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充气量对充气缓冲包装垫缓冲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赵德坚 《包装工程》2011,32(13):32-34
为了对充气包装缓冲设计提供基本参数,以2种规格的PVDC/PE复合膜充气包装垫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充气量的充气包装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压缩实验,研究和分析了充气量对充气包装垫静态缓冲性能及动态缓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单向排气和充气技术的包装主要有自动排气包装、真空包装、充气包装3种形式。自动排气包装主要通过单向阀实现自动排气功能,在咖啡包装、微波加工食品包装、特种危险品包装等领域应用较多;真空包装主要通过单向阀将包装内的气体向外抽排,主要应用于家庭真空储物袋;充气包装有充气袋包装和充气垫包装2种形式,主要通过单向阀实现充气功能,其缓冲性能与缓冲垫的充气量、长宽尺寸、薄膜的阻隔性能及所处环境的温度相关,主要应用于质量较小的电子产品、酒类、易损坏贵重物品、精密仪器等包装。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影响充气包装气体充填量的因素,对于特定批量产品进行充气包装时,提出了PID控制充填量的方法,给出了PID控制模型和实现方法。杭椒和切片莲藕臭氧充气包装试验表明,利用PID控制气体充填量,可以提高充填精确度,延长货架寿命期。  相似文献   

4.
孙勇 《包装工程》1991,12(4):164-167
采用换气包装技术包装新鲜瘦肉可以有效地延长新鲜瘦肉的货架寿命。换气包装技术主要包含真空包装和充气包装二个工艺过程。文中给出了充填气体和包装材料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充气包装中的气体比例混合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气包装是用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配比组成的混合气体取代包装容器中的空气,以构成一种适宜食品保藏的气氛环境。通常是将二种气体(CO_2、N_2)或三种气体((CO_2、O_2、N_2)以不同的体积比例充入包装容器取代空气,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贮存温度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和货架寿命。只要混合气体的配比最佳,充气包装的保存期可以是真空包装的2倍至4倍以上。最佳配比可根据食品特性和流通环境确定。因此,实现最佳配比的气体混合装置成为充气包装中的核心工作部分,有必要分析其气体比例混合原理和方法。1.气体比例混合系统气体比例混合系统(见图)所示简图表示。气体钢瓶1中的压缩气体经减压阀减压后进入气体混合装置4中根据不同的方法按预定的比例混合后进入真空包装机,通过真空包装机的自动抽空、充气、封合完成充气包装过程。  相似文献   

6.
吴艳叶  王小芳 《包装工程》2007,28(1):114-115,121
充气包装作为软包装的一种主要形式,在食品、医药行业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文中从介绍与充气包装相关的技术、材料、应用前景等方面入手,结合我国幅员辽阔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由于气压变化导致充气包装出现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与问题,并初步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氮气在食品充气包装中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氧气对食品贮藏的危害性,分析了氮气在食品充气包装中的有益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甜樱桃常温保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江  俞倩倩 《包装工程》2008,29(1):36-37,80
研究了涂膜、充气包装、充氮包装等多种包装形式或包装关联技术对于甜樱桃常温保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处理形式都可以有效降低甜樱桃的失重率和腐烂指数,且有效地保持了甜樱桃的各项感官指标.其中,涂膜结合充氮包装对于甜樱桃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充气包装是一种新型的包装形式,它是将气体引入在包装工业中,是一门正在崛起的包装新科学技术。充气包装大体来说就是根据食品和物件的特性,采用一定的工艺手段将N_2、O_2、CO_2、Ar等气体置换贮存在袋内的空气,然后将其密封,可以保证和延长被保存食品、粮食及物件的保质期以及防锈、防氧、防腐蚀从而保证物件的粗糙度、精度、装配精度。目前在国外特别是西欧、日本、法国、美国等已普遍使用及流行并趋于成熟,而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实用性已逐渐被包装业所重视,它的优点正被人们所接受,同时将气体引入包装工业也是促进气体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值得我们从战略上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性铁系脱氧剂A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綦菁华  孙容芳 《中国包装》1999,19(3):100-101
脱氧剂包装是继真空包装和充气包装之后的一种新的包装方法。它既可彻底去除产品内的溶解氧,又可及时除掉加工和贮存中缓慢渗入的氧。由于除氧的彻底性和不污染内存食品,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日本和美国等在这领域研究较早,并有脱氧剂系列产品问世。而我国成型的脱氧剂...  相似文献   

11.
固体物料定量充填技术综述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从定量原理分析了传统固体物料的定量充填包装两种方式,即容积式和称重式。论述了固体物料定量充填包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两个重要发展趋势,即组合式定量充填包装和混合式定量充填包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包装规格2~2.5 kg直线式M袋自动挂面包装效率低、落料及封口存在问题等,设计一种卧式-间歇-回转给袋式自动挂面包装机。方法基于包装机生产效率分析,采用模块化、集成化的设计思想,设计包装机关键装置,以实现自动取袋、开袋、落料、整型、封口等功能。用SolidWorks软件对包装机的各个装置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虚拟装配,检验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设计的卧式-间歇-回转M袋自动挂面包装机可以实现包装规格为2~2.5 kg/袋挂面的自动化包装,其生产效率比直线式的包装机提高了20%,并有效避免了落料及封口时出现的故障。结论所设计的新型自动挂面包装机结构合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给挂面自动化包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松散填充材料可以用于对任意规格尺寸及形状的产品进行缓冲包装和固定,具有包装作业的方便性和适用性。松散填充材料的载荷能力、缓冲包装性能及对产品的固定作用,决定了这一材料的包装保护功能。通过对4种结构形状的松散填充材料在静态压缩、动态冲击和迁移性方面的测试与评价,分析了各种松散填充材料的包装性能,并与纸浆模制松散填充材料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松散填充材料单体结构形状对其缓冲性能和固定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包装箱氮气置换气体效率不高的问题,运用Fluent组分运输模型,分析了二维包装箱模型进行氮气置换气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氮气置换率随着充气速度增大而增大,但速度过大会造成包装箱内部气体紊乱,不利于气体均衡排出;排气口直径对提高氮气置换率影响较小;排气口位置对提高气体置换率影响较小,但降低其位置有利于平稳均匀排气。据此分析了三维包装箱的氮气置换模拟过程,并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计算的有效性,能够对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彬豪  吴朝武  问轲  张炜 《包装工程》2022,43(17):149-156
目的 为了科学指导新型软包装机械的设计,为化妆品、医药企业提供优质软包装机械。方法 针对日用品、化妆品、霜膏剂等产品的软管灌装封尾包装机,分析国内外代表性的软管灌装包装机械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对比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软管灌装包装机的性能参数、发展水平,主要按照其工艺顺序对比介绍典型技术和发展趋势。结论 通过与国外包装机对比,得到软管灌装封尾包装机的发展趋势为高速化、智能化和集成化。  相似文献   

16.
张志  陆佳平  虞胡宇  罗恒 《包装工程》2018,39(7):152-156
目的提高多功能袋包装机的工作效率。方法基于回转式充填方案,研究并提出一种连续自动开袋补偿的技术方案,实现包装的连续高速化作业。结果设计出了连续回转式充填的自动开袋补偿技术方案和机构,该设计减少了传统袋包装机中开袋充填的停顿等待时间。结论该设计不同于目前基于间歇式制袋包装的形式,实现了连续开袋充填,提高了多功能袋包装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预制菜的包装技术,并对预制菜包装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总结不同预制菜的特点,分析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技术在不同预制菜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其在预制菜包装中的发展方向。结果 可以通过向包装材料中增加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包装设备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延伸,提升预制菜的产品品质、食用安全性和货架期。结论 活性包装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在预制菜包装领域的广泛应用势必会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提高预制菜品质和食用安全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包装规格为1~2kg/袋的M袋挂面自动充填滞留残余、不畅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挂面的自动充填装置。方法针对M型包装袋的特点,基于挂面充填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和技术要求,采用模块化、集成化设计方法及与现有设备的优化组合,对挂面充填装置进行结构设计,使挂面在充填的过程中可以顺利入袋,提高包装效率;用SolidWorks软件对挂面充填装置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虚拟装配,根据三维虚拟样机及加工物理样机试验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结果包装规格为500,1000,150,2000 g/袋的挂面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5%,90%,90%,80%。结论所设计的新型挂面充填装置结构合理,可以实现挂面的顺利落袋,为回转给袋式自动挂面包装机关键装置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