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电价改革对于电力改革的重要性、大家已有共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电价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指出:“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电价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近日,随着“在贵州率先开展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信息的披露,有关电价改革的话题又热络起来。有人认为,从国家层面继续提出电价改革是一件好事,有利于重提人们关于电价改革的信心,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工作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下发。其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电价改革的任务: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理顺电价机制。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号)及相关规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最新电价改革及其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国办发[2003]62号件印发了我国《电价改革方案》,我国电价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和研究,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这3个电价管理“办法”是根据《电价改革方案》要求制定的。与《电价改革方案》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在《方案》颁布近两年后才出台,说明了电价改革的慎重与艰难。与以往历次电价改革不同,本次改革突出价格信号对电力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效率,促进增长,保护环境,使电价成为资源配置的杠杆,电力供需的风向标。改革将使发电集团面临电力体制改革中最大风险。适生存,优胜劣汰,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入是电力工业打破旧体制,形成新格局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1关于阶梯电价实施阶梯电价是2012年电价改革的重头戏。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电价不改革,电价不能合理化,电力体制改革就难以进行。电价改革应当走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前面。我国当前电价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电价水平严重偏低;二是电价结构严重扭曲;三是电价与其他能源价格比价严重不合理。这三大问题中最突出的是民用电价严重偏低,使能源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电价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发电行业都面临重新核定上网电价的问题,有的上网电价的机组需要降价,原属国电系统的无独立上网的电价需重新测算上网电价,电价改革似乎成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急先锋”而众所瞩目。国务院国发犤2002犦5号文件确定了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和原则。关于健全电价机制,其表述为“理顺电价机制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电价体系将划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首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对于仍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电网公司的输、配电价,要在严格的效率原则、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条件下,由政…  相似文献   

7.
上网电价是指发电企业与购电方(电网经营企业)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而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电价形成机制是否科学最终将影响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上网电价改革又是电价改革中较为复杂和难点较多的问题。从2004年至2006年6月,在二年多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四次调整电价,这说明由电价引发的各种矛盾已然凸显。  相似文献   

8.
电力工业长期不变的输配电合一的体制,已经阻碍了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输配电价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深化农村电力改革等各项工作。如果输电与配电在体制上不分开,上网电价、销售电价的改革就无从谈起。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国家电监会政策规划部主任、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披露,从现在开始,输配电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电监会正在抓燎进行方案研究和试点工作,以期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向全国推开。这意味着,成为“十一五”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的输配电分离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9.
叶倩  廖宏 《大众用电》2007,(6):42-44
我国传统的电价形成机制是计划经济和垂直一体化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产物,缺乏与市场需求状况互动的灵活性。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力市场的建立,电价形成机制也必将随之改革和发展。本讲主要对我国传统电价机制的缺点进行分析。汇总介绍一些专业人士对我国电价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的设想,并对“十一五”期间电价改革进程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根据该意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成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意见提出,要推进成品油、电和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相似文献   

11.
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电价不改革,电价不能合理化,电价改革就会裹足不前。电价改革应当走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前面。我国当前电价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电价水平严重偏低;二是电价结构严重扭曲;三是电价与其他能源比价严重不合理。这三大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居民电价严重偏低。居民电价在各种电价中严重偏低是电价结构严重扭曲的主要原因,是各类电价实行交叉补贴的主要原因,居民电价与其他能源比价不合  相似文献   

12.
黄少中 《电气》2002,13(2):5-8
在深入评析中国现行电价水平、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十五”期间电价改革的总体方向应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上网电价、输配电电价、销售电价分环节的电价体系和相应的电价形成机制,进而从诸多影响电价升降因素的角度,预测了“十五”期间的电价水平走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1993年进行煤炭价格部分市场化改革,政府为稳定电价设定了国有大型电厂的电煤价格,从而形成了“计划煤”和“市场煤”并存的价格“双轨制”,也同时引发了多年来的煤电矛盾,导致各种交易乱象和交易成本。目前随着煤炭市场疲软,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煤电价格体制改革迎来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一实施意见明确了下一步电力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巩固厂网分开成果,稳步实施主辅分离改革,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平台建设和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推进电价改革,对输配电业务实行内部财务独立核算,开展输配分开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众用电》2001,(6):33-33
1985年以来,我国对社会集资和利用银行贷款等方式建设的电厂实行按还本付息原则定价的政策,对加快电力发展、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力市场情况的变化,按还本付息原则核定电价的政策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我国电价改革的目标是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在“竞价上网”改革实施前,为约束电力成本上升,降低电价,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原则精神及近两年核定上网电价的实践,决定对核定上网电价的具体办法作适当调整,并明确电网输配电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修常鑫  叶倩 《吉林电力》2002,(4):5-9,13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和建立电价新机制的总体要求 ,对建立“三段式”电价的背景、目标 ,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的改革方向、形成机制 ,电价监管的职能、内容等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建立电价平衡基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0引言在整个电价体制改革中,电厂电价改革是最基础也是最活跃的环节。经过几年的准备之后,2005年5月1日,各方关注的《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等三个电价改革文件正式山台。同时,随着市场而变化的煤电联动政策正式实施。华东电力市场部分电厂竞价上网已模拟运行一段时间,东北电力市场的两部制电价竞价上网正在试运行。南方和华中电力市场今年上半年也将进入竞价模拟阶段,西北和华北今年底也将进入竞价上网模拟运行。电价体制的实质性改革将从电厂上网电价开始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上网电价改革的关键是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2004年4月,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18.
电力产业发展中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青  张志平 《吉林电力》2006,34(6):53-56
从剖析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内容以及改革后的产业组织形式,并以东北电力市场的改革为例,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市场建设、电价改革以及政府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分析,具体阐述了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核心环节,输配电价改革处于深化落地阶段。首先从监管形势上分析了国内外输配电价改革核定方式的异同,其次梳理了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的电价改革相关文件,对比分析了试点已核定输配电价省份电价情况,然后探讨了改革文件中已经明确和尚未明确的管理环节,最后针对电网公司如何科学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从电网投资、规划、建设、运行、营销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商品供求关系的反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价格的变化与生产者和消费者息息相关。同样,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价格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更是举足轻重,并且直接关系到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2004年国家发改委两次疏导电价矛盾,其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力市场的规范而逐渐显现出来。深刻认识电价疏导的背景,认真解读电价疏导所起的作用对于指导我国的电价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