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分布式工作流平台的ERP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工作流平台的ERP系统的开发方法、协同建模机制以及柔性执行等机制、这些机制改变了现有的工作流平台的集中式建模的约束以及业务流程固化的运行模式一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工作流平台My—Workflow开发的ERP系统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工作流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过程的电力企业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电力企业ERP系统开发的工作量,还可以灵活的管理以及优化业务的整个流程,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工作流技术的概念以及工作流技术在电力企业ERP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物流ERP系统中业务流程固化且缺乏柔性所带来的问题,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到物流ERP系统当中,提出了一个支持业务流程动态变化的多层的ERP体系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Web方式下基于工作流的ERP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地把工作流管理技术与思想引入到传统的ERP管理系统中,文章在介绍ERP管理系统和工作流技术后,重点讨论了实现ERP管理系统中物料表及装配BOM的一些关键技术,并介绍了这些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ERP面向具体事物进行处理,其流程固化、缺乏柔性,不能适应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快速变化的需要。本文将工作流技术引入ERP系统,构建了一种以组件技术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可重构的ERP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了各组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的构建过程,并给出了一个采购用款申请的实例来分析系统的可重构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ERP面向具体事务进行处理.其流程固化、缺乏柔性,不能适应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快速变化的需要;文章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到传统的ERP系统中,以组件技术和多层体系结构建立了一个业务流程动态可变的ERP系统,并给出了一个采购用款申请的实例来分析组件的构建过程和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RP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嵌入工作流的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ERP系统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通过引入工作流管理能够弥补其不足.通过比较自治工作流管理系统与嵌入式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在ERP系统中采用嵌入式工作流管理的方法.从工作流建模和过程控制方面,介绍了基于UML活动图模型的嵌入式工作流管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给出了支持工作流的ERP系统的实施方法.通过嵌入工作流管理到传统ERP系统中,提高了系统对企业业务的适应能力,也提高了软件重用和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富剑 《福建电脑》2011,27(10):51-52
在工作流系统中,异常事件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工作流异常非常重要,本文先介绍了工作流异常的的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工作流异常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工作流异常处理机制设计和工作流异常处理规则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流的OA-ERP集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根据对各种集成方法的分析,提出基于工作流实现系统集成的新方法:在工作流系统的管理下,用户通过远程登录工具和模拟键盘录入,实现OA平台和ERP平台之间的简单切换。本文介绍了实现该方法的必要工作:确定集成的功能范围、对工作流系统进行改造或重构、在工作流系统中对两个系统的组织模型进行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发为基础,阐述了实际开发过程中用到程,包括工作流的建模、驱动和监控,提出了目前系统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多个离散制造型企业的业务流程及为其量身定制的ERP系统软件,结合自身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ERP软件的可复用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对于离散制造型企业通用性较好的领域抽象系统模型,并对其中的变异点处理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代理技术,在异构网络环境下构造了一个兼容WfMC参考模型的工作流系统模型。通过利用多代理通信技术、XML及中间件技术,使得这个框架可以应用于大型企业ERP应用中的任务调度管理。  相似文献   

13.
ERP工作流引擎中的数字签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工作流引擎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后,为了能解决工作流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网络安全、法律效力等问题,提出了结合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技术的B/S解决方案,并结合Java授权与认证服务(Java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Service,JAAS)保证了工作流引擎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提出“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企业对工作流平台的时效性、作业管理和时间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工作流系统对时间维度的处理能力,借鉴ERP系统的工厂日历思想,提出了基于工作日历的工作流时间模型,基于XML规范定义了5种时间表示方法,实现了基于工作日历的工作流时间管理模块.最后实例结果证明该时间模型易于理解和便于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工作流模型对企业业务过程的描述缺乏语义完整性和柔性,以及可执行能力差等问题,扩展了ERP系统中工作中心的概念,提出了广义工作中心的概念和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工作流模型.该模型具有更强的描述能力,实现了过程模型、组织模型和资源模型的适当分离,提高了工作流系统,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变化的能力,增强了系统的柔性.  相似文献   

16.
ERP系统的动态权限控制已成为影响其应用与安全的重要问题。文中研究ERP系统中几种常用的权限控制模型,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针对模型的动态性和角色的生命周期约束,结合RBAC与TBAC模型,采用T-RBAC模型,通过工作流程引擎实现了ERP系统的动态权限控制,并成功应用于东莞某印刷企业。  相似文献   

17.
Distributed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 A workflow perspectiv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esearch of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 (MESs) has been conducted to integrate ERP and physical operational systems, so a fully automated and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environment can be developed. However, as subcontracting becomes common in industries, a single MES is not enough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distributed MESs to integrate the distributed operation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distributed workflow model to develop such a system. In the workflow model, there are three cooperation types for 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 action and resources. Six relational patterns are defined fo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tions. This research also reviews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DAC) components, control software's, ASP .NET, and CLIPS, for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workflow models. Additionally, this research proposes using a collaborative workflow-based protocol (CWP) to form a distributed workflow. CWP i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CLIP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structure may ease the decision process of forming a distributed workflow. In summary, this article reports a cutting edge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solutions for integrating high-level planning systems, such as ERP, and low-level operational systems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