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XF250摩手车使用的PZ26(2)柱塞式化油器为研究对象,计算出了空气流经主喷嘴的压力场,并根据优化设计理论,确定出主喷嘴伸出高度的最佳范围,并以摩托车整车性能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双路离心式喷嘴雾化锥角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军  陈海耿 《节能》2009,28(2):11-13
利用Fluent软件,基于VOF(Volume—Of—Fluid)两相流模型对双路离心式喷嘴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别模拟喷嘴主油路单独供油、副油路单独供油与主副油路同时供油时雾化锥角,计算较好扑获了燃油在离心式喷嘴内所形成的空气涡及雾化锥角,所得喷嘴内压力分布、速度分布、相分布与雾化锥角,反映出该双路离心式喷嘴内流动特点,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主喷嘴不同旋流数下某重型燃气轮机环管型燃烧室内流场、温度场和热力型NOx生成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室内主喷嘴出口形成主回流区,根部贴近壁面处形成外部回流区;值班喷嘴出口处形成中心回流区;值班喷嘴出口扩散火焰区域与外部回流区温度较高,热力型NOx生成速率明显加快;旋流数增大,主回流区范围增大,外部回流区范围减小,中心回流区消失;燃烧峰值温度略有降低,高温区范围明显减小,热力型NOx生成速率降低;适当增大主喷嘴旋流数有利于控制NOx排放。  相似文献   

4.
SNCR脱硝工艺的混合试验研究及热态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SNCR)工艺中还原剂与主烟气的混合效果,提出了深入内部采用改进型槽缝式TB系列喷嘴逆流喷入还原剂的混合方式,并介绍了与之配套的喷嘴,对各种喷入方式进行了单喷嘴喷入的试验研究并进行了热态试验验证.为解决材料耐温和高温下还原剂在钢质管道催化作用下的催化分解,所用自制喷嘴采用刚玉材料制作.冷态试验表明,改进型槽缝式TB系列喷嘴逆流喷入方式明显优于其它喷入方式,携载气与主气流的流量比为0.015时,在距喷嘴450 mm处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混合效果.热态试验结果表明,氨氮比为1.2,反应温度为950℃~850℃的条件下,改进型槽缝式TB系列喷嘴逆流喷人方式得到了89.96%的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个炼油厂普遍利用馏分油催化裂化装置掺炼渣油或加工重油,由于原料变重,不仅残碳增加,重金属含量增大,从而使焦炭产率上升,轻质油收率下降,而且雾化蒸汽量增多,主风用量增大,电能消耗增加,实践证明,改进RFCCU进料喷嘴为关键问题之一.2 反应进料喷嘴的选择我厂的RFCCU炼油装置始建于1991年,1993年4月份投产,主要产品是汽油、柴油、附产品是液化气、油浆.主要能源消耗是蒸气、电、风,主要辅助原料消耗是催化剂.这套RFCCU装置的反应进料喷嘴,原是用80年代先进的喉管式喷嘴,近年随着重油催化裂化的普及,对于反应进料的雾化喷嘴的雾化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家们相继开发出各种形式的更先进的雾化喷嘴,有多孔Y型喷嘴,KH型喷嘴,引进的TOTAL喷嘴,LPC-1  相似文献   

6.
针对五喷嘴模型燃烧室采用层流小火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中心喷嘴同向旋流和反向旋流对甲烷/空气多喷嘴预混燃烧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喷嘴预混火焰悬浮于喷嘴上方0.3,d处,多喷嘴气流相互掺混形成了高度湍流的掺混区,在掺混区内发生强烈的燃烧化学反应.中心喷嘴同向旋流布置时,主回流区顺时针扭曲,流动最后发展为与单喷嘴类似的旋流流场结构;对于中心喷嘴反向布置,气流整体旋流偏转较小,掺混后喷嘴气流仍然保持着各自的旋流流动结构.此外,中心喷嘴的同向/反向布置对多喷嘴预混燃烧反应进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Flowmaster一维流网软件对某燃烧室喷嘴进行一维建模及流量分配设计,并作三维数值模拟验证。一维网络通过压力关系式求解,得到各元件压力损失、质量流量等性能参数。首先,对该喷嘴初始结构进行一维建模并作三维数值模拟,完成一维模型标定;然后,采用一维网络模型,对喷嘴结构作优化设计以调节流量分配,目标包括:1)中心喷嘴内外环流量分配比例,2)主喷嘴与中心喷嘴的流量分配比例;最后,对新的喷嘴结构作三维数值模拟并与一维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流量分配目标实现良好,一维计算与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吻合很好,显示了一维网络方法在燃烧室复杂喷嘴结构设计中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贫燃预混燃烧是目前实现干式低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然而该燃烧技术在机组运行中,总会出现低工况下燃烧室贫燃熄火和回火等问题,为了改善低排放燃烧室的贫燃熄火特性,需要对低排放喷嘴进行结构设计改进。本文针对某型低排放燃烧室,以提高燃烧室贫燃熄火过量空气系数为目标,对低排放喷嘴的值班路进行设计改进。结果表明:(1)旋流缩放组合式值班喷嘴可以形成稳定的值班火焰;(2)旋流缩放组合式值班喷嘴可以引燃主喷嘴;(3)采用旋流缩放式值班喷嘴后,燃烧室的贫燃熄火过量空气系数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层交错布置喷嘴,以实现燃油在燃烧室空间的均匀分布。在对喷嘴的喷雾性能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CFD软件AVL FIRE对基于该喷嘴的柴油机预喷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预喷射比例、主预喷间隔和喷油提前角对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层交错布置喷嘴可提高喷雾扩散性,结合适当的预喷射策略可实现燃油和空气良好混合,避免了部分区域燃空当量比过大和燃料挂壁的不良后果,可提高柴油机预混合气均匀度。通过对单层喷嘴预喷射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不同国家的摩托车外观设计的解读,分析出文化在摩托车外观设计中起到的作用,并总结出当前我国摩托车外观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摩托车化油器供油方式及其流量特性;系统地介绍摩托车汽油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技术特征;比较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摩托车电喷系统。  相似文献   

12.
袁义春 《内燃机》2009,(4):37-40
摩托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包括CO,HC,NOx型化合物。通过各种尾气排放控制措施来控制尾气中CO,HC和NOx,实现摩托车发动机低排放性能和达到“EURO—Ⅲ”排放标准的目的。介绍了精调化油器、电控化油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摩托车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和三元催化剂使用,并讨论了这些控制方法的实验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李建春  陈泉  陈示强 《内燃机》2010,(1):16-17,21
主要从电控化油器系统在小排量摩托车上的应用,进行了结构、原理上的阐述,针对“工况法”——中国第三阶段排气污染物的标准,进行了试验上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四冲程摩托车用曲轴箱通风系统应当改进,利用进气管真空度强制吸气和改进化油器喉管方案证明,这些改进,可以减少污染,节省燃油,延长机件寿命。  相似文献   

15.
皮连根 《山东内燃机》2009,(3):15-17,22
本文阐述了电控摩托车燃油喷射系统方案设计,开发了MicroEMS电控单元,完成了发动机电控豫统的基础标定及调试,进而对电喷摩托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情况进行了试验,并与相应的化油器摩托车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汽油机供油系统燃油精确供给,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本文将以CG125摩托车为例,阐述电子控制技术在汽油机供油系统上的应用,即电控化油器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Ⅲ排放标准在摩托车行业的广泛推进,对CO、HC、NOx的排放要求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单纯机械化油器方案日益被电控化油器或电喷技术方案所替代.微处理器的使用一方面使对排放的控制更加有效而准确,同时对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常规的抗干扰方法为基础,针对摩托车应用的特殊环境,重点研究点火干扰信号源的产生,提出了EMC网络拓扑模型研究方法及设计方案.通过实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噪声源分析及降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摩托车的噪声分析,来研究摩托车噪声产生的主要部件和影响区域。并在噪声源的分析和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发动机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传动系统噪声及其它噪声,提出了降低其噪声的相应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对一种无人机专用二冲程四缸水平对置活塞式汽油发动机上双TILLOTSON无浮子膜片式化油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化油器增设机械式省油器(EIR)和高度补偿器(AC),解决不同功率输出时,功率混合气和经济混合气在地面与空中飞行之需求。研究中EIR开关路径采用节气门轴旋转副式、在80%最大功率开启;EIR油路分两路,一路定截面,一路由AC控制变截面;AC采用弹性元件结构,其结构和参数进行了全面考虑。此研究完善了一种膜片式化油器,使其在各工况供应合理空燃比混合气,提高了续航时间和飞行高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研究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的燃烧放热规律出发,探讨了PZ—17型化油器混合气浓度及雾化品质对永久107轻便摩托车的二冲程汽油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并提出该化油器的改进方案。改进后的化油器使该发动机油耗率显著降低,功率有所提高,从而证实了上述研究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