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几种设计概念,即全预应力设计概念、部分预应力设计概念、预应力筋平衡荷载的设计概念、无粘结部分预应力。同时还介绍了高效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并对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度是衡量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延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首先引入了预应力度和构件名义预应力配筋截面面积概念,然后在考虑静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对延性的影响的基础上,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平面弯曲的平衡条件出发,推导出预应力混凝土梁单筋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设计步骤和设计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捷方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墩盖梁的设计要点,阐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墩盖梁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通过对部分预应力与全预应力混凝土盖梁设计比较,发现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盖梁兼有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秦雯 《山西建筑》2007,33(31):309-310
分析和提出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要点,阐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工序和设计方法,通过对部分预应力与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比较,指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改善了结构受力状态,增加了结构塑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设计角度,总结和阐述了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3种预制预应力楼板体系的构件设计要点和节点构造措施,并给出了相关工程应用案例,可为解决构件设计不合理、节点连接不安全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由于兼有普通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二者的优点,其应用程度也越来越广泛。预应力度和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是反映部分预应力梁延性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推导了预应力钢筋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关系式,通过截面相对受压区的限值来确定预应力钢筋的限值以保证结构较好的延性:通过控制部分预应力梁中的预应力度,使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相似。在以上分析和前人做过的一些试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实用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抗震配筋限值和裂缝控制计算确定预应力筋的面积;然后通过正截面承载力和构造要求确定非预应力筋的面积,避免了次内力的问题和反复试算。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四川省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在设计方面大量推广应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应用方面,简介了近年建成的部分工程,有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高层宾馆建筑、大跨度预应力索网屋盖结构、三向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竖向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度框架及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理论、方法和设备。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其良好的技术性能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已为工程界接收。在建筑业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框架梁、楼盖板等结构上.但由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刚刚起步,设计理论、规范都还不太成熟,设计人员接触的工程不多,在初次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时,如果概念不清楚就可能感到无从下手.甚而设计不合理,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作者通过几个工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经历,针对以上问题作如下阐述:二、部分预应力混征土框架的内力计算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内力计算,一般可归结为结构自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3层跨度为 3 9 7m单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设计计算情况。工程采用预应力度法 (PPR =0 6)进行计算 ,概念明确 ,设计方便 ,为今后超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熊学玉  黄鼎业  颜德 《工业建筑》1998,28(2):1-4,55
针对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正截面设计计算公式存在的局限性,结合相关规范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给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各种荷载效应组合,并建议了预应力荷载的分项系数。  相似文献   

11.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20根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其中2根为对比粱)短期变形(或刚度)的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相对应的一套变形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结构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分析了基于随机变量的极值理论和梁裂缝数目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体系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33根矩形截面直线配筋和2根T形截面配置曲线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的裂缝宽度的试验研究成果。试验表明,在无粘结预应力砼梁中配置普通有粘结筋对梁在开裂后的裂缝分布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根据预应力筋与周围砼无粘结而可互相滑动的特点,提出了将预应力筋对砼的预压力作为截面上的纵向压力,求解与弯矩共同作用下普通有粘结筋的应力(?),而后引用普通钢筋砼构件裂缝宽度的公式计算普通钢筋(?)水平处的裂缝宽度和近似计算预应力筋(?)。水平处的裂缝宽度。用本文33根矩形截面梁的裂缝宽度试验数据及文献[2]的数据对所建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校核,符合程度较好。此外用本文报告的2根6m跨长配置曲线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T形梁进行了补充验证,得出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值略大于试验值而偏于保守。最后对最大裂缝宽度允许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推导了部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并结合我国各行业规范对非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对部分预应力梁中的HRB500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提出建议,为将HRB500级钢筋列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相差很大,同一截面尺寸构件,当由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控制时,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承载力降低约17%.本文根据预应力钢绞线拉伸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分析了预应力钢绞线条件屈服强度取值对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影响.对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配筋强度基本相同的部分预应力混...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20根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迭合梁(其中2根为对比梁)极限承载力的试验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及普通砼迭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一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迭合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经试验结果验证可知,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这两种常用的预应力做法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筋结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个大跨度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层厂房的设计。为检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性,进行了一个足尺结构(大跨度单层框架)的使用荷载试验以及二根模拟梁的极限荷载试验。 按本文设计、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较接近。最后,并提出若干设计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既适用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亦适用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数值分析方法。本文的方法能够模拟构件达到其峰值承载能力后下降段的性能,并可考虑非预应力钢筋及混凝土由于结构进入承载能力下降段引起的卸载而导致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情况。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跨高比、综合配筋指标(CRI)、部分预应力比率、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延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随综合配筋指标(CRI)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某个给定的综合配筋指标(CRI),对比分析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差异情况。分析表明,综合配筋指标(CRI)在0.15—0.20之间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接近;当综合配筋指标(CRI)大于0.20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大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当综合配筋指标(CRI)小于0.15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士梁的曲率延性系数小于相应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