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肉桂精油微囊化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薛琼  刘跃军  向贤伟  吴若梅 《包装工程》2016,37(5):50-54,88
目的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以肉桂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水果保鲜中。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转化红外光谱等,确定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芯壁比及添加质量分数,并以芒果为实验对象,研究添加不同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壳聚糖溶液对芒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当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2,氯化钙质量分数为1%,p H值为5,戊二醛质量分数为60%,交联时间为60 min,芯壁比为4∶1时,制备形成的壳聚糖微胶囊成球效果较好;微胶囊在壳聚糖溶液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以其涂膜的芒果保鲜效果最佳。结论肉桂精油经囊化后有效减少了气味、延缓了挥发,在果蔬保鲜中有较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CTS)、醋酸酯淀粉(SA)、羧甲基淀粉(CMS)为基材,制备用于果蔬保鲜的可食共混膜。探讨不同共混比、增强剂丙酸钙含量对共混膜性能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85℃条件下,当质量配比m_(CTS):m_(SA):m_(CMS)=2:2:1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最大,为42.30 MPa;当m_(CTS):m_(SA):m_(CMS)=1:1:3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最小,为26.70 MPa,但是其断裂伸长率最大,为28.50%;当m_(CTS):m_(SA):m_(CMS)=3:1:1时,共混膜的水蒸气透过量较好。通过添加丙酸钙,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及水蒸气透过量等性能得到改善,并且对四季豆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包覆肉桂精油对葡萄保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壳聚糖为壁材、肉桂精油为芯材,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了壳聚糖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葡萄保鲜包装中。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转化红外光谱仪等,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芯壁比及添加质量分数,研究了添加不同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壳聚糖溶液对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5%,乳化剂添加质量分数为1.5%,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5:1,交联剂添加体积为1.0 m L时,制备的壳聚糖微胶囊成球效果较好;壳聚糖包覆肉桂精油芯壁比为3:1,微胶囊在壳聚糖溶液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以其涂膜的葡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于力  邓云  王丹凤  钟宇 《包装工程》2022,43(11):1-7
目的 为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壳聚糖成膜体系物理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制备性能优良的壳聚糖膜。方法 文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的壳聚糖膜液,以壳聚糖质量分数为30%的甘油为增塑剂,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05%的吐温20、40、80,司盘20、40、8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可食膜。考察膜液流变性质、表面张力、Zeta电位,成膜力学性能、水分敏感性(水蒸气透过率、溶胀性、溶解性)、透光性,并利用AHP–CRITIC联合评价法对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在质量分数为1%时,壳聚糖膜液表现为弱胀塑性;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膜液表面张力,使其保持稳定状态(Zeta电位>30 mV);成膜均为淡黄色半透明状,透光范围为45%~77%;对同一系列表面活性剂,随着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增加,成膜力学性能下降,但阻水能力增强,同时,吐温添加组膜的力学性能均优于司盘添加组,而阻水性能则相反。结论 综合评价膜体系性能发现,加入司盘20的壳聚糖膜得分最高,吐温系列最高分为吐温20。研究结果为成膜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草莓的普鲁兰多糖复合涂膜保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鲁兰多糖、明胶和壳聚糖作为复合涂膜保鲜材料。正交试验时,用9组不同配比复合膜液分别对草莓进行涂敷包装,测定常温下草莓的失重指数和腐烂指数。结果显示:当可食膜液中普鲁兰多糖、明胶和壳聚糖的质量之比为2.5:1.5:1.25时,涂膜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最好。同时,用该最佳配比下的混合液配置了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膜液,分别对草莓进行涂敷包装,并测定草莓的失重率、烂果率和储存期。结果表明:最佳配比下混合膜液质量浓度为5.25%时,复合涂膜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葡甘聚糖共混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壳聚糖-葡甘聚糖共混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透气性、透过率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与葡甘聚糖在共混膜中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随葡甘聚糖含量的增加而得到明显提高,当壳聚糖/葡甘聚糖的体积比为7/3,甘油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后同)时,共混膜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7.
对单一体系壳聚糖膜通过添加甘油、正庚烷、柠檬酸三正丁酯和戊二醛等辅助成分进行共混工艺改性,并对改性膜的表面形貌、分子结构、孔隙结构、耐酸碱性能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缓释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改性铸膜液中壳聚糖浓度为2%,甘油加入量为0.08%,正庚烷加入量为3.9%,柠檬酸三正丁酯加入量为1%~1.5%,以及戊二醛加入量为0.1%~0.2‰时,共混改性后的壳聚糖膜的韧性、孔隙结构、耐酸碱稳定性和缓释性能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多元醇作为增速剂对淀粉-壳聚糖薄膜材料性能的影响,评估4种多元醇的增塑效果,并选出最优。方法将4种不同的多元醇作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法制备壳聚糖-淀粉薄膜,分析增塑剂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X-射线衍射、静态接触角对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将单一多元醇作为增塑剂加入淀粉-壳聚糖溶液,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甘露醇时,拉伸强度为最大值,为53.39 MPa;当添加质量分数为60%的甘油时,断裂伸长率最大,为45.11%。当甘油质量分数为50%时,综合效果较好,拉伸强度为21.36 MPa,断裂伸长率为35.33%。结论复合膜中淀粉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添加增塑剂有利于改善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多元醇增塑剂处于低浓度或中等浓度范围时,不具有有效的增塑作用。在4种多元醇增塑剂中,甘油的综合效果最好,所制备的膜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一系列壳聚糖单一膜及壳聚糖/羧甲基淀粉(CS/CMS)复合膜。通过测定力学性能、水蒸汽透过率来研究CS/CMS复合膜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CS添加量为2g/100mL,CS∶CMS=4∶1(质量比),干燥温度为55℃,冰醋酸浓度为2%时,所制复合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用于草莓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通过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测试,透气透湿率测试,抑菌性能测试等表征了共混膜的性能.通过保鲜实验,发现含20%壳聚糖的共混膜已具有良好的保鲜性能,可以大大延长草莓的保存期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壳聚糖(chitosan)、木薯淀粉和聚乙烯醇(PVA)为基础成膜原料,探究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工艺过程。方法以薄膜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透光率和吸水率为评判标准,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纳米SiO2含量、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含量、膜液pH值等3个因素对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壳聚糖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了制备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分数为2.0%、膜液pH值为3.0,3个因素对改性薄膜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分散剂含量纳米SiO2含量pH值。结论获得了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产物结构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3.5,丙烯酸中和度=83.3%,过硫酸钾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别为淀粉用量的3.0%和0.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产物吸水率>800g/g。聚合过程中淀粉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并且接枝反应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晶结构,接枝产物趋于无定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壳聚糖和柠檬酸复合涂膜对胡萝卜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胡萝卜采后保鲜贮藏提供新途径。方法以胡萝卜为实验材料,采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涂膜、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柠檬酸(质量分数为1%)复合涂膜处理胡萝卜,以未涂膜处理的胡萝卜为空白对照,研究贮藏期间不同处理组胡萝卜的主要品质指标和生理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贮藏90 d后,复合涂膜处理组胡萝卜的呼吸强度为3.02 mg/(kg·h),质量损失率为3.32%,Vc含量为0.1704 mg/g,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2.08%,胡萝卜素含量为0.0549mg/g,POD活性为0.53U/g,PAL活性为65.87U/g,复合涂膜较单一涂膜更好地延缓了贮藏期间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较好地保持了POD和PAL酶的活性。结论壳聚糖涂膜和壳聚糖/柠檬酸复合涂膜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胡萝卜的贮藏品质,维持其生理活性,延缓衰老进程,其中,壳聚糖/柠檬酸复合涂膜处理的综合保鲜效果要优于单一壳聚糖涂膜处理。  相似文献   

14.
肉桂壳聚糖涂膜处理对草莓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超声辅助方法从中药桂皮中提取肉桂精油.以常温预备实验为基础,将所得肉桂精油配制成4种不同浓度,与1%的酸溶性壳聚糖复配组成复合保鲜液,采用涂膜处理对草莓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在(23±1)℃的温度条件下,采用保鲜液组对草莓的保鲜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复合保鲜液提高了草莓的优果率,降低了失重率,减缓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降低;其中30μL/mL的肉桂精油与壳聚糖复合,保鲜效果最佳,使草莓的货架寿命延长了48h.  相似文献   

15.
变性淀粉-壳聚糖可食性膜的包装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变性淀粉和水溶性壳聚糖为主要成膜物质,通过添加脂肪类材料来增强可食膜的阻隔性能,采用流延的方法制备可食性包装膜,并对可食膜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溶液与变性淀粉糊溶液以体积比为60∶40共混时,可食膜的综合性能最好;硬脂酸、软脂酸等脂类物质能够提高膜的阻隔性能,其中硬脂酸和软脂酸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在提高膜的阻隔性方面优于其它两种,且其最适宜的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16.
The miscibility and PEO spherulite growth rate in PEO/starch blends (starch from cassava)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depression in the melting point (by DSC) and optical polarized microscope,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d to pure PEO. The PEO/starch blend ratio changed from 100/0 to 60/40 (weight/weight). The starch induces changes in PEO crystallization on PEO/starch blends but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s do not change linearly to the blend ratio. For 90/10, 80/20, 70/30, 65/35 and 60/40 ratios, lower values for the equilibrium melting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as compared to the pure PEO. The obtained interaction parameter value was ? 0.25 by the use of Nishi–Wang equation. The depression in the equilibrium melting temperatures and the negative value for the polymer–polymer interaction parameter suggest that the blends are miscible in the molten state in the range of investigated ratios, except for the 95/05 ratio in which the equilibrium mel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relative to the pure PEO. The miscibility should be due to the H-bonds among the hydroxyl groups from starch and oxygen atoms of repeat units of PEO.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发泡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发泡缓冲包装材料,采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表观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淀粉含量、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初始水含量对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含量为10.5%wt、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5∶1、丙烯酸中和度为80%、初始水含量为10 g时,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平台应力和缓冲系数分别达到0.363 MPa和3.618,单位体积吸收的能量为0.326 J/cm;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吸/放湿率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初始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