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电压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对配电系统架空线路零序电流不易获取,误差较大的特点,提出一种电压型小电流接地故障处理方法;根据三相电压的变化实现故障检测,依靠电站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或人工拉路以及断路器,负荷开关的相互配合,实现故障分段,隔离并恢复健全线路供电,该方法属于分布智能模式,适用于无信道系统,可靠性高,该技术已应用于绍兴供电局配电自动化系统,并通过了现场试验进入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架空线路馈线自动化实施难点,从实用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架空线路的准实时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实现策略。该策略采用检测电流信号识别馈路故障,避免了利用电压信号检测故障过程中时延配合和残压而带来的故障定位的不可靠性;利用电压型开关交流操作机制提高了户外开关运行和操作的可靠性;基于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码分多址(GPRS/CDMA)无线通信,实现了配电网通信网络的灵活组建和准实时故障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3.
配电自动化的模式及馈线开关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健  倪建立  毕鹏翔 《电网技术》2000,24(11):53-55
对采用配电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模式(ASDAS)和基于馈线终端设备(FTU)的配电自动化模式(FTDAS)进行了比较,指出ASDAS适用于农网和负荷密度小的地区:FTDAS适用于负荷密度大的城网和重要工业园区。在对“电压型”开关和“电流型”开关进行比较后,给出了在电本线路建设和改造中选用馈线开关的建议,并对采用“电流型”开关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讨论了配电自动化对柱上开关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且适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当接地故障发生时,通过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对接地线路做出判断,依据故障发生概率从大至小逐条触发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跳闸,经过设置时间后重合,线路上的馈线自动化开关逐级得电合闸,当合于接地故障点时,在设定时间内开关...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电压-时延式馈线自动化方案,该方案采用断路器做分段开关,根据馈线故障后的电压的大小确定各FTU的动作时间,并对可能出现较长延时的情况进行时间上的补偿,进而确保快速切除故障.该方案能够在没有通信支持的情况下完成馈线自动化的功能,也可以作为基于通信的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后备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电压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电压—时延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该方案采用断路器做分段开关 ,根据馈线故障后的电压的大小确定各FTU的动作时间 ,并对可能出现较长延时的情况进行时间上的补偿 ,进而确保快速切除故障。该方案能够在没有通信支持的情况下完成馈线自动化的功能 ,也可以作为基于通信的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后备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馈线进行合理分段是提高馈线供电可靠性的简单有效的重要措施,涉及分段策略(含分段数及其开关或终端类型选择)的优化。基于用户均匀分布假设,推导了断路器与负荷开关混合配置下的馈线系统平均停电时间(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SAIDI)估算公式,完善了架空馈线SAIDI与分段数的通用简化公式;基于涉及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目标和约束给出了2种馈线分段策略的实用优化模型,并针对架空馈线和电缆馈线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简化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典型算例计算得到了不同供电区域、不同线路长度的分段优化策略,表明了所提模型方法的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8.
馈线自动化的几种实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童志 《供用电》2000,17(4):6-8
在实现配电自动化工程中 ,馈线自动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文中介绍了馈线自动化工程中常见的几种实现模式 ,即分段开断、分段隔离 ,免通信的环网自动重构系统 ;负荷开关升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 ;全线开断、然后分段隔离 ,再用电压 -时间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来恢复供电 ;无功补偿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压自动调节系统。并对这几种模式方案的优缺点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刘渊 《供用电》2013,(4):71-77
依托YH工业区10 kV城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研究了国内外常见的三种不基于通信的架空馈线自动化的模式,即电流—时间型重合器模式,电流—计数型分段器模式,电压—时间型自动配电开关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动作原理和优缺点,对比选择出适合该项目的自动化模式和柱上智能开关,设计出3对手拉手架空线自动化实现方案,并成功应用于改造工程中。  相似文献   

10.
10 kV架空线路覆盖广阔,跳闸率高。传统馈线方式导致故障隔离时间长、出线开关动作频繁、不能缩短停电区域,而是通过反复重合停电排除故障。提出的10 kV馈线自动化方案通过增设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将主干线分为几段,并配置智能控制器(FTU),通过配合减少了出线断路器的跳闸,在发生故障的架空线路中能自动隔离故障区域,缩短故障查找的时间,迅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该方案能显著降低馈线出线开关的跳闸次数,提高重合闸成功率,有效地提升配网架空线路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州地区10 kV架空线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两种基于柱上智能开关的广州地区10 kV架空馈线自动化新模式,应用了柱上智能开关、线路设备保护、智能控制器和PLC控制器,可实现二遥监测、减少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缩小停电范围、自动隔离故障、迅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等功能。分阶段在广州不同地区对馈线自动化新模式进行试点,结果表明架空线路馈线自动化新模式适合广州实际,在广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IEC 61850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典型实现模式可以分为子站级分布式、馈线级分布式和开关级分布式(包括负荷开关方式和断路器方式)。文中归纳了这些模式在系统实现原理、配置,以及系统独立性、拓扑适应性、可维护性、兼容性、动作速度等功能特性上的差别。在此基础上,从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技术实现角度,提出了IEC 61850的系统扩展模型与系统配置过程,并基于扩展模型研究了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算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动化水平低的配电线路故障停电后难以准确快速定位故障区段和停电范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馈线负荷骤降度的配电网故障研判方法。该方法在馈线首端有功功率的骤降度大于一定阈值时启动,然后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中配变的历史负荷数据预测故障前馈线上各配变的有功功率,并计算馈线上各开关的负荷占比。通过比较馈线负荷骤降度与各开关负荷占比值,判断故障跳闸开关及停电范围。工程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定位故障跳闸开关,实时性好,为配电网提供了一种不依赖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新的故障研判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10 kV馈线负荷数据多且分散,研究中往往将馈线负荷集中分布在一点进行考虑。通过建立递增、递减、均匀分布3个典型负荷模型,推导出3种模型对合环开关两侧电压的影响,然后通过叠加原理计算出合环电流,并与负荷集中分布在一点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广东某地区4个合环算例进行计算分析,说明在合环电流计算过程中,考虑馈线负荷分布对合环开关两侧电压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提高合环电流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交流特高压电网中,变压器110 kV低压侧的投切无功补偿设备是提高运行电压和降低线路损耗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特高压南阳站扩建工程,将目前应用的110 kV SF6柱式断路器用负荷开关和开断短路电流断路器代替,110 kV负荷开关是在特高压无功补偿装置上的创新技术与开断短路电流断路器互相配合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16.
10kV配电网架空出线通常只安装有两相电流互感器,为获取出线的零序电流,可以在出线空缺相增设1只电流互感器,与另外两相电流互感器组成零序电流过滤器。零序电流过滤器输出特性对出线零序电流的测量至关重要,因此对零序电流过滤器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一套零序电流过滤器的试验回路,设计并实施了多项相关试验对零序电流过滤器的输出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零序电流过滤器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构成零序电流过滤器的3只单相电流互感器的铁心饱和特性不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零序电流的测量误差,构成零序电流过滤器的3只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参数需尽量一致;在变电站出线为架空出线的情况下,用3只额定参数相同的单相电流互感器组成的零序电流过滤器可以从出线中提取出零序电流,幅值误差和相角误差都比较小,可以应用到以零序电流为判据的故障选线装置中;已用于现场实践的零序电流过滤器经过多年的运行,设备运行正常,选线装置选线结果准确可靠,验证了零序电流过滤器的可行性。上述结论可以为利用零序电流过滤器进行10kV配电网架空出线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卫良  刘蓉晖 《中国电力》2016,49(11):88-93
以配网馈线为研究对象,提出没有光伏和有光伏接入下的馈线节点电压变化灵敏度矩阵,指出不同节点处的功率变化与电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对长距离有分支的辐射型馈线进行仿真,验证灵敏度矩阵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灵敏度矩阵可以用来分析分布式光伏接入馈线引起的节点电压变化,特别对于偏远地区供电半径较大的长距离馈线,提前预判馈线节点电压的越限可能性。同样,灵敏度矩阵可以延伸到更多馈线形成的配电网络节点电压的分析、无功补偿和分布式光伏的布点规划,可以作为研究配网功率置信区间判据,判别电压波动裕度,以此作为配网馈线自动化和配网自愈的负荷转移的判据,提高配网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有信道馈线故障处理技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有通信信道的馈线自动化的故障处理,大多由远方变电站或二级主站集中处理。但是如果参照纵联差动保护原理,各分段线路两侧的分段开关直接交换各自的故障电流标志,就可判断故障线段。进而通过变电站出线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协调配合动作,快速可靠地消除或切除故障,隔离故障线段,恢复非故障线段的正常供电。这样就可将馈线故障处理功能下放到线路,而无需主站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