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苯乙烯(St)、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t-TMSPMA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1090 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和1723 cm-1处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TMSPMA与St发生了共聚反应;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TMSPMA浓度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浓度以及降低TMSPMA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正丁基锂为引发剂,抽余油为溶剂的活性丁苯无规共聚合体系中氧偶联反应特点及氧偶联作用对Sn偶联丁苯无规共聚物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氧含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问的增加,氧偶联反应效率增加;GPC谱图表明,氧偶联反应形成双臂大分子峰,且Sn偶联的丁苯无规共聚物呈多峰分布:氧偶联反应对产物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小,但对产物动态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姚琳  李阿峰  杨黎燕 《应用化工》2012,41(5):924-92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BPO为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粒径及转化率的影响,中和度等对其水溶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中和前后吸收峰变化,用热重对树脂进行热稳定分析。结果发现,引发剂用量越大,乳液粒径越小,反应温度为120℃时,丙烯酸树脂转化率最高,且时间最短最佳,合成树脂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常规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与经典自由基聚合反应理论完全吻合。升高温度、提高引发剂浓度、引入溶剂都将使PMMA相对分子质量下降。BPO分解生成的苯甲酰初级自由基不但引发单体聚合,还发生了脱羧反应生成苯自由基,苯甲酰初级自由基与链自由基会发生初级终止反应;引发剂浓度对脱羧反应的影响较小,反应温度和单体浓度对脱羧反应的影响较为明显。升高反应温度、提高引发剂浓度等有利于链自由基的双基终止反应。  相似文献   

5.
甲基丙烯酸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可溶性淀粉与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研究了接枝效率、接枝转化率、微球收率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为0.008mol/L,甲基丙烯酸与淀粉质量比为2.5: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2h,接枝效率最高,为96%,接枝转化率为39%,微球收率为47%。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反应条件下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的批量本体共聚和在甲苯中的溶液共聚,达到了高度的单体转化率。另外,以终端模型动力学(Magu-Lewis)为基础,通过多变模型方法的差错进行了低转化本体实验来确定单体的竞聚率。从先前研究出的高转化数据和低转化数据由共聚组成(Meyer-Lowry)的积分方程得出竞聚率分别为0.0102(γVAc)和27.465(γMMA)。通过高转化率实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渐增的共聚物组成、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温度、溶液浓度和N-十二硫醇链转移剂的加入。借助单体竞聚率的巨大差异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7.
VTMS/MMA/St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含有机硅氧烷的三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并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测试了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中成功地引入丁有机硅链节.聚合过程中部分硅氧烷部分发生水解,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不同单体配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NCLPMI)共聚物乳液.讨论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孔液的转化率、聚合稳定性、流变性、粒径大小与分布、成膜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用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采用种子滴加法共聚物乳液较稳定.转化率一般高于90%.凝胶百分率低于1%;乳胶粒径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乳液粘度随着NCLPMI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大共聚物乳液较易形成表面平滑的膜;共聚物热降解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分解温度在170~250℃之间,质量损失率低于6%;第二阶段分解温度在280-440℃之间.质量损失率较高一般可达90%。共聚物的第二阶段初始分解温度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且第二阶段质量损失率也随着NCLPM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计算核磁谱图中特征峰的峰面积发现.随着单体中NCLPMI含量的增加.共聚物中NCLPMI含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9.
在合成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ASPAA)单体,并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ASPAA/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用IR和^1H—NMR图谱确认了结构。共聚结果表明85℃和95℃,引发剂浓度1.0%~1.5%时,聚合初期速率较高;共聚物分子量随聚合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增加而降低。随ASPAA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和酸值均升高,并通过ASPAA含量来调节。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采用溶液聚合方法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问题中投料方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不同比例对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通过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得到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可控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三氧六环共聚引发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信忠  胡企中 《塑料工业》1998,26(4):94-95,112
研究了三氟化硼丁醚络合物(BF3·OBu2)、高氯酸、高氯酸苯甲酯、氟磺酸、磷钨酸和引发剂A等引发剂对三氧六环与二氧戊环共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A是一种高效新颖的三氧六环与二氧戊环共聚引发剂,,它的用量对共聚反应有重要的影响。当引发剂A用量为2×10-5mol/(mol单体)时,聚合转化率、共聚物分子量和热碱值都较高,稳定聚合物收率比用三氟化硼丁醚络合物作引发剂提高了7%左右。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NH_4)_2S_2O_8,NaHSO_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PAM)。研究了PAM的结构、性能和相对分子质量,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及单体、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质量分数对聚合反应转化率及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图中998 cm~(-1)处C=C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以及在X射线衍射谱图中衍射角为20°~23°出现PAM特征弥散衍射峰,表明AM聚合生成了PAM。PAM热分解分3个阶段进行,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和单体质量分数都可以提高单体转化率。升高反应温度、降低单体质量分数、增加引发剂和链转移剂质量分数均可以降低PAM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
管洁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应用化工》2006,35(3):192-194,197
为了合成适于药物包衣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MMA-EA)共聚物胶乳,对以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的MMA-EA乳液共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初期共聚速率随着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共聚物乳胶粒子平均粒径随着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乳胶粒子数目增加所致。通过调节乳化剂、引发剂以及反应温度可以达到合适的聚合反应速率,最终合成出转化率大于95%的MMA-EA共聚乳液。  相似文献   

14.
将偶氮二氰基戊酸螯合到纳米碳酸钙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非均相聚合,对聚合动力学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包覆进行了研究。差热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偶氮引发剂与纳米碳酸钙螯合后分解温度略有降低;随着螯合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增加,聚合速率增加;随着碳酸钙含量增加,聚合速率降低;PMMA接枝率随聚合转化率增加而增加,而接枝效率下降;随聚合进行,纳米粒子团聚体会剥离成较小粒子,复合粒子的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及其组成与粘合性能的关系。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组成比、引发剂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转化率及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用IR、~1HNMR、~(13)CNMR、DSC等方法证明了所合成的共聚物为无规的三元共聚物。共聚物对聚酯薄膜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其剥离强度可达10~40N/25mm。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VAc/BA)为70/30(质量比)、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碳酸氢钠为pH值调节剂的聚合反应体系在60℃反应温度下的竞聚率,r_(HA)=4.77±0.3,r_(VAc)=0.105±0.005。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分析了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双官能团引发剂2,5-双(2-乙基己酰过氧化)-2,5-二甲基己烷(TX-141)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的聚合活化能为91 kJ•mol-1左右,计算得到TX-141引发剂的分解活化能为140 kJ•mol-1左右,与实验值接近;TX-141引发剂的反应级数约为0.72,说明MMA聚合终止基元反应中单基和双基终止并存.同时与相似半衰期的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比较,发现当TX-141引发剂浓度为BPO的1/2时,两者在各个聚合温度下的聚合动力学曲线几乎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有明显增加,随聚合转化率增加,TX-141与BPO引发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之比从1.2变化到1.33;由TX-141引发的聚合物低转化率时DSC曲线出现放热峰,而高转化率以及BPO引发的聚合物则没有.说明双官能团引发剂TX-141引发聚合时,在低转化率下TX-141引发剂的2个过氧键没有全部断裂,随聚合进行,断裂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甲酯为主的共聚物,有很好的性能,并且可以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用途广泛。本文主要从影响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溶液聚合的反应系统的温度、反应系统压力、脱挥发系统温度、脱挥发系统的压力、循环液组成、冷却水、杂质等工艺条件以及加入助剂甲苯、丙烯酸丁酯、引发剂AIBN、链转移剂正十二烷基硫醇(DDM)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进行简要论述,用以实现指导工业化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少量水存在下,研究了微晶纤维素(MCC)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的反应规律。考察了含水量、反应时间与温度、MMA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含水质量分数为50%左右,MMA用量为MCC质量的20%,过硫酸铵用量为MCC质量的10%,反应温度在80℃,反应时间为40min左右,可得到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的接枝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法(TGA)以及X射线衍射法(XRD)对合成的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孙保帅  朱春山  杨耘 《广东化工》2009,36(8):10-11,62,63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树脂,通过实验确定了自由基共聚合适宜的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溶剂以及反应的升温速度。该改性后的丙烯酸树脂可作为胶粘剂的大分子固化剂,能提高粘接强度和透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