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以环氧氯丙烷和正丙醇为原料,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正丙基缩水甘油醚。以正丙基缩水甘油醚和β-环糊精为原料,在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合成了多取代的丙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反应的收率为60%。利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所合成的丙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进行表征,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计算多取代丙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平均取代度,并以对氨基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磺酸为客体,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丙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性能,研究发现氢氧化钠低质量分数水溶液条件下所得反应产物对客体分子具有较好的包结作用。  相似文献   

2.
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的特殊结构使其能作为主体包结疏水性甾体,提高甾体的溶解度,同时作为底物/产物储存库,降低底物/产物毒性,添加到发酵液中提高了底物的转化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简单节杆菌发酵液中HP-β-CD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Luna NH2 100A(4.6mm×250mm,5u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V乙腈:V水=60:40),流量1.0mL/min,RID示差折光检测器,进样量20uL,结果表明:HP-β—CD的浓度在2—18mmol/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羟丙基-β-环糊精平均回收率(H=9)为99.35%(RSD=0.57%).通过对发酵液中羟丙基一伊环糊精的含量分析证实,该方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好等特点,适应用于发酵液中羟丙基-β-环糊精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芒果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选.结果表明:芒果苷一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包合条件为芒果苷Y与HP-β-CD的分子比为1:0.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搅拌时间为1.5h.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芒果苷的溶解度提高约300倍,溶解度可达35.3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两种二戊基β-环糊精固定相的色谱性能.方法 合成了两种新的七-[2,6-二-O-戊基-3-O-(4-硝基苄基)]-β-环糊精;七-[2,6-二-O-月桂基-3-O-(5-己烯基)]-β-环糊精,并把它们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对它们的色谱性能做了表征.结果发现在β-CD的3-O-位上取代基的大小、芳香性等对色谱性能和分离能力有很的影响.在此位置上引入芳香基团和乙烯基,使主-客体分子之间的π-π作用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分离芳香族化合物的能力.结论这些新的β-CD衍生物非常适合于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  相似文献   

5.
对咯萘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其中包合工艺优选采用正交试验法.结果表明,咯萘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包合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咯萘啶分子比为5∶1,乙醇体积分数为70%,搅拌时间为1h;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咯萘啶的溶解度提高166.3倍,溶解度可达15.3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种新的月桂基β-环糊精固定相的色谱行为.方法 合成了三种新的月桂基β-环糊精,七-(2,6-二-O-月桂基-3-甲基)-β-CD;七-(2,6-二-O-月桂基-3-乙酰基)-β-CD;七-(2,6-二-O-月桂基-3-三氟乙酰基)-β-CD,并把它们涂渍在毛细管柱上.结果三种新的固定相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柱效,而且对一些取代苯的位置异构体有很好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往环糊精中引入月桂基,对固定相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论这些新的β-CD衍生物非常适于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本脲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本脲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格列本脲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溶解度图为典型的AL型,两者形成了1∶1的可溶性包结物,在25℃时包结物平衡常数(K1∶1)为303 L.mol-1。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是格列本脲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到羟丙基-β-环糊精中。包结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包结后格列本脲的溶解度增加了15倍。  相似文献   

8.
利用环糊精衍生物2-O-丙酮基-2-O-羟丙基-环糊精(2-AHP-β-CD)作为手性选择荆,提出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快速分离、测定柴胡中柴胡皂甙a,d对映体的方法.考察了手性选择荆浓度、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在214nm检测波长处,在硼砂缓冲溶液中,2-AHP-β-CD能使柴胡皂甙a,d异构体在7min内得到分离.利用该法测定了柴胡中柴胡皂甙a,d的含量,并进一步研究了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及精密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增溶和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增强三氟氯氰菊酯的水溶性,在20 g/L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下,三氟氯氰菊酯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提高了20.77倍,且其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光敏效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对桑椹红色素微胶囊壁材的选择进行研究。采用对接评分和氢键评价候选蛋白质与桑椹红色素主要成分矢车菊素3-O-(6″-O-α-鼠李糖基-β-半乳糖苷)的结合能力,对筛选出的蛋白质,通过实验验证其用作桑椹红色素微胶囊壁材的适宜性。主要结果如下:大豆蛋白(大豆球蛋白和大豆H-2铁蛋白)与矢车菊素3-O-(6″-O-α-鼠李糖基-β-半乳糖苷)的结合能力强于鸡蛋蛋白(未裂解卵清蛋白和S-卵清蛋白)和牛奶蛋白(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以大豆分离蛋白与β-环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桑椹红色素的包埋率随大豆分离蛋白的比例增加而增加;适宜工艺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和β-环糊精质量比8∶2、芯材壁材质量比1∶10;按此制备的桑椹红色素微胶囊,在500、250 nm分辨率下的显微图像中具有完整的包合结构,对热、光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分子对接方法在筛选食品与药品原辅料方面具有可行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以氯铂酸为催化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温和条件下经硅氢加成合成了1,3-二[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考查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溶剂、原料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当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质量的0.016%,在0-10℃下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搅拌反应12h,产物摩尔转化率可达89.5%。  相似文献   

12.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奥硝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采用显微镜法、红外光谱法对包舍物进行了鉴定,并评价包合物溶解性与稳定性.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奥硝唑与伊环糊精可形成可溶性包合物,可提高奥硝唑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奥硝唑:β-环糊精=1:1,包合时间为3h,包合温度为60℃.包合物收率为73.10%,包合率为24.53%.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法对柴胡中柴胡皂甙a与d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糊精衍生物2-O-丙酮基-2-O-羟丙基-环糊精(2-AHP--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提出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快速分离、测定柴胡中柴胡皂甙a,d对映体的方法.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在214 nm检测波长处,在硼砂缓冲溶液中,2-AHP--βCD能使柴胡皂甙a,d异构体在7 min内得到分离.利用该法测定了柴胡中柴胡皂甙a,d的含量,并进一步研究了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及精密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3-氯-2-羟丙基磺酸钠合成工艺条件:反应体系的pH值为6—6.5,环氧氯丙烷、亚硫酸氢钠按1:1.6(mol/mol)比例在1.5h滴入,然后控制反应温度为20℃-30℃,搅拌反应4h。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法制备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芦丁的水溶性,并采用紫外(UV)、红外(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该包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包合物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还原力测定和Rancimat法中都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氟苯尼考-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增加氟苯尼考的水溶性,将其制备成氟苯尼考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交叉正交实验对包合条件进行优选,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包合物的溶解度,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展开斑点和红外图谱对包合物进行鉴定。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包合条件: 包合时氟苯尼考与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HPCD)的投料比为 2 5∶1,氟苯尼考浓度为 4mg·ml-1,包合温度为 40℃,搅拌时间为 7h。结论: 经HPCD包合后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增加了 35 6倍(由 1 3mg·ml-1增加到 46 3mg·ml-1 ),HPCD是氟苯尼考理想的增溶剂。  相似文献   

17.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是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以D-葡萄糖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3,4,6-四-O-乙酰基-α-D-1-溴代吡喃葡萄糖供体.该供体在促进剂碳酸银的作用下与2-氯乙醇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1,2-反式结构的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分析得到了确证,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8.
6—羟丙然—β—环糊精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环氧丙烷与β-环糊精为原料,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合成出水溶性无定型6-羟丙基-β-环糊精,纯度98.6%,产率77%,产物羟基取代度为5。25℃时的水中溶解度为50%(质量百分数)比旋光度112,经江苏省防疫站检测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以氯铂酸为催化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 温和条件下经硅氢加成合成了1,3-二[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产物经红外光谱、核 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考查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溶剂、原料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转化率的影 响。当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质量 的0.016%,在0-10℃下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搅拌反应12 h,产物摩尔转化率可达89.5%。  相似文献   

20.
从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us(Craib)Burtt)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苷:大蓟苷(pectolinarin,1),4-乙酰基-大蓟苷(4-acetyl-pectolinarin,2),蒙花苷(linarin,3);2个苯乙醇苷: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6)-β-D-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萄糖基(1→6)]-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5);2个苯乙醇:3,4-二羟基苯乙醇(6)及4-羟基苯乙醇(7).化合物的结构由理化性质、波谱解析得以确定.化合物1-4为首次从石胆草中分离得到.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药材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析,指认了主要色谱峰,发现石胆草主要含有苯乙醇及其苷类成分,其中化合物5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