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园林》2018,(10)
城市滨河地带体现着城市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在城市文化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滨河绿道的设计应当依托当地地域文化,融入更多文化内涵,保持滨河地带的活力,避免毫无特色、令人迷失的重复性滨水景观出现。本项目以梅江河绿道景观规划为例,从城市文化与景观相辅相成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滨河绿道多元化的规划理念及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分析了大连区域新旧文化构成及对景观地域特色的影响,提出由多城市构成的沿海景观带建设应以突出区域传统历史文化为景观的个性,以塑造新产业文化为景观共性的观点。从而创作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各自历史文化特色又有体现沿海整体产业文化特色的沿海文化景观带。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河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是城市文明的缩影,生态河道景观不仅担纲着城市河流排污防涝的责任,同时也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环境的作用,保证城市滨河景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忻州市忻府区牧马河生态景观公园为研究基础,遵循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与基本方法,结合牧马河现状问题从生态化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滨河景观要素进行具体的生态设计,以期为城市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遵循海绵城市景观适应性设计原则,将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恢复城市河道的重要生态、文化和景观价值,从城市居民需求角度出发,以无锡市梁溪河启动段景观带整治与提升工程项目实践为例,将生态技术和海绵理念融汇其中,打造生态美好、韧性安全、特色鲜明的河道沿岸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中小城市景观大道设计缺少特色,道路沿线功能混乱,急需从生态视角对景观大道设计进行研究.安徽淮南淮河大道城市设计试图从功能性、地域性与生态性三个方面扩展现代城市景观大道的内涵,探索一种新型的中小城市新区景观大道形态,以期为其他中小城市景观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永昌河景观带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在依托城市河道的景观带设计中,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提炼,并将园林系统和景观要素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使景观带有机承载多元的文化内涵.研究了如何在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进行可持续景观设计,创造出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场所,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对于灾后重建的项目,设计中将对灾后人们的关爱作为重点考虑,期望通过绿色景观抚平地震给北川人民带来的创伤.关键诃:风景园林;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景观设计;永昌河景观带;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7.
析咸宁市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淦河滨水景观带的环境综合治理来看,需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防洪排涝规划,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整治,加强滨河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建设和保护管理,使滨河景观带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柳建华 《山西建筑》2011,37(35):186-187
通过对湖北江陵县内荆河滨河景观的改造设计,探讨了城市内河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景观规划策略,突出滨河景观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生态性,把握城市规划目标控制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下,强调城市河道滨水景观特色塑造,发挥其名片效应,提升城市滨河景观与城市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黎颖  孙礼军  周文 《新建筑》2013,(1):166-169
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内容就是建构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为城市提供充满活力的空间与场所.猎德城中村改造之猎德涌两岸景观工程尝试从传统岭南水乡景观、文化要素取材,复建岭南水乡特色景观意象,以期提升城市开放空间和珠江滨水景观带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宁波生态廊道工程为例,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入手,依据地域性特征滨河绿道的规划原则,从文化与景观、经济及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通过阐述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建设前景,分析宁波生态廊道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应用情况,寻求提高地域性特征滨河绿道建设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魏炜 《工业建筑》2014,(Z1):122-124
以贵州的地域文化为设计创作的源泉,景观规划尊重自然、现状、文脉,尊重场地已有肌理,传承地方历史文脉。从城市尺度的景观空间布局,到微观尺度的景观细部设计,充分研究与分析了建筑与现状环境、城市空间、场地尺度、地域文脉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设计理念从宏观景观规划到微观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和贯穿性。  相似文献   

12.
何婧 《山西建筑》2011,37(12):6-7
以随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其具体设计理念及景观布局方式,成功地将随州历史中的荆楚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并兼顾学院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创建了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  相似文献   

13.
黄勇  黄纳  白晓伟 《建筑师》2020,(3):113-117
城市文化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广场景观。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对城市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文化语境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问题, 通过解析文化景观的概念和三种分类的界定,进而提出三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文化记忆、文化进化和文 化关联,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客观阐述。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型,对具体要素、概念要素和联想要素进行有效 的提取和转译是塑造城市广场景观的前提,运用抽象化、形象化和符号化的设计方法是关键环节。上述三种设计 策略将有助于应对城市进程中不同地域文化环境条件下的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文斌  周曦 《建筑与文化》2016,(9):182-184
在研究地域性景观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以岳阳尚书坊规划设计为例,着重介绍了地域性景观特色塑造的过程和方法。在规划设计中,通过研究岳阳自身的地域环境如区位特点、尚书文化、自然资源等,基于中国古代山水骨架的塑造传统以及规划定位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地域特色景观挖掘与提炼,将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文化精神、历史传说、功能定位等融八设计方案中,营造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融合的地域性景观。  相似文献   

15.
从海洋文化这一青岛独特的地域文化出发,探讨了海洋文化对青岛现代建筑的影响,以青岛大剧院为例,从设计理念、平面规划、建筑造型、室内空间以及景观方面阐述了现代建筑在海洋文化影响下的表达,并提出了青岛现代建筑继承海洋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景观设计师们深深地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个深刻的道理。今天的城市景观设计应当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中汲取内涵,结合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让城市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得以再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参与到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举办“一村一景”景观竞赛活动,分析归纳了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把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乡村景观设计相结合,赋予乡村景观文化内涵、凸显地域特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重要意义,对乡村景观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8.
倪丽丽 《山西建筑》2014,(13):222-223
以"打造本土文化、创建地域景观"为设计理念,在满足绿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植物的种植来创造不同的空间,同时用特色景观轴线和乡土树种的运用来体现地域文化,以建立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的纪念性公园。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街的关系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圣言  陈晶 《山西建筑》2012,38(2):21-23
从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街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景德镇地域文化的特征,着重分析了景德镇地域文化与当地旅游景观街的关系及具体影响,并探讨了其研究意义,进而指导当地旅游景观街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程方明 《城市建筑》2014,(32):229-229
地域文化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性景观设计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体现,是体现地区园林景观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以杭州为例,对地域性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性的展现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