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雷电流经过雷达阵地接地网时产生的最大电位差,根据接地网中雷电暂态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接地分支的电气参数计算公式;采用π型电路表示接地分支的分段单元,建立了接地网的等效电路模型.利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ATP-EMTP)仿真法对不同结构的水平接地网在脉冲电流下的冲击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接地体的结构对接地网上最大地电位差的影响.采用类似田字型结构地网及在地网中心接入装备保护地可使分置装备之间因接地产生的电位差最小.该结论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雷达装备普遍存在的地线误接问题,运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ATP—EMTP)仿真分析了地线误接对雷达装备造成的危害,并根据一点接地原则和铺设联合地网方法,提出了两种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这两种措施能够保证天线车与雷达方舱之间的暂态电位差峰值小于设备的耐压值,对某雷达装备的防雷与接地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给接地系统的施工及技术改造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了影响接地系统安全的关键要素。采用加拿大SES公司的CDEGS软件,根据工程实际中的土壤结构,通过对故障电流流入变电站的位置、土壤结构、地网网格间距、垂直接地体数量与形状、地网边角角度、地网外延水平接地体、地表土壤电阻率等7个方面系统地仿真,论证了影响接地系统安全的关键要素,认为故障电流在接地网边角地带时风险最大,可以用改变地网形状或土壤电阻率等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接地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土壤电阻率和土壤结构对大型变电站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指导变电站地网防雷性能评估,采用接地分析软件CDEGS计算了均匀和水平分层两种土壤结构中地网的工频与冲击接地电阻随土壤电阻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均匀土壤中,地网的冲击系数随土壤电阻率的增大而减小;水平分层土壤结构中,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随表层土壤电阻率增加近似呈幂指数函数增加;冲击接地电阻受地表一定范围内的浅层土壤电阻率影响较大,更深层土壤电阻率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阻抗难以达标以及雷电冲击导致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受到暂态干扰等问题,以某220 kV典型变电站为例,现场测试了土壤分层数据、接地网接地阻抗和暂态地电位差分布状况,对其接地网工频和冲击特性多个维度开展了安全评估分析.通过进一步搭建接地网仿真模型,开展仿真计算,得出了初步降阻改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要通过多个维度去评估其地网安全性,不能盲目追求降低接地阻抗这一单一指标,要通过综合降阻措施使其满足安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矩量法(MoM)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对一个 500kV变电站遭受雷击时接地网的暂态地电位升进行了数值计算。对保护小间内一些关键点的暂态地电位升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小间内应该铺设接地网,并且保护小间的接地网与主地网应采用四点连接,连接点应该在保护小间的四个角上。  相似文献   

7.
刘春泉 《宁夏工程技术》2007,6(3):204-208,212
为了研究西北干旱土壤对防雷接地技术的影响,在宁夏境内选择2种不同的土壤环境,分别设置了3种不同结构的防雷接地体.经过1a的对比观测,分析了平均气温和土壤湿度2个因素的变化对不同土壤电阻率和不同结构接地电阻的影响,说明了不同土质结构在不同时间(或季节)内、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不同结构防雷接地体的变化特点和影响规律,提出了防雷接地体的敷设和结构性能最优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GIS母线外壳环流带来GIS设备局部发热,加速绝缘的老化,特别是GIS外壳与地网回路中感应的入地电流造成的安全问题,通过对550kV分体结构GIS稳态运行情况下外壳感应电流的计算,研究了GIS基本设计参数对外壳感应电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制造成本和其他安全要求的同时,设计时应尽量缩短GIS的相间距离,增加GIS外壳半径,增加GIS外壳接地点,减小GIS外壳接地点间距,以减小GIS外壳与地网回路中感应环流.同时,考虑到GIS端部接地点分流压力较大,在GIS接地的设计中,应适当加宽GIS端部接地点的接地引下线.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GIS母线外壳环流带来GIS设备局部发热,加速绝缘的老化,特别是GIS外壳与地网回路中感应的入地电流造成的安全问题,通过对550kV分体结构GIS稳态运行情况下外壳感应电流的计算,研究了GIS基本设计参数对外壳感应电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制造成本和其他安全要求的同时,设计时应尽量缩短GIS的相间距离,增加GIS外壳半径,增加GIS外壳接地点,减小GIS外壳接地点间距,以减小GIS外壳与地网回路中感应环流.同时,考虑到GIS端部接地点分流压力较大,在GIS接地的设计中,应适当加宽GIS端部接地点的接地引下线.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三维立体接地网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湖南省某220 kV全户内变电站的建设受变电站征地面积、地形等方面的限制,使用常规方式的接地网设计难以满足国家标准中运行安全性和建设经济性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三维立体接地网技术。先计算土壤电阻率、入地电流,然后选择接地体材料,布置及计算水平地网和垂直地网相结合的复合接地网,最后校验三维立体接地网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三维立体接地网布置能满足要求,对类似的接地系统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闸电燃气轮机发电厂因雷击导致机组跳机的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雷接地的可行性方案,并对全厂范围的接地系统进行了评估和改造。测试数据表明,防雷接地系统的改造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厂用电系统及零序电压、零序电流保护,总结出在中阻接地的厂用电系统运行中的注意事项及系统接地后的现象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月12日,益阳桃江电网桃武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导致正处于停电检修作业的邻近线路桃肖线接地桩头熔化.分析故障录波实时数据和故障仿真结果,认为桩头熔化是由于变电站接地电阻过大引起的,并提出了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乙炔站的生产安全出发,探讨了乙炔站防雷接地设计的技术要点,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供乙炔生产厂家设计建厂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为接地分流技术是解决电网漏电保护的选择性和电气安全性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实施这一方法,必须解决好漏电保护的选择性和系统的各装置能够识别人为漏电故障点和自然故障点的问题,对人为接地分流的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的配合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无线网络规划是移动通信网设计最为关键的部分,无线子系统的投资通常占到网络总投资的65%以上。目前电信CDMA网络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基于无线网络现状,提出规划思路,无线网要求的基本指标,不同区域无线网元的布局,电源及防雷与接地系统等,规划一个满足运行和服务质量的无线网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非有效接地系统和小电阻接地系统存在的弊端,输电电网中的中性点可通过消弧线圈与电阻连接接地。此时能将电网对地分布电容电流补偿到残流很小,避免单相接地故障发展为相间故障,且能有效地抑制弧光过电压的产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野外地震勘探常常受到雷电的困扰,轻则严重影响勘探施工的顺利进行,重则对勘探仪器设备造成损坏。针对雷电的困扰,除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或雷雨季节施工外,加强地震勘探设备的雷电防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要采用带屏蔽层的传输电缆;二是要加强对数据采集站的雷电屏蔽;三是要保证数据采集设备的接地良好;四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施工区域设置临时避雷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