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减振器外特性畸变及对车辆平顺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车辆悬架1/4车模型为基础,讨论了减振器外特性畸变及其对车辆平顺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应用弹性薄板理论提供了减振器外特性设计的通用程序.通过对畸变机理的探讨,提出了减振器防畸变设计原则、消除畸变的方法和双筒充气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并提供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悬架减振器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同时完成振动能量的回收,首先以某品牌减振器为原型设计一种实用新型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原理及结构,依据工作原理构建该减振器的油液流动中流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然后在AMESim中建立等效参数化仿真模型分析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外特性及能量回收特性能否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最后在Simulink中进行液压式馈能悬架总成AMESim模型与路面时域输入模型的联合仿真,分析此减振器装车后在实际路面激励下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及能量回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此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压缩/复原行程阻尼力符合减振器阻尼力允差的国标要求;示功图形状饱满无明显畸变,体现出良好的外特性,满足减振器的设计要求;馈能特性符合最初设计的只在压缩行程回收能量的思想;馈能特性曲线呈现出显著的峰值特性并受到减振器高频响应特性的影响;悬架平顺性满足行驶要求,实际行驶中具有一定的能量回收潜力.本文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对节能减排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双轴汽车减振器阻尼系数与悬架系统阻尼比匹配设计的原则,论述了悬架减振器外特性的匹配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并对某实际车型进行了减振器阻尼系数与悬架系统阻尼比匹配分析及改进设计.通过道路试验验证了改进设计的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SCHENCK电液伺服激振台上对两级可控式减振器的执行机构进行了阻尼切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两级可控式减振器阻尼切换时,明显带有延迟、惯性、振荡特性。本文基于1/4车辆模型讨论了实际减振器参数的变化对于控制实施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匹配实际减振器参数有利于协调车辆舒适性和车轮着地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行程相关减振器的建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阀系特性,应用ADAMS/Hydraulics建立了行程相关减振器的数学模型。行程相关减振器的阻尼力不仅与速度有关,而且受行程影响。该模型使用能描述阀系特性的参数建立减振器动力学特性与内部结构的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减振器结构参数及外特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汽车悬架电磁减振器的模型,利用电磁学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磁减振器,建立了基于电磁减振器的汽车电磁主动悬架的非线性控制模型,推导出了汽车电磁主动悬架的系统运动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对电磁主动悬架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油液容积弹性模量对减振器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液的容积弹性模量对减振器速度特性有直接的影响,该量随压力与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文献中常将此量按常量处理,但没有说明取其常量的合理性.在建模过程中本文考虑油液压缩性影响时包含了油液的容积弹性模量,仿真中通过将该量取变量与常量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均与实验结果较吻合,但取变量的仿真时间是取常量的25倍.因此,取油液的容积弹性模量为常数不仅简化问题,仿真结果也是可信的.液压控制系统中常取此值为Be=7000 × 105Pa,仿真表明对减振器该值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8.
以汽车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FLAUTRAN模块建立了具有双节流孔的闭式油路压力分布稳态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输入速度减振器模型内部流场,压力场,剪应力场分布的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探讨了减振器内部油压分布对缸体及其他部位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影响,为闭式油路边界形状设计及减振器关键零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分析计算了节流孔壁剪应力与速度的关系以及壁压力与节流孔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车辆半主动悬架负刚度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车辆悬架弹簧静挠度和动挠度的功能特性,得到了悬架弹簧的理想刚度特性.这一理想工作特性可以通过在普通弹性元件的平衡点并联具有负刚度特性的元件实现,由此提出了车辆悬架的负刚度控制策略.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悬架负刚度半主动控制策略、天棚阻尼半主动控制策略、理想天棚阻尼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对磁流变液减振器负刚度特性的分析表明,其可以作为具有负刚度特性的半主动作动器使用.讨论了在基于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中负刚度控制策略的技术实现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对负刚度控制策略和天棚阻尼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负刚度半主动控制能更好的抑制振动对车身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车辆减振器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在低频蓄能振动控制和在高频液力阻尼与油气弹簧效应减振的新型车辆减振器。初步分析表明该类减振器比现有的油气减振器能更有效地改善行驶性能,并有可能发展一种造价低、能耗少、控制可靠的车辆悬架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液压减振器动力学模型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ebrouck建模方法,建立了液压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反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频率和温度等因素对减振器阻尼力的影响.使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利用某型号ATV(all terrain vehicle)右后减振器试验数据对活塞阀特性参数进行了辨识,模型计算值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将该减振器动力学模型以S-function的形式集成到CarsimTM的某E-class整车模型中,在扫频路面和双移线工况下研究了减振器动力学模型和速度-阻尼力曲线模型对车辆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linearity design of feasible design area and inverse solution of non-linear outer characteristic of suspension shock absorber, in accordance with non-linearity outer characteristic formed by open-up damping coefficient, full-open damping coefficient and smoothness to safety ratio of suspension shock absorber, a method and a research conclusion of the feasible design and inverse solution for the basic problems of designing and inverse solution of non-linear outer characteristic of suspension damping compo-nent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新型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流变阀外置的新型汽车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描述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力与电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两自由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半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本系统的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位移测量以及相对速度测量电路,完成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所设计的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具有阻尼力变化大、响应快、控制容易、结构简单等特点,满足了汽车工程的实际需要,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减振器安装位置对钻柱纵向振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年至2005年初,在塔里木油田共发生了6起石油减振器断裂失效事故,其中花键筒母扣根部断裂占了4起,油缸母扣根部断裂1起,芯轴断裂1起.针对上述事故,通过研究建立减振器安装位置不受限制、钻杆和钻铤长度可任意变化的整体钻柱纵向振动分析数学模型,确定了该模型的计算方法;拟定出计算用钻具组合及计算用井深;由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到在不同转速和减振器在不同安装位置情况下的计算值,由此得出结论:减振器安装在钻头上方不同的位置,可达到不同的减振效果和变化的钻头破岩冲击动载,进而确定出减振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减振器安装在最佳位置,减振效果将提高几倍至十几倍,同时在不加大钻压的情况下可提高钻头的破岩能力.减振器最佳安装位置的钻柱新组合在塔里木油田大北3井现场试验获得成功,表明其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提出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汽车减振器的优化中。该算法在标准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概率参数,使得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和收敛速度得到显著改善,并利用该算法对汽车减振器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减振器参数优化后,明显改善了汽车减振器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的阻尼特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流体流经限流孔产生阻尼原理和气体弹性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低压油气减震器,它既能有效地减震又能可靠地收放,使用维护方便,是一种能保无人机安全回收的新型震器。  相似文献   

17.
汽车平顺性非线性模拟分析及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车整车振动系统的八个自由度非线性力学模型,考虑了钢板弹簧和减振器的非线性特性,在四轮相关随机路面激励的条件下,采用分步线性化法对整车振动进行了时域模拟和傅立叶谱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方法准确性.进而对整个模拟过程进行了Visual C 可视化编程,编写的AVAS软件可实现平顺性的分析、预测和参数优化,可作为汽车平顺性设计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