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龙如银  汪飞 《煤炭学报》2008,33(11):1319-1324
以50个矿业城市为样本,运用Malmquist-DEA模型测算了其1990-2004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来源,并对矿业城市的规模报酬状态及投入拥挤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矿业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有轻微提高,平均增长率为3%,技术进步显著;不同类型、区域的矿业城市效率差异明显;达到合理规模收益的矿业城市很少,大部分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投入拥挤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模型的矿业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汤建影  周德群 《煤炭学报》2003,28(4):342-347
结合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特点,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对1999年我国50个地级以上矿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指出了不同类型矿业城市在发展效率方面的不同特点,验证了矿业城市的发展与所依托的矿业资源、城市规模、所处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型矿业城市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国家应当从地区经济发展均衡的角度出发,鼓励西部地区中小型矿业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源型城市效率的DEA方法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12个代表不同类型的矿业城市为样本,构建7个DEA模型,利用2004年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石油类城市综合效率最高,煤炭类城市综合效率最低,大、中、小型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规模收益不变和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对C-D生产函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使用索罗余值法,通过运用2000~2010年间煤炭开采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得到了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我国煤炭开采业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5497和0.3806,符合规模报酬递减的行业特点;"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是40.01%和37.85%。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鹤  张平宇 《煤炭学报》2008,33(1):116-120
将脆弱性分析应用到矿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提出区域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模型,对东北地区14个典型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济系统脆弱性高的矿业城市集中分布于辽宁省;不同矿产资源类型的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具有煤炭类>冶金类>综合类>油气类的趋势;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随着其生命周期的推进逐渐增大;矿业城市经济系统对可采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的应对能力对决定其脆弱程度作用显著.最后依据不同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将案例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煤炭企业生产函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青  穆忻普 《煤炭学报》1995,20(4):444-448
建立了适合煤炭生产特点的生产函数,对煤炭生产函数进行横截面分析,定量分离了体现型与非体现型技术进步对煤炭生产的促进作用,最后构造了煤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并进行了煤炭企业技术进步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DEA-BCC模型对2004~2015年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显示:2004~2015年湖南省煤炭利用的生态效率仅有2004年、2013年、2015年3年实现生态效率DEA相对有效;在生态效率无效的9个年份中,2012年实现纯技术效率有效,但规模效率无效,其余8个年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且规模报酬递减;除了2008年、2012年、2014年,其他生态效率无效年份的规模效率都略低于其纯技术效率;湖南省煤炭生态利用的优化主要集中于2005~2011年的煤炭消费量投入指标和工业SO2排放量(燃料燃烧)、工业烟(粉)尘排放量、2004年基期区域不变价GDP等3项产出指标。针对湖南省煤炭利用绿色化发展的状况和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提升对策建议,即建立绿色消费制度,树立煤炭绿色消费观念,推进煤炭绿色化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角图法的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馨  张平宇 《煤炭学报》2009,34(2):284-288
运用三角图分类法,将全国40个矿业城市的脆弱性划分为6个类型,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东部矿业城市多为资源环境社会子系统脆弱型(RS)和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子系统均衡脆弱型(ERS),大多数矿业城市脆弱性较低;中部多为经济资源环境与系统危弱型(ER)、RS和ERS型;西部矿业城市脆弱性较高.煤炭类矿业城市多为ER,RS和ERS型,金属类矿业城市多为ERS型.  相似文献   

9.
实现矿业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将我国75个典型矿业城市从生命周期和资源类型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利用2015年矿业城市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GDP)来对比不同矿业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探索不同类型矿业城市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高值城市和低值城市在空间上较为集中,且二者差距较大;成熟型的煤炭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普遍较高,成熟型的有色金属型城市或非金属矿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普遍较低;不同类型矿业城市分能源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情况异中有同,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要实现矿业城市的低碳发展,应紧抓高碳排的矿业城市,稳定住低碳排矿业城市,加快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生产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矿业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龙如银  何颜 《中国矿业》2005,14(5):26-29
文章首先对城市综合实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了50 个矿业城市各主成分以及综合实力得分,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的综合实力具有较大差异, 其排序是: 石油类>综合类>冶金类>煤炭类, 随着城市规模的减小, 综合实力依次下降。而且, 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综合实力差距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明  樊杰  孙威 《矿冶》2004,13(1):10-14,37
通过对我国煤炭城市基本特征以及城市转型难点的分析 ,提出了促进我国煤炭城市转型的战略思路。制定关于我国煤炭城市转型的战略规划是实施我国煤炭城市转型战略的前提 ,我国煤炭城市的总体特征决定了转型的方向是向综合性城市发展。煤炭城市转型的难点决定了战略实施的重点 :矿区与城区联动发展、发展接续产业、吸引投资和治理环境是我国煤炭城市转型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2.
实现矿业城市的绿色发展是解决矿产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对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价。本文以湖南省矿业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径向SBM模型与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其动态与静态的生态福利绩效,再运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索了影响矿业城市动态生态福利绩效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入能提高矿业城市动态的生态福利水平,而企业排污治理行动却导致工业产值增速放缓;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效率能提升矿业城市静态的生态福利绩效,而经济发展水平则与其无直接关联;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是导致矿业城市动态生态福利绩效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现有的工业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是其抑制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湖南省及其他地区的矿业城市实现矿物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计量经济手段考察了固定资产投资、市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在煤炭型城市、油气型城市、冶金型城市和化工型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但是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及发展民营经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彭亚辉  周科平 《矿冶工程》2018,38(6):163-167
为了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矿业经济增长情况,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最新统计数据,分析了三市矿业经济增长特征,计算了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并对影响矿业发展及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归因分析。研究显示:2006~2016 年三市矿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年均增长20.45%,但近3年增幅明显回落,矿业产业结构失衡; 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印证了三市矿业经济增长梯度差异明显,2016年长沙矿业产值是株洲的1.71倍,是湘潭的2.56倍; 研究期间湘潭历年的行业劳均产值均高于省平均水平,而株洲却相反,历年均低于省平均水平,近年来长沙反超湘潭位居第一; 三市矿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矿业企业规模、资本深化、财政支出力度; 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和单位能耗对矿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最后提出矿企应加强生态环保力度,抓住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机遇,提高能源利用率,发挥大型矿企的规模经济效应,推进绿色矿业经济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对煤炭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进步是促进总量或行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分析煤炭产业及其技术进步的特点、技术进步对煤炭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生产函数方法和陕西省1985~2005年的统计数据,初步测算得出煤炭产值增长函数中技术进步系数λ≈0.144%、技术进步的贡献平均为0.8922,技术进步平均贡献份额为42.72%,表明技术进步对煤炭产业经济的贡献较高。  相似文献   

16.
安全投入不仅是采矿业的保障要素,也是促进全要素增加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弄清安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构造了一个以6个分指标为基础的生产安全性指标体系,发现我国采矿业生产安全性水平在1991-2008年间提高了17倍多。并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我国采矿业经济增长模型。结果表明,资本和劳动仍然是影响我国采矿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安全性指数在短期内拉动了采矿业GDP的增长,其长期拉动弹性系数为8.8%。  相似文献   

17.
矿业城市是以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带动和支持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城市经济类型。受矿产资源储量的制约以及资源开采过程的影响,矿业城市的发展一般经历前期开发、增产期、稳产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但是又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对于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基于Logistic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矿业城市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对矿业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模拟表明,当发展要素基数达到零时,矿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阀值;矿业城市在进入衰退期以前,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可摆脱对单纯产业的依赖性,从而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矿业城市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主战场之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10%的矿业城市进入了主体资源开发晚期或者末期,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导致矿业城市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面对诸多困境,指出新时期实现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做好城市转型规划,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适度依靠国家财政援助,推进产业结构转型,重视发展科技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