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旱情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标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依据红兴隆分局局直及其所辖10个农场1971~2008年的资料对该地区的干旱程度进行单因素评价与分析,比较各指标评价结果,表明Z指标更适合用来判断该地区的干旱分布特征,为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洋 《江西水利科技》2022,48(3):179-182,188
旱灾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本文运用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SPI标准化降水指数,对朝阳地区50a(1969~2018)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与SPI标准化降水指标得到的朝阳地区干旱特征情况基本一致,能较好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干旱特征,朝阳地区1969~2018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干旱年份主要集中在1980、1981、1982 年,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业用水增加、工业污染严重,造成辽河流域干旱程度加重,利用2010—2015年辽河流域昌图县、康平县、法库县逐月降水量资料及年降雨量数据,通过降水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Z指数合理评价了辽河流域干旱情况,并比较3种干旱指数的评价效果。分析了三个地方的干旱情况,研究并比较了降水距平百分率、 SPI、降水Z指数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干旱程度较轻;与降水Z指数相比,SPI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辽河流域干旱程度。为辽河流域定量研究干旱事件提供合理的指标依据,为不同研究区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干旱指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中选取辽宁省的阜新和铁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气象观测站各年份观测到的气象资料,通过降雨距平百分率和Z指标两种干旱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这两个城市不同年际的干旱状况,并通过分析结果选取典型的代表年份,对这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两种方法在干旱分析时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同时,针对阜新和铁岭的干旱情况提出了抗旱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种干旱指数在渭北旱塬应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Z指数和Palmer干旱指数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渭北旱塬某测站1953年1月—2008年3月的月降水观测数据资料,分别应用3种指标对渭北旱塬干旱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按标准化降水指数和Z指数划分的干旱等级具有明显的一致性;Palmer干旱指数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其干旱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在干旱发展过程描述上更为合理;与标准化降水指数和Z指数相比,Palmer干旱指数更适合渭北旱塬。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源蒸散与混合产流的Palmer 旱度模式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  任立良  刘晓帆  袁飞 《水利学报》2012,43(5):545-553
选取半干旱地区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和混合产流模块,依据palmer旱度模式的思路,构建适用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机理性旱度模式。利用该模式计算15个代表站点1957—2008年的旱度值,并与实际旱情记载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了对照检验。结果表明,该旱度模式计算的各地区的Palmer干旱指标与文献描述的干湿情况较为一致,能够反映所研究区域干旱程度的变化情况;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相比,该模式综合考虑了水分亏缺量和持续时间因子对干旱强度的影响,可以反映流域下垫面特性及植被生理物候特性对干旱的影响机制,能够更好地表现干旱过程的持续性。此外,该模式还能合理给出旱情在空间上的发生和发展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GeoMedia技术通过收集基础图件和专业资料,建立数据库与工作空间,经过图像配准后形成区域水资源评价系统。根据通辽市奈曼旗地区的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等指标分别计算了该地区的自产地表水量、入境客水量、地表水的利用及损失情况,应用GeoMedia系统对奈曼旗的地表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做了精确、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量水文资料的调查、分析和整理,计算出阜新地区水资源的各项基础数据,包括降雨、径流、地下水补给量、水资源量等,明确提出了阜新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现阶段用水情况的统计,评价了水资源开发度和水资源脆弱程度。根据统计学的基本规范,研究并确立了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1961—2012年长江流域644个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宜昌、大通水文站流量资料,采用Z指数法研究了长江流域旱涝等级划分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Z指数为基础的区域旱涝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长江流域旱涝变化,其结果与降水距平百分率、水情资料的分析较为一致。长江流域典型洪涝年为1998、1983、1973和1980年,典型干旱年为2011、1978、1966、2006和1971年。典型洪涝年降水空间分布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典型干旱年降水量偏少的程度一般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6,(3):18-21
利用新疆南疆地区43个气象站1961—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通过计算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M-K突变检验法对该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的突变点为1987年,降水量总体呈升上趋势,降水量在时间上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在空间上呈现山区盆地(平原)沙漠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胡江 《江西水利科技》1999,25(4):250-254
阐述了水利水电行业勘测设计经营工作,及其经营管理的关键因素,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及基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于对人生活的精神关怀.而当前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教学效果显示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矛盾削弱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以生活为前提,以学生实际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趋势为背景,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三主”方向、“三回...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然  尹庭伟 《水力发电》2003,29(12):12-16
三峡工程是一项科技工程,科学技术研究贯穿了三峡工程规划、论证、设计、施工、生产运行和管理的全过程。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是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三峡工程开工10年来,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确保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如何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实现全员监控和全程监控。就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和完善监控网络,提高监控技术,探索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完善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着重研究了城市化建设与采矿业占地对土壤侵蚀 和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涠酝寥狼质闯潭鹊挠跋臁W髡呤占 了北美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的不同历史阶段产沙速度资料加以整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计算了可能的土地产出损失率。清楚地说明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引起产沙的巨大变化。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徐建华  周维真 《红水河》2011,(6):108-110,122
介绍了新型针肋式空气冷却元件结构和布置,并通过与穿片式空气冷却器的对比计算,分析了新型针肋式空气冷却器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更好、更经济合理地进行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赣州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系国家乙级勘察,设计单位,建院35年来,依靠科技,深化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部分设计项目成果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先后获省优秀设计奖4项,地区优秀设计奖7项,江西省水利厅科技成果奖8项,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南北盘江中上游重点防治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综合开发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发展南北盘江中上游地区山区经济的重大意义,同时提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水利水保工程和气候因素的双重作用 ,使得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水沙锐减 ,虽然减沙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减淤 ,但减水特别是含沙量较小区的减水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增加并逐步细化 ,且使下游断流现象加剧。本文经分析指出 ,多沙粗沙区必须加速治理 ,少沙清水区和黄河下游要节约用水 ,才有可能缓解黄河下游的断流和中常洪水高水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图们市水资源做了综述,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