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乡村聚落边界的构成、生长与变化及其形态特性进行了探析,指出了边界形态是乡村聚落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表现为复杂、模糊与不确定性,进而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边界形态现象。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21,37(1)
文章以形态基因作为乡村聚落形态认知与解析的切入点,建立以乡村聚落形态基因条目、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形态基因地图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体系,结合数据库对形态基因信息的存储、管理与调用技术,整合形态基因数字化、图示化与文本化信息,构建乡村聚落形态基因库,用以辅助完成乡村聚落空间风貌资源整合、特征评定、优化导引与管理规制等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省村庄为例,利用形态基因库对乡村聚落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与形态基因分布等方面的特质信息进行识别和挖掘,综合村庄自然地貌、农业景观、人文风貌与村民意愿等内容分析,完成村庄空间风貌传承与优化目标分解,并提出分项导引策略,以期为乡村空间规划、乡村风貌传承保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逐步提高,越来越需要重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吉林省东部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利用卫星地图对其进行宏观的观察与分析,重点研究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山体阻隔、水体限制、山体走向引导和水体走向引导等地理环境的作用力下,村落在选址、规模及分布形态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与催生,同时也体现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形态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关系.了解和认识这种适应关系,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优势,提高乡村地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黄宇博  孙弘 《城市建筑》2022,(2):5-7,15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亟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民族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因素出发,探究山地环境与乡村聚落的关系,对山地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布局和边界形态进行归纳总结,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西南地...  相似文献   

6.
曹萌萌 《城市建筑》2014,(12):250-250
传统聚落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很多气候适应性的经验、方法和智慧。本文从传统聚落的选址环境、群组空间形态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方面,分析了同一地形条件下传统聚落适应气候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华中建筑》2021,39(6)
厘清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具有科学参考意义。研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了1980年—2010年成都平原"林盘"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空间总体上呈现小规模、无序化、集聚化的格局特征,传统聚落空间分布对农田、河流等生产要素的依存度较高,而现代聚落空间分布对道路交通以及区位关系的依存度较高;(2)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分析,区位条件对乡村聚落形态演变影响最为显著,社会经济次之;(3)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时空序列上各影响因子作用不同。以期为乡村规划与聚落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韦诗誉 《风景园林》2018,25(12):110-115
将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置于人类学视野之下有利于科学认知乡村所独具的人地关系价值。对山区聚落的典型代表——桂北龙脊村和瑞士弗林村的聚落景观分别展开研究,首先剖析其空间单元与社会建构、生产活动的关系,进而阐释中观层面的组团分布或受自然地理限定或以公共活动为中心,而两者在宏观格局上则因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从乡村聚落景观生成的源头探索人类活动与空间的深度交融;通过2个跨文化案例的比较研究,剖析乡村聚落景观多样性的成因——自然要素、文化要素、生产要素与空间要素之间丰富的关联,揭示乡村聚落景观的多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作为乡村振兴载体的乡村聚落空间进行研究有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1991-2022年有关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的45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相关研究热点与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演化与空间优化四个方面。未来乡村聚落空间研究应加强对乡村行为主体的考量,增加研究的普适性,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对社会文化等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统乡村聚落根植于农业文明, 是我们民族重要的文化根基,其选址与布 局、空间组织及形态等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地方特色,创造出了尺度宜人的空间结 构、多义的空间功能、丰富的景观序列和贴合 自然的空间变化。在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 许多传统村落消失了,很多乡村“城市病”的 愈演愈烈,这不是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的 应有之义。本文从聚落形态与空间功能、聚 落肌理与空间尺度、聚落格局与景观变化等 层面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进行解析,以 河北省磁县徐家沟传统村落改造规划设计为 例,从传统元素的恢复与文化重建、空间形 态与聚落肌理的构建、叙事景观的提炼与空 间延展、传统空间与现代功能的结合等四个 方面对传统乡村聚落的改造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地域文化特征与乡土环境特色的保持、公众过 程的参与和成果的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延伸探讨,力求为传统乡村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寻找到内生 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围绕乡村建设为主题的行动展开,诸多乡村聚落空间都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的痕迹,传统形态特征逐渐消失。为缓解这一现象,本研究以改造后的新传统聚落空间——王澍富阳文村为案例样本,聚焦新空间的屋面形态,识别新屋面形态的构成因子,解析新屋面形态因子从原场地中的提取过程;为传统乡村振兴的建设传承与更新提供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勇  李广斌 《城市规划》2011,35(7):54-60
通过对影响苏南乡村聚落功能变迁的历史事件追踪,以乡村聚落生产和生活功能分化及其空间关系为考察主线,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聚落功能变迁、空间形态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给予较为系统的诠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聚落功能先后经历了三次转型,即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居住"三位一体到"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生活居住"相互分离,再到"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生活居住"三者分离。伴随着聚落功能转型,乡村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分化日益明显。在"三集中"政策作用下,在乡村聚落功能分化、乡村空间形态建构中,政府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后,对苏南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实践做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丽水地区传统乡村为例,从时间的维度解析乡村聚落与建筑的魅力根源;探讨在聚落、建筑、生活等不同层面上,丽水地区乡村建筑从物质、空间、形态反馈出的文化线索变迁、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建造方式与材料上时间印记,提出现代乡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时间维度的延续与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学视角对西海固地区回族聚落的形态及空间进行研究,划分出集聚组团型、带状一字型、核心放射型以及串珠状自由型四种聚落形态类型。从而分析聚落形态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西海固回族聚落形态宏观呈现“大分散、小聚集”和“大分散、大聚集”的分布态势;(2)微观则体现着“向寺而居、以西为贵”的特征;(3)回族聚落形态中心呈现出由单一核心向多元中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乡村地区的人地关系。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聚落地理学在乡村聚落空间形式方面的发展成果。对国内外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类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挖掘其背后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影响因素。通过这种系统的类型研究和因素研究解读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空间形式.以期能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国内传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类总结,指出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而又分别包括静态的空间形态研究和动态的演进机制研究。文章通过对传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归纳,以期对我国传统乡村聚落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伍国正  周红 《华中建筑》2014,(9):167-170
乡村传统聚落为当代人居文化研究和地区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文从总体布局空间形态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空间结构形态的四种类型:"四方印"型、"曲扇"型、"街巷"型和"寨堡"型,揭示了永州地区"四方印"型和"曲扇"型聚落景观在空间布局上的总体特点、文化内涵及其建筑装饰艺术特色,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理。指出了在地域乡村传统聚落景观整体研究中突出个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程鑫  赵茜  郭建 《华中建筑》2022,40(3):127-131
湖北恩施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社会形态创造了众多鲜明的地域"符号",其特征往往会反映到聚落的空间形态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乡村聚落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找到适宜自身特点的转型发展之路日益迫切,舍米湖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文从空间形态的视角下,先从整体格局层面分析舍米湖村建筑布局和功能布局,再从局部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入手,以城郡型传统商业聚落泉州古城为考察对象.研究当地以铺境单元为表征的祭祀圈对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从“社会-空间”过程的角度认识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通过分析泉州铺境空间的形成过程及其社区特性,探讨历史变迁中传统城市聚落的社会空间与形态空间的互动与变迁。本研究可作为一种新的聚落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正急剧地重构着乡村聚落空间,新型城镇化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引导着村镇聚落空间研究转向.文章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聚落空间,从发展规模、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空间影响因素三个维度梳理现有聚落空间类型研究,进而得到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应该置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之下,融入多学科视角进行类型划分的结论.这对之后的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乡村振兴及村庄规划编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