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出租车换道行为的统计特性对研究经济、心理等人类动力学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西安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对出租车司机的换道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出租车GPS轨迹数据的出租车司机换道行为识别模型,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出租车司机换道次数按不同时段进行了定量统计,对出租车司机换道次数、出租车平均行驶速度和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出租车频繁换道行为对司机收益呈现负相关影响,进一步说明出租车司机驾驶习惯和和心理对整个出租车运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Spark平台城市出租车乘客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量出租车GPS轨迹数据中挖掘和分析城市出租车乘客的出行特征,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者和出租车行业管理者在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交通流均衡与车辆调度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基于Spark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选择YARN作为资源管理调度系统,采用HDFS分布式存储系统,对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进行挖掘.给出了基于Spark平台的出租车乘客出行特征的挖掘方法,包括出租车乘客出行距离分布、出租车使用时间分布及出租车出行需求.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park平台分析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分析出出租车乘客出行特征.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基于站牌调度的出租车调度系统存在的易出现乘客抢上车插队、调度没有最优化和乘客/出租车爽约现象频发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出租车调度系统。系统在原站牌调度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感知层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传输层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关模块和应用层调度管理中心等。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在城市内的各站牌预约点近距离调度站牌附近出租车,调度管理中心可实现各站牌点调度结果的管理与查询。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基于站牌调度的出租车调度系统存在的易出现乘客抢上车插队、调度没有最优化和乘客/出租车爽约现象频发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出租车调度系统。系统在原站牌调度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感知层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传输层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关模块和应用层调度管理中心等。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在城市内的各站牌预约点近距离调度站牌附近出租车,调度管理中心可实现各站牌点调度结果的管理与查询。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视频监控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基于视频监控信息的出租车行业智能化管理成为可能。特别是在强化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缓解执法人员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少针对出租车运营管理与分析的智能化处理技术。对此,提出一种私自揽客行为检测算法。使用Haar特征结合Adaboost分类器对出租车进行识别;利用改进的ViBe算法提取运动人体目标,并快速消除鬼影干扰;判断人车位置关系,并提取人在上车过程中的多姿态特征,送入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实现对人体行为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复杂环境,抗干扰能力较强,可实时检测私揽行为是否发生。  相似文献   

6.
姚仲敏  汪琪  龙昭鹏  李强 《测控技术》2014,33(4):131-133
目前出租车呼叫调度系统大多依赖于人工调度中心第三方平台,由于需乘客、话务员、出租车司机三方交互,调度效率往往较低,不能及时解决乘客便捷快速的乘车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自组网出租车调度系统。系统包含车载响应子系统、站牌预约点子系统和信号中继装置,乘客通过系统和进入自组网内的司机直接交流,无需经过调度中心等第三方平台,实现了出租车的"自助式"调度,即直接交互、快速响应,又节省乘客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费用。系统采用的RFID刷卡预付约定金等措施,可有效解决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在预约出租车期间出现的爽约行为。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出租车交接班行为识别不够精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数据挖掘的出租车交接班行为精准识别的方法。首先,分析出租车停留状态的数据特性后,提出了一种出租车非运营状态停留点检测方法;然后,对停留点进行聚类,从而得出了潜在的出租车交接班地点;最后,基于出租车交接班事件的判断指标与出租车交接班时间的核密度估计,有效地识别出出租车交接班地点和时间。以福州市4 416辆出租车的轨迹数据为实验样本,共识别出了5 639个交接班地点,这些交接班地点在市民主要工作区域、交通枢纽、商圈以及风景名胜。而识别出的交接班时间主要在凌晨4:00—6:00与傍晚16:00—18:00,与福州市民众出行规律相吻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出租车交接班的时空分布,能为城市的交通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合理建议,且使公众打车出行更加便捷,提高了出租车的运行效率,为城市加油站、充电站等汽车相关设施的选址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催生了出租车行业的产生,通过对出租车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城市居民的行为特征,为城市建设提供解决依据.Spark数据分析技术有着快速迭代的优势以及优秀的容错和调度机制,它可以将数据进行缓存并对海量的出租车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得到结果.对出租车行为数据在Spark平台中的分析过程进行了模拟,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认真分析目前城市出租车出城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租车出城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特点,系统设计方案和各功能模块的分析,以及系统流程的优化,对有效解决问题和实现信息化管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车辆(集装箱)的自动识别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集装箱)自动识别管理(AVIM)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它已广泛应用于车辆和集装箱的管理,包括海关车辆监管、小区或重要部门的门禁、出租车稽查、火车(车箱)及集装箱的监管.例如深圳、大连、晖春、重庆、成都、天津等地海关,采用AVIM系统对海关卡口进出车辆进行监管;资阳住宅小区和石家庄军事学院采用AVIM系统,对进出大门的车辆进行自动识别管理;大连港集装箱码头采用AVIM系统,对进出卡口的集装箱车辆进行管理;在广州,采用AVIM系统对出租车进行稽查管理,自动识别无营运证的出租车.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出租车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基于一般的事务性数据库,缺乏直观性和决策可视化,急需引入新的技术促进系统功能升级。针对这一情况,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出租车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从开发的角度,详细阐述了系统中的相关支撑技术、实现方法、功能以及优化技术等几个方面。实践证明,GIS技术的引进是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的。改进后的系统实现了出租车信息的实时、动态显示,为公安人员提供形象直观的信息,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够监管出租车违法计价问题,维持出租车行业正常的营运秩序,自行研制了一种计价管理系统。它由综合管理系统、固定查询系统和车载采集系统三部分组成,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与GPRS无线通信两级数据传输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短距离通信方案的收发装置的硬软件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完成车载采集系统与固定查询系统间数据的可靠传输,具有体积小、性价比高、安装拆卸方便等优点,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满足计价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特点和技术需求以及目前基于单片机的监控设备存在的不足,在充分研究了出租车调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和WindowsCE操作系统,结合GPS技术、GSM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租车调度系统方案,并设计了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的整体榘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特点和技术需求以及目前基于单片机的监控设备存在的不足,在充分研究了出租车调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scale微处理器和Windows CE操作系统,结合GPS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租车调度系统方案,并设计了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的整体架构.实现了对车辆的实时监控、任务调度、防劫防盗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出租车行业的运行管理模式以及业务流程分析,对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及实现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张磊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3,(8):5051-5055,5063
该文的研究目的是推出一个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出租汽车调度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出租车进行合理调度,减少空载运营、交通堵塞和资源浪费,方便用户出行,提高出租车运营效率。该文主要研究GPS定位信息的获取和基于TCP的socket网络通信,通过模拟GPS定位信息的接收,对位置信息点周边范围的数据进行精确处理,设计出一套出租车实时调度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客户端、服务器端和预约端。该系统成功模拟了GPS定位信息的及时获取,并且完成发送约车人需求、服务器端调度处理和客户端响应。该系统可以缩短约车人等车时间,提高出租车公司的服务质量,增加出租车每日载客量,为车辆合理自动化调度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比较和分析了信息系统工程的三种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并结合武汉市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对象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