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硝酸锌、2,2-联吡啶及Na3VO4用水热法在170℃合成出一种钒酸锌新化合物Zn(2,2′-bipy)(H2O)V2O6(1).化合物1的结构为一种一维链状化合物,其链状结构是以[Zn(2,2′-bipy)(H2O)]2 基团将[V4O12]4—环状的结构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镍、2,2-联吡啶及NaVO3用水热方法在220℃合成出一种钒酸镍新化合物Ni(2,2'-bipy)(H2O)V2O6(1).化合物1的结构为一种二维的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是由[VO4]四面体通过共顶点构成的一维钒氧链,链与链之间是以[Ni(2,2'-bipy)(H2O)]2+基团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3.
在异丙醇溶剂下,NiCl_2·2H_2O、SeO_2、2,2'-联吡啶、咪唑以溶剂热方法来反应,生成了化合物Ni(2,2'-bipy)(SeO_4)(H_2O)_2(1)。在化合物1中,镍具有[NiO_4N_2]八面体配位构型,两个氮来自2,2'-联吡啶,而四个氧原子有两个是来自两个硒酸根,还有两个氧原子则是来自两个配位水。化合物1是一种一维链结构,链内结构是以[NiO_4N_2]八面体与SeO_4交替形成。一维链的一侧存在氢键作用从而形成双链,而另一侧交叉排列的2,2'-联吡啶之间则存在π-π作用形成层,层与层之间存在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玲玲  刘艳  胡拖平 《河南化工》2011,28(20):25-27,60
在水热法条件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EtOH)和水[V(DMF)∶V(EtOH)∶V(H2O)=3∶1∶1]为溶剂,基于2,2-联吡啶(2,2- bipy)、叠氮钠(NaN3)和硝酸镉(Cd(NO3)2· 4H2O)合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Cd(2,2 - bipy)( NaN3)2]n(1...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镍、2,2-联毗啶及NAY03用水热方法在220℃合成出一种钒酸镍新化合物Ni(2,2’-bipy)(H2O)V2O6(1).化合物1的结构为一种二维的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是由[VO4]四面体通过共顶点构成的一维钒氧链,链与链之间是以[Ni(2,2’-bipy)(H2P)]^2+基团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Co(HL)(2,2'-bipy)2]·9.5H2O(H3L=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C29H42CoN5O15.5S属单斜品系,C2/c空间群.Co(Ⅱ)离子为6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作为双齿配体与Co(Ⅱ)离子配位,2,2'-联吡啶和co(Ⅱ)离子双齿螯合配位.配合物通过氧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配合物中含有一个由18个水分子组成的独立水簇.在氮气气氛中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0.1℃时开始失重,440℃时分解完全.  相似文献   

7.
用中温水热法合成出一种新的α-Keggin结构化合物[Co(2,2'-bpy)2H2O]12[Mo12V6O42(VO4)][Mo8V8O40(VO4)]3·8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TGA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系列表征.该簇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57287(2)nm,b=2.46159(3)nm,c=0.52347(3)nm,α=76.6220(3)°,β=92.078°,γ=79.9390(4) °,V=9.1934(2)nm3,Z=2,Dc=4.642 g·cm-3,μ=4.642mm-1,F(000)=12420,R1=0.0751,wR2=0.1964.化合物中基本构筑单元为三种具有α-Keggin结构的聚阴离子簇,簇与簇之间通过配位阳离子[Co(2,2'-bpy)2H2O]2+桥连成三维结构.化合物中包含少见的六帽α-Keggin结构簇单元.并且在同一晶胞中同时存在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  相似文献   

8.
用溶液挥发法合成两个新的配合物[Cd2(asba)2(2,2-biim)2(H2O)4·6H2O]n(1)和[Cd(asba)(bpp)]n(2)[asba=2-氨基-4-磺基苯甲酸,2,2-biim=2,2-连咪唑,bpp=1,3-(丙烷)-双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1通过Cd(Ⅱ)离子与asba2-中氧原子和氮原子连接形成一个简单晶胞,晶胞间通过2,2-biim的π-π作用拓展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体asba2-和bpp作为桥联配体,与Cd(Ⅱ)离子配位,构成2D平面结构,形成(44,33)拓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只改变辅助配体,得到不同配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液发挥法合成新颖配位聚合物[Zn(asba)(2,2-bipy)(4H2O)]·2H2O(asba=2-氨基-4-磺基苯甲酸,2,2-bi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测定、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表明,化合物1隶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通过氢键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且具有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Cudpt)(ClO4)2和K4[Fe(CN)6]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Cudpt)3[Fe(CN)6](ClO4)2*3H2O(1),在相似条件下用Cu(ClO4)2,dpt和K4[Fe(CN)6]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Cudpt3[Fe(CN)6](ClO4)2*4H2O(2),解析了它们的晶体结构.这两个化合物有相同的I.R.和UV-Vis谱,但它们的结构却有显著的不同,前者是一维链状结构,后者则是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周林霞 《化学试剂》2014,(7):663-666,669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H2L)为有机配体,咪唑(Him)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结构新颖的一维链状Cu聚合物:1∞{[Cu(Him)(H2O)L]·0.5H2O}。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结构,显示标题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n,晶胞参数为a=11.565(2),b=7.321(2),c=16.194(3),β=103.70(3)°,V=1 332.0(5)3,Z=2,C11H10CuN3O7.5,Mr=735.52,Dc=1.834 g/cm3,F(000)=744。3 039个独立衍射点中2 638个满足F2o≥2σ(F2o),最终残差因子R1和wR2分别为0.030 1和0.082 9。结构单元中,该链状Cu聚合物首先通过O—H…O氢键形成一维双链和二维层,层与层之间进一步相互穿插,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水醇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Cu(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138(2)nm,b=1.2455(8)nm,c=0.7001(8)nm,β=106.013(3)°,V=1.2690(0)nm3,Z=4,Dc=1.841 g/cm3,μ=1.913 mm-1,F(000)=716。配合物中的金属铜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边形结构。配合物通过O-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3.
由Ag2 CO3、2,5-二氯-4-氨基苯磺酸(HL)和2-甲基吡嗪(2-Pyr)反应,得了一种新型磺酸银配合物[Ag2(2-Pyr)( H2O)4]L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92748(19),b=0.77156(15),c=2.0044(4) nm,β=91.34(3)°,V= 1.4340(5) nm3,Z=2,F(000)=850,Dc= 1.999 g/cm3,R=0.0867,wR2=0.1717 [I>2σ(I)].配合物中银离子被2-Pyr配体和配位水分子连接成一维的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扩展为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并且得出了第二配体(2-Pyr)的存在使磺酸银化合物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高玲玲  刘艳  胡拖平 《河南化工》2011,(Z2):25-27,60
在水热法条件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EtOH)和水[V(DMF)∶V(EtOH)∶V(H2O)=3∶1∶1]为溶剂,基于2,2-联吡啶(2,2-bipy)、叠氮钠(NaN3)和硝酸镉(Cd(NO3)2.4H2O)合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Cd(2,2-bipy)(NaN3)2]n(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C2/c空间群,在不对称结构单元中一个镉原子与两个NaN3中的两个氮原子和2,2-bipy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同时,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晶胞参数:a=1.2167 5(5)nm、b=1.4631(6)nm,c=0.656 5(2)nm,V=1.168 2(8)nm3,Dc=2 005 kg/m3,Z=4,F(000)=688,GooF=1.138,R1=0.023 4,wR2=0.057 4。  相似文献   

15.
由Ag2CO3、2,5-二氯-4-氨基苯磺酸(HL)和2-甲基吡嗪(2-Pyr)反应,得了一种新型磺酸银配合物[Ag2(2-Pyr)(H2O)4]L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92748(19),b=0.77156(15),c=2.0044(4)nm,β=91.34(3)°,V=1.4340(5)nm3,Z=2,F(000)=850,Dc=1.999g/cm3,R1=0.0867,wR2=0.1717[I>2σ(I)]。配合物中银离子被2-Pyr配体和配位水分子连接成一维的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扩展为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并且得出了第二配体(2-Pyr)的存在使磺酸银化合物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Co(HL)(2,2′-bipy)2]·9·5H2O(H3L=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C29H42CoN5O15.5S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Co(Ⅱ)离子为6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作为双齿配体与Co(Ⅱ)离子配位,2,2′-联吡啶和Co(Ⅱ)离子双齿螯合配位。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配合物中含有一个由18个水分子组成的独立水簇。在氮气气氛中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0.1℃时开始失重,440℃时分解完全。  相似文献   

17.
以2-甲基苯甲酸、邻菲罗啉和Co(ClO4)2·6H2O为原料,常温下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得到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钴的配合物[Co2(phen)4(C8H7O2)2](ClO4)2·2EtOH,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684(2)(A),b=13.077(3)(A),c=13.958(3)(A),α=111.11(3)°,β=94.54(3)°,γ=102.60(3)°,V=1 584.9(9)(A)3,Z=1,μ =0.682 mm-1,F(000) =722.0,Dc=1.467g·cm-3.配合物结构单元中,中心对称的双核钴[Co2(phen)4(C8H7O2)2]2+阳离子与两个结构无序的ClO4-以静电引力相作用,两个乙醇分子则通过O—H…O氢键与配位阳离子相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因其结构多样性及在催化、药物载体和气体吸附脱附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3]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在水热条件下,成功的合成出一例新型的一维超分子化合物,[Ni(phen)3]2(1,2,4,5-H3BTC)2(1,2,4,5-H2BTC)·2H2O。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403(3)nm,b=1.2907(3)nm,c=1.4512(3)nm,α=96.261(5)°,β=106.500(6)°,γ=105.061(4)°,V=2.1086(8)nm3,Z=2。在该化合物中,[Ni(phen)3]2+阳离子与[H3BTC]-和[H2BTC]2-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形成一个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邻苯二甲酸(H2phth)为第一配体,二齿螯合配体2,2’-联吡啶(2,2’-bipy)作为第二配体,与d10金属Zn合成混配配合物[Zn(2,2’-bipy)(H2O)(phth)]2(1),[Zn(2,2’-bipy)(H2O)(phth)]2.2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等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1,2是邻苯二甲酸以不同配位模式桥联的Zn-phth的双核结构配合物,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力的作用形成2D结构。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金陵  朱红林 《化学试剂》2013,35(1):13-16,58
应用溶液法合成标题配合物[Cu(bpy)(H2O)(mal)].H2O(bpy=2,2’-联吡啶,mal=丙二酸)。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其晶体学数据如下:三斜,P-1,a=7.132(1),b=10.404(2),c=10.694(2);α=105.85(3)°,β=104.53(3)°,γ=105.28(3)°,V=690.4(2)(3),Dc=1.721 g.cm-3,Z=2。在标题化合物中,中心Cu(Ⅱ)离子配位数为5,构成CuN2O3四方锥配位模式。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差热、磁性等表征。配合物的3D拓扑分析可简化含有(4,6)-双节点fsc拓扑网络,配合物在2~300 K区间遵循韦斯定理χm(T-0.27)=0.85cm3.K.mol-1,磁性测试结果表明Cu2+离子之间存在铁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