿真模拟表明,该预测控制模型对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的调节及时、准确,能使该系统更加节能、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围护结构蓄热特性与夜间通风的效果,以黄山市建设大厦为对象,采用DeST能耗模拟软件,研究不同墙体材料通风蓄热及空调季夜间通风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蜡相变材料相比于加气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和红砖砌体,其建筑总能耗分别降低了2%、7.8%、9%.基于不同蓄热墙体通风耦合计算结果,选用相变材料与夜间通风进一步模拟计算,全年空调冷负荷节能率提高了4%.同时,通过改变通风换气次数对建筑进行动态模拟,对比不同开窗通风换气次数,得出研究所模拟建筑应选用10次/h最适宜.  相似文献   

6.
大礼堂暖通空调通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大礼堂空调通风工程设计概况,包括设计标准、空调冷热负荷、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节能与自控及消声与隔振处理等内容,着重介绍了观众厅座椅下送风空调系统及二次回风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变频调速技术及其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变频调速技术,对变频调速器的用途和性能优点做了概括总结,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变频调速器应用在空调系统中的节能的基本原理,并对其自动控制方法做了简单介绍.重点分析了与阀门调节相比,变频调速器的节能效果,且给出了相应的近似计算方法. 最后以空调水系统中水泵为例,比较了采用阀门调节与变频调速调节两种方式的节能效益.实例表明,在大型商场空调水系统中,变频调速器的节电率可达到74.1% ,这说明变频调速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调房间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人体持续说话散发气溶胶颗粒污染物的运动分布规律,探求空调房间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方法运用CFD-fluent6.2模拟软件对空调房间上送下回、顶送下回及下送顶回3种送风方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送风方式下人体散发气溶胶颗粒的质量浓度分布及传播距离,房间换气次数对气溶胶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影响.结果顶送下回送风方式5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5m,而10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0m.结论相同换气次数下,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室内空气质量较佳.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加,室内同一位置污染质量浓度降低,颗粒物传播范围减小.对于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增大换气次数不能降低人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EnergyPlus的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模型,模拟得到的室内温度和辐射地板所承担冷量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79/6。在此模型基础上,改变送风参数和供水参数,得到置换通风供冷量、辐射地板供冷量、地板表面温度、室内空气平均温度、AUST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合热舒适性模型,得到满足室内热舒适性(-0.5≤PMV≤0.5)条件下,置换通风的送风参数和辐射地板的供水参数范围,为复合系统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民用建筑空调系统降噪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用建筑空调系统实例分析和噪声测定 ,分析噪声发生的原因 ,并根据消声的方式 ,将降噪工程分成三个区域 :空调机房、送风系统前段和末端 .在不影响原来空调系统空调效果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将噪声降低 .同时以此例为依据 ,对有静音要求的空调系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湿热地区设置空调的实验室的空调能耗比常规公共建筑的空调能耗要大得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空调系统中排风引起的空调新风能耗占比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功能独立的“新风-补风”系统,较大程度地减小湿热地区实验室所需的新风量和新风负荷,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该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多联机+新风”空调系统相比,基于分功能设计的“多联机+分功能新风-补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率达到了65.8%。  相似文献   

12.
空调水系统变频节能改造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央空调水系统水泵的选择,一般是根据最大冷负荷确定其流量和扬程,在实际运营中,由于空调经常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造成系统水流量过大,导致系统能耗浪费。通过对中央空调水系统的计算及分析,设计及采用变频控制系统对空调水系统进行节能降耗,系统安装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不仅需要合适的温度,还需要有一定湿度的新鲜空气。空间的热负荷包括通过墙壁的换热和以通风方式进行的能量转变。构建了一种新的空气调节模型可以平衡空间的热负荷,即采用新鲜空气预冷和除湿的地板辐射供冷。循环水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先后与辐射地板和进入空间的新鲜空气进行换热,与辐射地板的换热可以控制温度。循环水的出口温度、质量流率和火用效率可通过能量方程和火用方程进行分析确定,进而可以得出空间的热负荷。通过与传统辐射地板的计算分析比较表明:这种新模型具有较低的循环水出口温度、较低的循环水质量流率和较高的火用效率。而降低出口温度和质量流率可以节省初期投资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4.
对地源热泵+水冷多联机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和地源热泵+风冷多联机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2种方案的间歇运行方式和连续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比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潜热和新风负荷越小,系统的综合能效比越高,随着潜热和新风负荷的增大,系统的综合能效比下降;地源热泵+水冷多联机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间歇运行方式比连续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比更高;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地源热泵+水冷多联机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比地源热泵+风冷多联机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的综合能效比高近1.4倍;地源热泵+风冷多联机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中,当潜热和新风负荷超过40%后,不管是间歇运行方式还是连续运行方式,其综合能效比都较接近,说明该系统对运行方式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5.
提出几种地板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相结合的夏季空调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分析及经济评价.地板辐射供冷夏季用于空调,冬季用于供热,既可减少夏季空调设备投资,又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新风的除湿可以为冷冻法除湿、太阳能固体除湿或太阳能液体除湿.其中太阳能独立除湿空调系统由于利用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建筑节能有着深远的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型商场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建立了延时冷量需求模型.通过控制冷量输出,并基于冷量需求建立了制冷系统节能优化模型和求解.基于此对一大型商场人流和环境温度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节能优化模型的求解,其结果与传统单参数节能控制方法相比较,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瑞典一新型的球形建筑——多功能(综合)体育馆的供热、供暖、空调及制冷系统。该系统是热能综合利用的典范,并是大型热泵系统的一个实际工程。在其制冷、空调与供暖、供热系统中,由于使用热泵,最有效地利用了低位热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除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描述了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节能性特点;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分别以冷凝器和除湿转轮为控制体,建立了复合除湿空调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框图,从而可以求得复合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最后,计算了在不同转轮效率和室内单位面积显热负荷下的系统单位面积除湿量,并讨论了新风量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转轮效率和常见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下,转轮的除湿量小于新风湿负荷(1次/h),而降低新风量后(0.5次/h),当转轮效率较高和室内显热负荷较大时,转轮能够承担新风湿负荷。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充分利用集中式空调(HVAC)系统在夏季参与“削峰”需求响应的潜力,提出考虑主动储能的需求响应(DR)策略. 利用全尺寸变风量HVAC实验平台,对该策略与区域温度重设策略进行物理实验和TRNSYS仿真模拟. 结果表明,与区域温度重设(GTA)策略相比,主动储能策略能够在降低对用户热舒适度影响的同时为电网提供稳定的削峰负荷. 对于整个供冷季而言,相比所有天数均采用非储能常规运行策略,主动储能策略下空调系统节约一定的运行成本;相较于在DR时采用GTA策略且非DR时采用非储能常规运行策略,主动储能策略的节费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使用压电陶瓷制成点阵状的传感器,感应进出空调房间的人流,判别进出人员的性别、身高、体重和行进方向,从而对中央空调系统做出较精确的前馈控制,达到减少空调系统的瞬时冷负荷及新风量,在满足人体热舒适性要求的同时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