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专利申请范围本专利介绍使铝及铝合金材料生成条状花纹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把将要进行预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或铝合金放入含有金属盐或酸的水溶液电解着色液中,并使其在着色液中作对极进行电解着色,然后把作电极的上述铝及铝合金以每分钟0.05~10米的速度连续地按上下方向移动穿过着色液的表面,同时采用  相似文献   

2.
专利申请范围 1.形成阳极氧化膜之后,使其氧化膜活性化或变化氧化膜结构,可以迅速地进行电解着色;在含有金属盐的电解着色液中再次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可均匀地着色;再者,在同一液体中进行交流、负的直流或脉冲通电,可以迅速而且均匀地生成黑色氧化膜。以上是这种铝及铝合金黑色氧化膜生成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日本专家研究成功一种铝制零件表面着色新技术,该项技术只需使用一种金属盐,就能将铝的阳极氧化膜层着上蓝、绿、红等任意颜色。其着色工艺过程是:首先将铝制零件在磷酸和硫酸的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然后在含有磷酸等的电解液中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解,最后再放入含有金属盐(可用铁、镍、钴、锡等任何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经阳极氧化的铝合金的电解着色技术.在介绍电解着色机制的基础上,根据着色盐的不同,概述了电解着色的类型,并从电解液的成分、着色工艺参数和前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电解着色的因素,提出了改进电解着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镍     
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层镍的方法,称为镀镍。镀镍分电镀镍和化学镀镍。电镀镍是在由镍盐(称主盐)、导电盐、pH缓冲剂、润湿剂组成的电解液中,阳极用金属镍,阴极为镀件,通以直流电,在阴极(镀件)上沉积上一层均匀、致密的镍镀层。从加有光亮剂的镀液中获得的是亮镍,而在没有加入光亮剂的电解液中获得的是暗镍。化学镀镍是在加有金属盐和还原剂等的溶液中,通过自催化反应在材料表面上获得镀镍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解着色,通常经过常规硫酸法阳极氧化的铝材,浸在含有金属盐的溶液中进行第二次电解处理,在电场作用下,使金属阳离子渗入到氧化膜针孔中,并在针孔底部还原沉积,从而使氧化膜着色的方法,通常称为二步电解着色法,简称二步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铝合金零件的防腐蚀能力,增加零件耐磨性,铝及铝合金制品通常需要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或硬质阳极氧化处理。铝的阳极氧化是以铝或铝合金作阳极,以铅板、不锈钢板作阴极,在硫酸、草酸、铬酸等水溶液中电解,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层。其中,硫酸阳极处理应用最为广泛。铝和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层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易进行封孔或着色处理,以提高其抗蚀性和美观性。阳极氧化膜层厚一般5—25um,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工艺操作简单,电解液稳定,成本也不高,是成熟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8.
何畏  王林 《腐蚀与防护》1999,20(1):26-28
经磷酸化学氧化后的铝合金样口,在含洒石酸和添加剂的磷酸溶液中作交流电解呈纹氧化后,直接电解着色或磷酸氧化,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处理,本工作研究了花纹着色溶液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并初步探讨了呈纹氧化花纹着色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是利用换向电流电解使铝及铝合金在电解液中生成硬质阳极氧化膜的一种方法.铝或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加工容易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因质软而易划伤或摩损等缺点.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选择适当的电解条件,在铝及铝合金表面生成致密的硬质阳极氧化膜.但是氧化膜跟电镀层不同,它是被处理材料表面本身变化而生成的氧化物,所以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被铝材的种类所左右.一般说来,钝铝氧化  相似文献   

10.
李世平 《轻金属》1993,(12):45-48
本文了化学成分、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多孔度、着色电流、电压的控制工艺、着色液的配方等因素对铝型材二次电解着色均匀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和着色电流。电压的控制工艺。为了得到颜色均匀、色调美观、重现性较好的着色铝型材,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必须大于5μm,多孔度必须控制在0.1~0.2之间,着色电流密度控制在1±0.2Adm^2,且输入电流尽可能是正弦波。着色液的配方应对电流有较好的分配比  相似文献   

11.
铝阳极氧化膜的形态 结构和成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有兰  苏穗英 《表面技术》1992,21(4):159-167
用 TEM、SEM、AES 和 x 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铝阳极氧化膜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中形成的阳极氧化膜和在磷酸和草酸中形成的膜一样,也存在着多孔型和壁垒型两种形态,但其临界电流密度较高。铝阳极氧化膜由过剩的铝和 Al_2O_3组成,属非晶态结构,镍盐和锡盐电解着色后非晶态结构和膜中 Al、O 和 S 的分布均无显著改变,而 Sn 和 Ni 则沉积于膜孔底部,但其分布略有不同;着色添加剂的组成物未有明显地进入膜中。  相似文献   

12.
二次电解着色是铝材氧化着色生产线上的一道关键工序。经过硫酸阳极氧化的铝型材,表面生成一层能渗透电解液的多孔性氧化膜。然后浸入含有镍、钴、或锡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在交变电流和电压的作用下,依据时间长短,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青铜色或黑色。铝材着色方法的回顾铝材的着色方法,依其发展的顺序,有化学法、一次电解着色法、二次电解着色法、复染法、以及喷染法等。化学法着色通常是把铝制品放入含有有机酸染料的水溶液中,在67℃的温度下,浸渍10~3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使铝制品染成  相似文献   

13.
一 前言 为了提高铝材及铝合金材料的耐磨损性和耐腐性,过去一直采用阳极氧化处理法,在铝和铝合金的表面形成氧化层。即铝或铝合金在适当的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在常温(20-30℃)的电解温度下进行电解时,在其表面可得到从数微米到30微米厚的氧化层。若要求此普通氧化层具有更好的腐蚀性及耐磨损性时,可采用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法,即在给定的特别低的电解温度下,  相似文献   

14.
铝及铝合金在亚铁盐溶液中电解着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铝及铝合金在含有2g/L的SB添加剂的150~180g/LH2SO4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得到多孔且无阻挡层的氧化铝膜。该膜在含有FesO4的溶液中进行交流电解着色,得到系列棕色膜。关键词##4铝;;阳极氧化;;电解着色;;硫酸亚铁;;棕色膜  相似文献   

15.
黄大林 《表面技术》1997,26(2):43-44
1 引言铝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其还原电位是—1.67V(A1~(3+)+3e(?)A1).它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层则A1_2O_3膜.这种自然生成的氧化膜极薄(仅1.0~5.0×10~(-8)m).呈非晶形多孔状,厚度很不均匀,故不能有效防止铝表面继续被腐蚀,且氧化膜上的微孔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污物.我们常见的那种未经处理的本色铝制卷闸门,使用半年后表面发暗、出现腐蚀斑点就是例证.解决的办法是对铝制品表面进行化学(包括电化学)处理.2 铝表面交流电解着色工艺流程近20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是“二步法”交流电解着色工艺.这里提供的“二步法”交流电解着色工艺生产流程是:表面除油→清洗→化学抛光→两级清洗→阳极氧化→清洗→交流电解着色→清洗→封闭处理→清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单一电解质溶液中制备出彩色着色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电解液成分对蓝灰色、深绿色电解着色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可以满足同时制备多种彩色电解着色氧化膜要求的典型电解质溶液,还研究了极板材料与极板分布对着色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组成为4~5g/L硫酸亚锡、12g/L硫酸镍、16~20g/L硫酸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满足多色化着色的要求,采用锡板替代不锈钢可以避免极板产生白色粉末问题,双阴极板布局有利于提高电解着色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铝及铝合金经三酸阳极氧化后,在镍-锡混合盐槽液中进行交流电解着色时的各工艺参数(交流电压,加压方式,槽液温度及时间)对着色膜的影响。总结出最佳着色电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颜色色泽基本一致的T-t曲线变化规律和控制范围。膜层性能良好,整个工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石墨和金属触媒通过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合成块中的金刚石晶体被金属触媒等紧紧包裹,普通物理方法难以提纯。利用电解方法将合成块中的金属在阳极上氧化电解为金属离子而进入溶液中,之后再通过溶液迁移到阴极上还原析出,回收金属,是目前比较高效环保的方法。通过电解实验,分析电解过程中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和电解工艺条件对电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中活化剂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5~30 g/L,复合稳定剂最佳质量浓度为25~30 g/L时,加入的添加剂能显著改善电解液性能;在电解液pH值为2~4,阴极、阳极间距为50~250 mm,电控柜电流为4000~4200 A的电解工艺条件下,电解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熔盐电解法渗铝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钢铁和高温合金上渗铝,可以大大提高这些材料抗高温氧化和热腐蚀的能力。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渗铝方法有固体包装法和热浸法。固体包装法是将工件埋在含有铝铁合金粉和氧化铝粉的混合物中,加热到850°至1000℃,保温5至24小时而获得渗铝层。此法不需特殊技术,但要先制备铝铁合金,而装箱、进炉出炉,卸出工件劳动较多,因为连箱加热,渗铝速度慢,因之所需时间很长,为其缺点。热浸法是将工件浸于熔融铝浴中而获得渗铝层,速度较快且操作简便,但铁在铝液中有一定程度的腐蚀溶解,工件渗铝后表面常不均匀,有铝堆集,而且由于金属铝的蒸发和氧化,铝的损耗也较大,此外渗铝层脆性较大.需要进行渗后热处理,这些都是热浸法不足之处。 熔盐电解法渗铝是在坩埚(石墨或金属)中盛金属铝(可用铝屑),上面放1:1(分子比)的NaCl+KCl混合盐,另加少量冰晶石。坩埚和铝接为阳极,工件接为阴极。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加热使盐熔化,然后通电流,铝作为阳极被熔盐腐蚀而生成铝离子,在阴极(工件)上沉积。由于工件不在铝浴中,故不被铝溶解,且受到阴极电流的保护作用,故不被熔盐腐蚀。铝上有熔盐复盖,蒸发和氧化均较小,故铝的损耗亦小。渗铝层较均匀,渗后不必另行热处理.沉积的铝量主要决定于电流密度与时间,服从法拉第定律,与温度无关.电流效率约在82约91%间,平均约85%。沉积的铝在高温下与底金属相互扩散而形成渗铝层,其厚度决定于温度、时间及电流密度。用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衔射分析及金相检查,得知纯铁上电解渗铝层最外表面有一薄层金属铝,往内为Al_3Fe、Al_5Fe_2、AlFe及AlFe_3。 钢铁经熔盐电解渗铝后,抗高温氧化性能大为提高。高温合金用此法渗铝后,抗热腐蚀性能亦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及功能膜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及其合金电解着色技术是铝表面防护-装饰性处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大量实践证明铝合金表面电解着色膜的耐腐蚀性、耐候性、耐旋光性和使用寿命都比染色膜要好的多.本文综述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技术的发展过程、着色机理及在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