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门窗》2014,(6)
文章把山地换乘枢纽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山地换乘枢纽车行交通构成的系统性和特殊性。运用交通建筑和山地建筑的功能和交通组织的研究方法,对换乘枢纽交通组织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归纳出建筑道路交通中车行流线的组织原则,最后总结交通组织要点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汽车站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一体化设计,主要是以交通换乘为主导因素,利用一系列的综合开发手段,来促进城市的聚集效应,带动城市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交通换乘枢纽的研究概念及内容,对影响交通换乘枢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交通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当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简要阐述了人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功能、空间设计的联系,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现状的建议,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真正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由3条市域线交汇的大型换乘枢纽———徐家汇交通换乘枢纽的实施方案:9号线利用既有地下室改造成车站、11号线车站设于拟建改造地块中、2条新建轨道交通线车站都避开了主要交通道路等,很好地解决了车站实施对地区交通、商业和环境的影响及工程实施的安全问题,是轨道交通理念和实施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枢纽的客流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型换乘枢纽为背景,以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枢纽的特点、客流特征为基础,重点论述了大型换乘枢纽客运组织工作中的运营计划协调、设施设备合理布局、客流引导等问题,并结合世纪大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快速、有效、安全、合理地疏散与引导大型换乘枢纽的客流,除了要合理设计与建设外,还应在枢纽建设好后有效地利用既有的设施设备,合理有效地对客流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概念和种类,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旅客集散特点与旅客行为特性,换乘枢纽内客流特性反映的是客流整体表现出来的特性,而旅客行为特性更多的是从个体角度研究旅客的出行心理和出行习惯。把旅客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其来源与去向分为上车旅客与下车旅客,分别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旅客集散仿真的基本流程,结合大连轻轨开发区换乘枢纽站,研究建立基于Simio的换乘枢纽旅客集散仿真系统的方法,并提出了进行固定设施仿真、活动实体仿真和路径仿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修学华  刘琰 《江苏建筑》2013,(2):19-20,28
文章介绍了南京汽车客运站的规划与交通换乘设计,详细分析了其集中紧凑布局、多层次衔接、立体换乘等设计特点,强调现代综合换乘枢纽中的汽车客运站不仅要满足客运站客流集散需求,更要组织好城市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解决城市人群交通出行的便捷。  相似文献   

8.
顾曦 《建筑与环境》2007,1(2):31-33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枢纽,并以此为契机对换乘枢纽进行地上、地下的空间立体开发,对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轨道交通衔接换乘枢纽的交通衔接方式、平面布局原则、空间立体开发的功能组织等进行了论述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虹梅路综合换乘枢纽是上海"十一五"期间率先实施的60个综合交通枢纽中的第1个落实并实施完成的枢纽;与轨道交通在同一块用地上下叠合一体化并用,最大限度地集约土地;虹梅路综合换乘枢纽与轨道交通车站直接连通,以人为本实行零换乘;该换乘枢纽位于中环线快速干道旁,快进快出也是其一大特点.通过对该换乘枢纽一体化规划、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及由于一体化带来的施工难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上海市今后陆续实施的145个综合换乘客运枢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轨道交通换乘的枢纽交通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盛志前  赵波平 《城市规划》2004,28(10):87-90
枢纽交通规划设计是近几年来我国在交通规划领域刚刚开展的一项工作,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和国家建设的需求,从换乘和交通设计的角度理清了枢纽的组成内容,明确了枢纽交通设计在规划层次中的地位,提出了枢纽交通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流程。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慢行交通特点的基础上,以缩短乘客换乘时间为目的,研究了慢行交通衔接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时间分析问题。通过对换乘时间的详细分析,将乘客换乘时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应用运筹学中的排队理论,建立起慢行交通乘客换乘轨道交通的时间模型,最后用换乘损失对换乘时间进行评价,为确定换乘站设施规模与轨道列车发车间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期,有了跨越式的巨大成长。作为城市构架的重要组成,轨道交通在国民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轨道交通迎来从量到质迭代阶段。但由于涉及多学科知识,工程技术要求复杂,国内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作为设计支撑,我国建设的换乘枢纽投入运营后,暴露出了设计不周的问题。将广州建成的换乘枢纽分类,对空间品质进行研究,提炼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换乘枢纽空间品质评价体系。以广州大型换乘枢纽为应用案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能对不同的换乘枢纽给与客观、中肯的评价,与现有的交通建筑基础设施本身的法规及规范互为补充,并为琶洲站的设计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对高铁枢纽站房及交通广场布局型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由于轨道交通与高铁枢纽之间的强换乘关系对高铁枢纽立体化布局的影响,提出机动性交通工具三种立体化分层模式。界定了换乘空间和换乘界面的概念,设计了基于换乘空间的枢纽换乘设施的布局流程,并给出了高铁枢纽换乘设施的平面和立体化典型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4.
喻文杰 《中华民居》2012,(6):138-139
对于城市公路客运换乘枢纽而言,运行效率是其设计好坏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而换乘空间的高效化组织对于枢纽核心换乘功能的良好解决能够直接提升整个客运换乘枢纽的效率。因此,对换乘空间的高效化组织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换乘时间模型,列举出了减少换乘时间的相应对策,为确定换乘站的设施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喆  吴莹 《工业建筑》2014,(Z1):114-115,38
现代化的交通客运建筑应具备合理高效的交通组织功能,并且能够满足大量客流集散及换乘的要求。山东省枣庄客运换乘枢纽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提供重要的支撑。换乘枢纽以"一体化设计"、"以人为本"和"零换乘"为主要设计理念,并结周边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公路交通建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规划及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亮  王炜  邓卫  梁睿中 《规划师》2004,20(10):53-55
目前,我国城市换乘枢纽建设的问题有停车泊位不足、公交站点设置混乱及用地分配不合理等。城市内外交通换乘枢纽规划应实现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无缝连接,公共客运换乘枢纽规划的关键是减少换乘步行距离、减少地面交通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正在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结合交通部广州公路主枢纽发展规划和广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发展绿色交通的战略,实施了海珠交通换乘枢纽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9.
罗育朋 《山西建材》2011,(11):36-38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正在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结合交通部广州公路主枢纽发展规划和广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发展绿色交通的战略,实施了海珠交通换乘枢纽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换乘空间要求共享、连续和通透,对换乘空间划分防火分区存在困难,文章提出了用防火分隔带划分防火分区并就防火分隔带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