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1)
潮流玩具(以下简称"潮玩")是在艺术文化、潮流时尚的影响下出现的,是将玩具的概念进行演变并发展衍生出的一种新式样,已经成为潮流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潮玩的图形符号中,设计师和艺术家很喜欢运用涂鸦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赋予单调的玩具素体新的生命,更好地体现出涂鸦艺术的丰富图形、感性文字以及强烈色彩,同样为潮流玩具的跨界经营增加了一份商业价值。文章从潮玩和涂鸦艺术出发,分析潮玩中涂鸦艺术的视觉体现,并介绍一些与潮玩合作的涂鸦大师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正>西班牙的马德里是一座极具艺术氛围的城市,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新鲜在这里随时都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老建筑上随处可见的创意涂鸦不仅为城市增加了活泼氛围和艺术情调,甚至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种点缀和表达。Mi5建筑设计事务所在设计里瓦斯青少年中心的时候,将涂鸦这一艺术形式从平面上挪到了空间中,用明亮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打造出了一座如同"立体涂鸦"一般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分别将多个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艺术化设计,做成了井盖涂鸦,成了"网红"。在大多数公众觉得可爱、有趣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井盖上涂写公式,纯属作秀","这样做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理解公式、推崇公式的人应该潜心书斋,穷经皓首"。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中后期,涂鸦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一种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城市景观。然而,由于其独特的个性化视觉冲击特点,涂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公共艺术形态产生了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对包括美国、德国和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出可以实现未来我国涂鸦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共赢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5,(12)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使得城市建设变得日益频繁。现如今,我国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使得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技术融合模式,其中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最为典型,涂鸦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依靠公共空间建设体现出涂鸦艺术的价值。本文针对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嬗变情况以及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研究城市公共建设与涂鸦艺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涂鸦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存在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它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生存于公共艺术当中并释放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不同的涂鸦装饰语言的背后有着不同心理影响和效应,对观者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分析涂鸦装饰艺术在视觉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背后所延续出的心理效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共空间的装饰和美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4)
儿童从1.5岁左右开始进行涂鸦,在尚未完全掌握语言和文字的时期,感知和动作的发展促使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新的探索,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感觉和认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儿童在涂鸦阶段由漫无目的的"乱画"到有目的的涂鸦,一方面是在获得肌肉运动带来的快感,另一方面也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的显露。文章从工具论和本质论的角度深入思考关于儿童涂鸦的艺术教育的价值,也分析如何结合游戏、讲故事、亲子涂鸦等方式,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予儿童积极评价,以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4)
涂鸦艺术作为空间艺术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在空间景观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空间艺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体系。空间景观设计师需要在空间景观的概念上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涂鸦由一开始的"无心插柳",到如今的艺术体系形成,对空间景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空间景观设计追求涂鸦艺术与空间景观的广泛结合。文章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涂鸦艺术在空间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
文章侧重于对涂鸦艺术与户外广告设计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了涂鸦艺术的形式规律,有助于设计师在设计户外广告的装饰图形时更好地运用涂鸦艺术独特的表现语言,从而使涂鸦艺术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在户外广告设计中得到充分的结合与体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1)
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审美功能,还能承担起引导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中不同人群的艺术与文化修养。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与接受涂鸦艺术,他们以不同的涂鸦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将涂鸦艺术与校园的文化生活主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涂鸦这一艺术形式的优势,能够体现校园环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涂鸦的壁纸     
正涂鸦本是一种街头文化,一种带有时代色彩的艺术行为,其采用夸张、抽象的艺术手法,描绘出特殊的寓意或场景,艳丽的颜色使其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近期,芬兰品牌FEATHR与英国擅长涂鸦及混合画法的艺术家Lee Herring合作,大胆地将涂鸦作品运用于室内空间,成为空间装饰的一部分。FEATHR的理念是用更多的艺术和更少的装饰来填充空间,其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当代艺术家合作创造独特新颖的壁纸。它们最新的合作便是与Lee Herring的合作。Lee在绘画中探索色彩、肌理和当代艺术的边界,他的当代风景油画色彩丰富鲜明、纹理自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23)
<正>2016年3月,在广西南宁市新竹路大约1500米长的街道两侧的人行道上,许多不同形状的井盖被涂上了各种卡通图案,冷冰冰的井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可爱的创意图令那些曾让我们生厌的井盖变得如此耀眼。  相似文献   

13.
装饰是美化的主要手段,也是冲击人们视觉的方式,还是社会文化观念互相交流的工具,装饰常被人们当成一种象征符号,标志着人们在当代时代下的生活方式。陶瓷艺术是我国众多文化遗产中的名著,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及精神,也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劳动的成果。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都象征着不同的精神面貌及审美,这也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本文在研究当代陶瓷艺术及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探讨当代陶瓷涂鸦艺术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2)
涂鸦艺术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被大众所熟知和喜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渗透到流行文化的各个层面。美术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更应该与时俱进,让这种新兴艺术形式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涂鸦艺术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兴的装饰形式,在社会经济的背景下迅速兴起,已经对现代设计中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丰富了文化生活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以主题餐饮中涂鸦装饰设计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涂鸦艺术的表现形式及特点,使之更加准确的营造出主题氛围。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的地下是一个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世界",各种管线纵横交错,它们向城市的每个角落源源不断输送着水电热等能源。井盖文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美国、法国、德国、波兰、芬兰、韩国、日本、挪威、巴西、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城市,均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井盖文化。很多国外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把井盖文化提升到了城市的名片高度。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井盖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消费的时代,一切似乎都可被用来消费,包括涂鸦本身。 涂鸦,Graffiti,源自西方街头的另类文化,原本是一种精神自由的宣泄。如今,因其与消费文化日趋紧密的结合,逐渐走入了都市生活的主流视野。因而一些城市消费品(包括衣、食、住、行诸多方面),通过涂鸦或与其结合的方式客观呈现或再生利用,是这次展览要表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议题: 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催生着不断涌现的城市与建筑的更新,无论是有历史价值的还是没有历史价值的衰落城市区块或旧建筑,天始在这个潮流中被重新界定身份,城市中非常平淡的部分被赋予了新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那些快要被遗忘和抛弃的空间重新介入到城市生活中,有些成为新的艺术时尚基地,历史似乎被再次制造。  相似文献   

19.
公共艺术涂鸦墙在工业建筑双创园区上的表达是一种公共艺术,象征着园区公共空间质量的提高.有时只需要一点亮色,就可以烘托出园区的艺术气息.公共艺术涂鸦墙在工业建筑双创园区的表现,将原来与人们活动相割裂的工业环境,转变成与人文环境的融合.它利用视觉语言,表达了创业园的人文景观,同时又与人们的视觉相协调,为工业建筑双创园区营乏味且单调的工作环境增添色彩和趣味.  相似文献   

20.
付慧 《城建监察》2005,(8):43-44
现象:井盖丢失频仍 3月9日和10日,《燕赵晚报》、《河北青年报》连续两天报道了两起关于马路井盖被盗的案件,两名盗窃正在马路上偷井盖时被110干警当场抓获,其中一条路上的井盖已全部被偷,井深两米多,一旦有人落人井内后果不堪设想。道路上的井盖丢失每天都在发生,据石家庄市城管部门的一项调查,在省会市区每年平均丢失井盖达6000余块,平均每天丢失18块之多,而近郊道路上的二三十个井盖白天更换一新,一夜之间就可能丢失殆尽。这一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仅因井盖丢失,每年就有100余人受到不同程度伤害。“井盖的丢失”时刻威胁着人们在出行中的人身安全。痛定思痛,惨痛的教训向整个城市发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