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重氮-1-萘醌-5-磺酰氯含量的方法。无水乙醇溶液中,波长为372.5nm时,该物质在5~40μg/ml内与吸光度成直线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9%,相对标准偏差为0.42%。  相似文献   

2.
含碳Fe-Mn-Si-Cr-N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碳加入后对Fe-14Mn-5Si-8Cr-4N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SME)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元素的适当加入,有助于合金的可愎复应变的提高。在3.75~7.5%变形量时,含碳量为0.12%的合金的可恢复应变量可达2.5~3%,高于超低碳合金(C<0.02%)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光化学旋转反应器,分别测定了重氮醌磺酰氯和酚醛树脂型重氮萘醌磺酸酯感光剂的光量子产率。测定了重氮萘醌磺酚氯和50%酯化比的感光剂的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304和0.221。对实验数据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处理,其相对误差和置信区间均在标准误差范围之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型感光剂的光分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50%酯化比的感光剂不但具有较好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而且光量子产率仅比磺酰氯降低了27.3%,仍具有良好的感光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Ti3Al-Nb合金(Ti-24Al-14Nb-3V-0.5Mo)在不同固溶温度,不同冷却速度以及时效条件下的显微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i3Al-Nb合金冷轧板材经α2+β两相区固溶(940℃~1100℃×1h)水淬处理,其显微组织由初生α2相、β2相和“0”相组成。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初生α2相逐渐减少,室温力学性能σb、σ0.2和δ均相应提高,当初生α2相约为30%时,可以使合金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σb=984,5Mpa,σ0.2=785.5MPa,δ=5.9%。当固溶温度继续升高时,上述性能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5.
硫酸盐-氯化物体系电沉积枪黑色锡-镍合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电沉积枪黑色锡一镍合金的新工艺:以硫酸镍、氯化亚锡为主盐;柠檬酸三钠、Na2EDTA为Sn2+的络合剂,甘氨酸为Ni2+的去极化剂;一种含有羧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作为发黑剂。在pH=2.8~3.5、t=30~50℃、Dk=1.0~5.0A/dm2、t=0.5~3.0min的条件下,可得到表面细致、均匀、耐蚀性能良好的枪黑色锡-镍合金沉积层。  相似文献   

6.
对Pb(Ni1/3Nb2/3O3-PbZrO3-PbTiO3,即xPb(Ni1/3Nb2/3)O3-(1-x)Pb(ZrδTi1-δ)O3(0.2≤x≤0.6,0.2≤δ≤0.5)三元系固溶体的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压电活性较高的配方位于准同型相界(MPB)附近,压电常数d31值可达260×10-12C/N.讨论了结构相变对压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于HT-7托卡马克的的八管弹丸注入器的物理、工程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及配置的各种诊断手段。注入器采用气动发射技术,弹丸为1mm×1mm,1.2mm×1.2mm,1.5mm×l.5mm圆柱体氢丸,丸速0.8~1.5km/s工作频率1~8Hz。  相似文献   

8.
改性酚醛环氧-PTFE耐磨防蚀涂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改性酚醛环氧-PTFE耐磨防蚀涂层。这种涂层在Timken(环-块)试验机上于312N、2.5m/s下耐磨寿命可达13500m/μm,摩擦系数为0.16~0.20;在试验机上3MPa、0.2m/s、干燥空气和相对湿度为50%中耐磨寿命均大于2.5×105周。经5%NaCl盐雾试验100h后,底材与涂层的粘结强度、抗冲击强度及柔韧性等良好,低碳钢底材无锈蚀,可广泛应用于耐磨及防蚀等场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电镀规范的Fe-Ni-P合金层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镀液中Fe/(Fe+Ni)浓度比增大或电流密度增加,镀层的硬度上升,耐磨性提高;粮液的pH值或温度增大,镀层的显微硬度下降,耐磨性降低。镀液NaH2PO2·H2O浓度为5g/L时,镀层硬度和耐磨性最高。宜选用的工艺参数为pPH值1.0~1.2,温度60~70℃,电流密度10~20A/dm2。Fe-Ni-P非晶合金的耐磨性比Ni-P非晶合金高2倍,摩擦系数低20%。  相似文献   

10.
一种复合缓蚀剂地硫酸溶液中碳钢的缓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桂英  于媛 《材料保护》1999,32(5):36-37
利用DJS-292型恒电位仪测定碳钢于酸洗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以比浊定量法测定酸雾含量。结果表明,缓蚀剂(CA)抑雾作用强,耗酸量低,加速酸洗速度,无过腐蚀现象,缓蚀效率可达96%。CA组成(%);酒石酸2.5-3.5,硫脲2-4,抑雾剂2.0,苯胺0.5-2.0,表面活性剂2.0,Cl0.5-1.0,水余量、CA属于混全抑制型缓蚀剂,吸附自由能△G为负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NZ-918系列添加剂、络合剂,在0.5~6.0A/dm2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了外观光亮、含镍8%~10%的Zn-Ni合金镀层。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是影响镀层中镍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RS高强Al-Zn-Mg-Cu系合金热处理温度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RS高强Al-Zn-Mg-Cu系合金淬火温度、时效温度与性能关系,同时还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试验得出在470℃淬火峰时效(T6)的拉伸性能达到σ_b=740MPa,σ_(0.2)=702MPa,δ_5=10%;双级时(T73)可获得σ_b=633MPa,σ_(0.2)=606MPa,δ_5=11.5%。合金的弥散强化相是Co_2N_9、Al_3Zr,沉淀强化相为GP区、η'和η。  相似文献   

13.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由对氯甲苯经催化氯化制取2,4-二氯甲苯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33K,催化剂《SbCl_3)用量1.5%时,对氯甲苯转化率为59.7%,2,4-二氯甲苯的收率为45.13%。  相似文献   

14.
RS高强Al-Zn-Mg-Cu系合金热处理温度与性能的关系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研究了RS高强Al-Zn-Mg-Cu系合金淬火温度、时效温度与性能关系,同时还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试验得出在470℃淬火峰时效(T6)的拉伸性能达到σ_b=740MPa,σ_(0.2)=702MPa,δ_5=10%;双级时(T73)可获得σ_b=633MPa,σ_(0.2)=606MPa,δ_5=11.5%。合金的弥散强化相是Co_2N_9、Al_3Zr,沉淀强化相为GP区、η'和η。  相似文献   

15.
使用多体项展式分析势能函数,研究了O+HO2反应碰撞的经典轨迹,指出存在二个反应通道,即(1)O+HO2→OH+O2和(2)O+HO2→HO2+O。在室温下,求得反应(1)的近似速度常数为(4.1±0.06)×10^-11cm^3·molccule^-1·S^-1,与实验值(5.4±0.9)×10^11符合甚好;反应(2)的速度常数为5.4×10^-13。对反应(1),总能量的72.5%分配于产物  相似文献   

16.
应用HIC-6A型离子色谱仪,以1.5mmol/L苯甲酸钠作淋洗液,可快速分离和测定化学镀镍液中的HPO3^2-和H2PO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 ̄250mg/L和15 ̄120mg/L,精密度分别为0.5%和1.3%,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7mg/L和0.8mg/L。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轻稀土负磁致伸缩SmFe_x(1.40<x<1.94),Sm_xDy_(1-x)Fe_y(0.84<x<0.92.1.80<y<1.90),Sm_(0.90)Dy_(0.10)(Fe_(0.95)Al_(0.05))_(1.80)晶体的制备、热处理及磁学性能,发现SmFe_x合金的λ-x曲线存在两个峰值,峰值的x点随热处理发生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还比较了热处理前后,Sm-Fe、Sm-Dy-Fe和Sm-Dy-Fe-Al的相组成对性能的影响。热处理用于改善磁致伸缩性能,并且制得了高磁致伸缩性能的SmFe_2和(Sm,Dy)Fe_2合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Q相-C2S配合料中V2O5对β-C2S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微量V2O5可以稳定β-C2S,使Q相与β-C2S可在常温下共存;Q相-C2S配合料中V2O5/C2S在0.8~1.0%的范围内V2O5稳定β-C2S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氮对纳米硅氮薄膜晶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容式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用高氢稀释硅烷和氮气为反应气氛制备纳米硅氮(nc-SiNx2H)薄膜,结果表明,当N2/SiH4气体流量比(Xn)从I增加为4时,薄膜的晶态率从58%降至14%,晶粒尺寸从10nm降至5nm,N/Si含量比从0.03增至0.12,当Xn≥5,则生成非晶硅氮(a-SiuNx2H)薄膜,当Xn从1增加为10时,薄膜暗电导率从10^-5(Ωcm)^-1降至10^-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非晶态Li ̄+离子导体Li_2SO_4-Li_bO-P_2O_5体系的制备条件、导电性以及差热分析(DTA)结果,同时还对其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成功地制备出了以Li_2SO_4为基质的非晶态离子导电材料,并且在350℃时组成为Li_2SO_4-0.30Li_2O-0.70P_2O_5样品的电导率最大(σ=6.78×10 ̄(-3)Ω ̄(-1)cm ̄(-1)),这一结果与DTA测量结果取得一致,SEM证明是由于非晶母体部分晶化造成的。采用液氮温区急冷技术已成功的将该状态稳定到了室温,稳定后的态再重测其电导率随温度变化关系,相应的电导率提高30%左右,如果找到某种合适的稳定剂使其一直处于微晶态,将为高电导率离子导体的制备提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