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DGJW40 钢结硬质合金是一种采用新工艺制作的新型材料。对DGJW40 钢结硬质合金锻造前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锻造可使其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杨博 《稀有金属》2001,25(1):36-38
以TW40钢结硬质合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退火对其烧结坯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退火可以优化组织,提高其冲击韧性,从而提高其锻造性能和成品率,是稳定钢结硬质合金生产工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  相似文献   

3.
GT35钢结硬质合金大坯料的锻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GT35钢结硬质合金特大型板坯和棒坯的锻造工艺以及锻后组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提高合格率的优化工艺,并就该合金烧结态与锻造态的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锻造后组织均匀,致密度提高,桥接相消除。  相似文献   

4.
该文较系统地阐述钢结硬质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综述钢结硬质合金的主要制备方法,指出粉末冶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而电冶熔铸、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和碳热还原法等工艺因更低的成本和更优的性能而展现出蓬勃生机。此外,锻造和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善组织,提高合金性能;渗硼、硼-硫复合渗和激光熔覆等表面处理能提高合金的表面硬度,减小摩擦因数,提高使用寿命。最后,展望钢结硬质合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真空熔结工艺制备了TiC钢结硬质合金/Q235钢复合板,研究了复合板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钢结硬质合金与Q235钢基体之间形成了一定宽度的互溶区,互溶区宽度主要取决于熔结温度和熔结时间。Mn、Ni、Mo元素由钢结硬质合金经互溶区向基体中扩散,Fe元素由基体通过互溶区向钢结硬质合金扩散。互溶区是材料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及显微硬度变化的过渡区。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为176~245 MPa,表明钢结硬质合金与Q235钢基体之间形成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钢结硬质合金预合金粉组织的特征,研究了不同含碳量对预合金粉组织的影响,制定出针对钢结硬质合金预合金粉特点的制粉工艺,通过还原退火处理降低了预合金粉的氧含量,并使合金粉组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添加和未添加成形剂的粉末的流动性、氧化程度的测定及压制压力的调整,证明加入成形剂可减少压制和烧结时钢结硬质合金毛坯出现的缺陷,提高其锻造性能。分析论述了烧结过程中烧结坯内部所形成的孔隙,在锻造时对大晶粒WC的碎裂及钢基体塑性流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GT35钢结硬质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最佳工艺,并对试样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不同工艺参数对GT35钢结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并制备了GT35钢结硬质合金。结果表明,SPS制备GT35钢结硬质合金的最佳工艺为:960℃×5min×70MPa,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GT35钢结硬质合金晶粒细小、组织分布均匀,致密度可达99.53%,硬度达到73.5HRC。与传统的烧结方法相比,SPS显著降低了GT35钢结硬质合金的烧结温度,缩短了烧结时间,烧结后材料的硬度也提高了1~2HRC。  相似文献   

9.
《中国钨业》2020,(2):67-71
钢结硬质合金是一种性能介于硬质合金与高速合金钢的材料,可以取代部分传统硬质合金与工模具钢在模具和切削刀具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采用气雾化法制备稀土掺杂高速钢预合金粉作为钢结硬质合金的粘结相,制备了掺杂稀土的WC基钢结硬质合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并对合金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钢预合金粉中掺杂稀土元素能提高WC基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改善其硬度、抗弯强度、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添加Ce元素的效果好于Y元素;采用掺杂稀土元素Ce的高速钢预合金粉制备的WC基钢结硬质合金力学性能优于传统球磨混料法掺入稀土元素Ce制备的WC基钢结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10.
对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Fe3.0Cr3.0Mo0.4Ni33TiC钢结硬质合金进行锻造,并测定了锻造前、后合金的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以研究锻造对该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锻模锻造较自由锻造能更有效地防止锻造过程中开裂现象的产生。经过锻造,合金烧结后存在的组织缺陷被部分消除,部分TiC颗粒从连接处被破碎,这种现象在边缘区域较中心区域表现更为明显,锻造后合金的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锻压生产特点,在简要分析锻压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基础上,介绍了粉末锻压、精密锻压、等温锻压等新技术及这些新技术在钢结硬质合金、铌钛高温合金钢等新材料加工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碳对预合金粉制作钢结硬质合金组织的影响,论述了WC与复式碳化物的形成过程。分析结果表明:WC析出的数量与组织中的碳量有关,碳量加入量为0.6%,其组织可接近传统钢结硬质合金组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钢结硬质合金的发展历史、性能特征、特点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总结了钢结硬质合金与钢复合工艺研究现状,并就该合金在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中的广泛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4.
《钢铁冶炼》2013,40(8):632-640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technology of twin rollers rotary forging of spiral bevel gears, three different models, which are the open die, the closed die and the floating die model, were designed to rotary forge a big spiral bevel gear whose external diameter is 246?mm. The effects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s that formed in the three models were analysed by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under the commercial software DEFORM 3D. Finally,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a 20CrMnTi gear billet to compare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floating die is the optimal model to rotary forge the spiral bevel gear,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gear that formed by rotary forging is refined well, and the microhardness reaches 457.8?HV (an increase of 110.0?HV) compared with the gear that formed by machining. These results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actual production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  相似文献   

15.
Both hard CVD coatings deposited on cemented carbides and the use of innovative binders for Co-bonded cemented carbide attract worldwide interest. In this article, ISO grade P30 cemented carbides are prepared with Fe Ni and Co binder, and adherent Ti(C,N) coatings are deposited on all the substrates by moderate-temperat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TCV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emented carbides before and after coating proces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C,N) coatings on all the substrate show compact and well-developed columnar structures, and high adhesion strength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6.
纳米晶硬质合金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纳米晶硬质合金的发展状况,包括新型粘结相纳米晶硬质合金、无粘结相纳米晶硬质合金、梯度纳米晶硬质合金以及涂层纳米晶硬质合金等一系列新型纳米晶硬质合金,展望了纳米晶硬质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和研发重点,为现代硬质合金材料及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冷作模具钢Cr12Mo1V1因C含量和Cr含量高,铸态下在晶界析出大量网状共晶碳化物,锻造后仍会存在大量大块长条状碳化物,且呈带状分布,使钢的热塑性降低,易产生裂纹,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研究添加Mg对Cr12Mo1V1钢碳化物及热塑性的影响.随着钢中Mg含量增加,铸态下网状共晶碳化物被打断且被细化,使其在后期的锻造中更容易被打散.同时,锻态下碳化物的平均尺寸随着Mg含量增加而减小,呈均匀弥散分布.碳化物尺寸和分布状态的改善提高了钢的热塑性.   相似文献   

18.
表面改性是使材料表面获得与其基体不同微观组织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调控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因此,将表面改性方法应用于改善硬质合金表面的微观组织,能够有效避免均匀结构硬质合金显微结构-宏观性能的局限性,为制备高性能非均匀结构硬质合金提供技术方案.由于硬质合金表面改性研究的起步较晚且表面改性方法较多,表面改性方法的选取及其改...  相似文献   

19.
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硬质合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利用成分或组织梯度实现性能梯度的变化,从而赋予合金整个工零件高硬度与高韧性,解决了传统硬质合金耐磨性能和韧性之间的矛盾。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制备技术和工业应用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不同制备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预测了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