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I顺磁性造影剂Gd-DTPA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稀土金属氧化物Gd2O3及配体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为原料,合成配合物钆喷酸(Gd-DTPA)。用IR、UV、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确定配合物组成。结果表明产物组成为Gd-DTPA-1.5H2O。  相似文献   

2.
以磷钼酸和烟酸为配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含稀土钆的配合物,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电化学、热重等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218 nm和261 nm处有两个很强的紫外吸收峰;在323 nm光的激发下,配合物在377 nm处有一个强的荧光发射峰;在-0.6~0.6 V(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电势范围内,配合物出现了两对氧化还原峰,电化学性能良好。同时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Eu3+与对羟基苯甲酸、1,10-邻菲啰啉(phen)的具有新型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通过TEM、元素分析、IR、TG及荧光光谱分析对其表观形貌、粒径、组成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呈球状,粒径在100nm左右;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与稀土铕5D0→7FJ(J=0,1,2,4)的跃迁相对应,最强发射峰位于616.3nm处。将制得的配合物与聚丙烯树脂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稀土荧光纤维。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最强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Eu3+的特征红色发射谱带。  相似文献   

4.
《塑料》2015,(3)
利用制备的3种稀土配合物与PA6进行熔融共混,并进行熔融纺丝制备出不同稀土配合物/PA6复合材料及纤维。实验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与基体PA6之间存在一定的配位作用,使PA6对稀土配合物的发光具有一定的敏化作用;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Eu(TTA)2Phen(IA)/PA6复合纤维的荧光性能最为突出。Eu(TTA)2Phen(IA)与Eu(TTA)2Phen(MA)的引入使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较纯PA6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巯基乙酸、间苯二甲酸为配体,分别与Eu(Ⅲ)、Pr(Ⅲ)、Dy(Ⅲ)在乙醇溶液中反应,生成稀土-巯基乙酸-间苯二甲酸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用热重、荧光光谱对3种配合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热稳定性较高,Eu(Ⅲ)、Dy(Ⅲ)的配合物具有相对较强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陈晓松 《化工时刊》2006,20(12):26-29
将稀土铕的氯化物与邻菲罗啉(Phen)、乙酰水杨酸(aspirin)合成的光致发光稀土铕的配合物,掺杂到PVC的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利用流延法制得一系列表观无色透明的光致发光PVC膜。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分析对一系列光致发光PVC膜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稀土铕配合物在PVC膜中的含量超过25%时,该配合物在PVC膜中会产生局部聚集,从而引起光致发光PVC膜的表观透明性下降;光致发光PVC膜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强度随着稀土铕配合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强;稀土铕配合物对PVC膜的热性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用本实验方法制备的荧光PVC膜,稀土配合物在PVC中分散均匀,粒径均一,膜的透明性好。  相似文献   

7.
以钐离子为中心体,利用二苯甲酰基甲烷(DBM)为第一配体,1,10-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与氯化钐在乙醇中反应,加入钆离子(Gd~(3+))对其敏化,合成了具有发光性能的稀土钐三元配合物Sm/Gd(DBM)3phen。将钐三元配合物与丙烯酰胺(AM)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键合型稀土聚丙烯酰胺共聚物[Sm/Gd(DBM)3phen/PAM]。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测定了配合物及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发光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Sm/Gd(DBM)3phen/PAM的发光性能优于Sm/Gd(DBM)3phen,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于559、597、643 nm处发射出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特征荧光。其中,不发光的Gd~(3+)对于发光的Sm~(3+)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乙醇体系中,由双配体间苯二甲酸(H_2PIA)和乙酰丙酮(Hacac)与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了相应的4种稀土三元配合物[Ln_2(PIA)_2(acac)_2](Ln=Sm (1),Eu (2),Tb (3),Dy (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并推断了其可能的结构。为便于比较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同时也制备了相应的稀土间苯二甲酸[Ln_2(PIA)_3(H_2O)_4]和稀土乙酰丙酮二元配合物[Ln(acac)_3(H_2O)]。室温下,测定了三元和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显示稀土中心离子特有的发射,三元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好于二元配合物(除了镝配合物),说明双配体对中心离子有协同敏化作用,其实验结果用配体最低三重态能级T_(1 )(来自Gauss理论计算)与中心金属离子最低激发态能级的匹配情况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9.
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phen)为协同配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功能性配体,合成了含羟基的钆掺杂铕荧光配合物功能性单体,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二异氰酸酯、低聚物二元醇等的加聚反应,制备了钆掺杂铕聚氨酯荧光剂。通过红外、元素分析、EDTA滴定分析、紫外、荧光光谱分析,对功能性单体和聚氨酯荧光剂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钆掺杂铕荧光配合物功能性单体及由此合成的聚氨酯稀土铕高分子荧光剂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共发荧光效应,荧光剂与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有望作为油墨连结料应用在荧光防伪油墨领域。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6种新型奥比沙星稀土金属配合物对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的稳定性。实验依据兽药稳定性试验技术规范,奥比沙星稀土配合物分别经强光照射(4500 lx±500 lx)5 d和10 d,高温(60℃)分别存放5 d和10 d,室温下较湿条件(RH 75%±5%)和高湿条件(RH 92.5%±5%)分别存放5 d和10 d,对比考察奥比沙星稀土配合物在实验前后的表观性状和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奥比沙星稀土配合物经光照稳定性实验、温度稳定性实验和湿度稳定性实验分析,所考察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总体上,6种奥比沙星稀土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中钆配合物较佳。但配合物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重,对光照、温度和湿度表现一定的敏感性。该类配合物需要在避光、阴凉处保存为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反应法合成了掺杂铽的稀土酒石酸配合物Ln2 -xTbxL3(Ln =Y、La、Gd) ,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等对其组成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Ln2 -xTbxL3·6H2 O(Ln =Y、La、Gd) ,该掺杂配合物比单纯配合物Tb2 L3 具有更好的发光性能 ,而且当x =0 .7~ 1.5时 ,该掺杂配合物的发光最强。据此探讨同多核稀土酒石酸配合物及杂多核稀土酒石酸配合物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4种稀土与2-噻吩甲酸(L)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合滴定及摩尔电导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3.2H2O(RE=Gd,Tb,Dy,Er),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测定。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通过羧基以螯合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Ⅲ)配位成键。荧光光谱数据表明,铽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乙醇体系中,由双配体间苯二甲酸(H_(2)PIA)和乙酰丙酮(Hacac)与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了相应的4种稀土三元配合物[Ln_(2)(PIA)_(2)(acac)_(2)](Ln=Sm(1),Eu(2),Tb(3),Dy(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并推断了其可能的结构.为便于比较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同时也制备了相应的稀土间苯二甲酸[Ln2(PIA)3(H_(2)O)_(4)]和稀土乙酰丙酮二元配合物[Ln(acac)_(3)(H_(2)O)].室温下,测定了三元和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显示稀土中心离子特有的发射,三元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好于二元配合物(除了镝配合物),说明双配体对中心离子有协同敏化作用,其实验结果用配体最低三重态能级T_(1)(来自Gauss理论计算)与中心金属离子最低激发态能级的匹配情况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4.
选用具有不对称结构的1,3-二酮苯甲酰丙酮(HBA)和Eu Cl3·6H2O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稀土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了苯甲酰丙酮Eu(Ⅲ)配合物的推测结构,同时,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能的测定,荧光结果表明,苯甲酰丙酮Eu(Ⅲ)配合物显示了铕的特征光谱,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4):704-706
选用具有不对称结构的1,3-二酮苯甲酰丙酮(HBA)和Eu Cl3·6H2O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稀土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了苯甲酰丙酮Eu(Ⅲ)配合物的推测结构,同时,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能的测定,荧光结果表明,苯甲酰丙酮Eu(Ⅲ)配合物显示了铕的特征光谱,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6.
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新型含有β-二酮结构的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协同配体,分别合成Eu(Ⅲ)单核稀土配合物(Eu(dsacac)3phen)和Eu/Y不同质量比掺杂配合物(EuxY1-x(dsacac)3phen),分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11):2394-2397
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新型含有β-二酮结构的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协同配体,分别合成Eu(Ⅲ)单核稀土配合物(Eu(dsacac)3phen)和Eu/Y不同质量比掺杂配合物(EuxY1-x(dsacac)3phen),分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8.
聂春红  董艳萍  迟彩霞  赵东江 《应用化工》2009,38(12):1799-1801
在无水无氧条件下,以氯化钐、氯化钆和R-联萘酚为原料室温合成了手性联萘酚稀土配合物{[(THF)2Na]3[Sm(R-BINOLate)3]}(1)和{[(THF)2Na]3[Gd(R-BINOLate)3]}(2),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在λex=392 nm的最佳激发波长监控下,配合物(1)和(2)固体状态下都能发出粉红色荧光,配合物(1)的发射波长为662 nm、强度355 a.u.;配合物(2)的发射波长为652 nm、强度78 a.u.,均为联萘酚微扰的中心金属离子Sm3+,Gd3+的5D0→7F3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9.
稀土配合物具有独特的发光特征,特别与高分子树脂配合理论研究价值更是非同寻常、应用前景广阔,该类功能材料具有高防辐射性、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高吸水性等功能特殊材料。本文成果合成稀土(Eu~(3+)和Tb~(3+))-苯甲酸配位化合物,红外分析确定该配位化合物的特征基团。荧光光谱研究其荧光性质,PMMA树脂中掺杂Eu~(3+)/Tb~(3+)-苯甲酸后,分析其研究发现物理性质影响不明显,但是树脂发光率显著提高。把铕、铽稀土有机配合物掺杂于光学树脂之中,获得了透明性好、特殊发光功能的光学树脂,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的研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铕和铽的四元羧酸稀土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分析及荧光光谱,对其组成及其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稀土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