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范涛 《化工进展》2021,40(3):1362-1370
蒙东褐煤占我国褐煤储量的83%,是蒙东地区的主要能源。低温热解技术条件温和、产品用途广、经济效益高,是加工蒙东褐煤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褐煤块煤率低、含水量高、热碎严重等特性以及现行环保产业政策持续趋紧,使褐煤低温热解工业化项目存在原料利用率低、生产连续性差、环保不达标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蒙东地区应用的热解技术包括低阶煤转化技术(LCC)、连续干馏热解定位提质技术(LCP)、带式炉低温干馏技术、GF-1型褐煤提质技术、SJ低温干馏方炉热解技术和气-固错流热解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运行情况、优势和不足。通过对比各项技术在原料要求、传热方式、熄焦方式、能量利用率和产品性质等方面的特点,明确了各项热解技术的炉型选择、原料煤粒度和热解产品利用等方向,提出了蒙东褐煤热解技术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需实现原料优化、能量优化、产品多元化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高碳能源为基础,低碳化循环利用为目的,集成创新技术为手段,提出了褐煤清洁高效利用的大型褐煤分级提质多联产循环经济解决方案。确立了褐煤分级提质、分类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分级提质对提高低品位褐煤综合利用的优势和作用;论述了低阶褐煤预脱水提质技术和焦热载体低温快速热解技术的核心技术及工程依托;指出正确把握选择各种比较技术的集成原则,是发展大型褐煤分级提质多联产循环经济工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褐煤储量丰富,而蒙东占全国褐煤储量的77%,随着国内无烟煤、烟煤等优质资源日渐枯竭,褐煤成为我国动力煤的后续补充,尤其是褐煤改性提质后,半焦热值高,复吸不明显,同时副产高附加值的中低温煤焦油,因此改性体质成为蒙东地区广泛采用的加工利用途径。因褐煤改性提质时,既要保证焦炭产率又要提高焦油产率,因此通过试验确定蒙东褐煤热解特性,分析产物排放组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褐煤热解特性进行分析,为褐煤改性提质温度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有利于指导鲁新公司选择褐煤干燥与提质项目中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褐煤资源清洁高效高值化利用,分析了我国褐煤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基本煤质特性,系统梳理了褐煤主要利用方式,并对褐煤高效清洁利用方向进行展望。我国褐煤资源储量丰富且地域分布集中,其中内蒙古和云南省褐煤储量约占全国褐煤资源总量的90%;与云南褐煤相比,内蒙古地区褐煤成煤年代较早,其水分、灰分、硫分均较低,褐煤蜡含量也较低。燃烧是当前褐煤主要利用方式。褐煤化工利用技术众多,除液化制燃料油技术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少有其他技术工业应用成熟。今后需深化褐煤燃烧技术研究,积极推进褐煤燃烧清洁高效化发展;科学规划褐煤化工利用途径,加速突破褐煤化工利用技术关键壁垒;加速配套环保技术研究,探索适于褐煤利用过程的环保工艺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与乌兰察布连线以东的蒙东地区和云南省等我国褐煤主产区褐煤资源及储量情况,调研分析了褐煤作为气化原料在16家煤化工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褐煤等低阶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思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煤浆技术是煤炭洁净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水煤浆用煤多选用煤化程度高的烟煤与无烟煤。褐煤不易制备高浓度水煤浆,但因为其低廉的价格优势,褐煤制水煤浆已获得广泛关注和研究。但由于褐煤煤化程度低,各地区褐煤组分差异大,对不同地区褐煤制水煤浆的可行性依旧需要验证。主要对新疆广汇地区褐煤的制浆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褐煤合理、高效利用,减轻褐煤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阐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论述了国内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的进展情况,说明褐煤经干燥脱水提质处理后,可脱除褐煤中大部分水分,发热量显著提高,提质后的褐煤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便于运输、贮存及综合利用。针对褐煤干燥脱水提质过程中存在的烟尘排放量大、能耗高、余热难以回收利用、干燥褐煤成型率低、型煤易爆裂产生碎块等问题,从加强褐煤性质和干燥脱水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干燥工艺及其配套干燥设备的研发、加强褐煤干燥后产品利用技术研究3方面提出了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项目概况 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以蒙东地区丰富的褐煤资源为依托,通过煤、电、化一体化的建设模式,采用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建设大型天然气生产装置,设计规模为日产1200万Nm^2,年生产天然气40亿Nm^2,占地356公顷,项目采用固定床干法排灰纯氧加压气化技术、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镍基催化剂甲烷化技术生产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通过当前工业化应用的气化技术的特点,分析蒙东褐煤制天然气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交流低品质煤提质技术开发与应用情况,推进褐煤高效脱水、热解、半焦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煤气利用的一体化工程技术和高硫煤资源分类利用和分级提质利用途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拟定于2014年8月22–2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第四届全国低品质煤提质及深加工技术发展与应用交流研讨会"。会议主要内容:1.我国低品质煤资源分布、品质及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思路;2.低品质煤提质及深加工技术进展与工程运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褐煤水分高、易风化破碎、氧化自燃、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热力脱水方法对内蒙古霍林河褐煤进行了实验室改质研究,分析了改质温度、停留时间、原煤粒径对褐煤改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质温度、停留时间对褐煤改质效果影响显著,原煤粒径对褐煤改质影响不明显,当处理温度为300℃,停留时间为20 min时,褐煤改质效果最好;此时,褐煤Mad降低了79.75%,H含量增加了153%,O含量降低了62.47%,C含量提高了72.46%,N含量增加了26.09%,Qgr,ad增加了108.50%,Qnet,M增加了161.86%;褐煤改质过程明显降低了煤中Mad和O含量,并使C含量和发热量大幅提高,改质效果明显,这将为褐煤热力改质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内蒙的生态环境特点。分别论述了内蒙煤炭开发与利用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对内蒙煤炭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模式进行了介绍,对未来煤炭开发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最后指明内蒙的煤炭开发必须从技术- 经济-环境相结合的角度,实现煤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沅  罗长齐 《煤化工》1996,(2):38-42
介绍褐煤转化在城市煤气领域的有效途径,并着重介绍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DG法)在内蒙古平庄的成功实践和对南宁褐煤的应用试验研究,探讨该技术对低质煤气化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黑黛沟煤系高岭土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内蒙古准格尔黑黛沟煤系高岭土矿的煅烧性质,脱碳增白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表征了矿粉的晶体特征,证明该矿具有结晶好,纯度高等特点,为综合开发利用该矿产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浩特褐煤的热重分析可知,褐煤干燥过程约30 min,干馏过程约1.5 h。对不同粒径褐煤进行了干燥特性研究,说明+100,100~50,-50 mm原煤完全干燥分别需要4.0,1.0,0.5 h,粒径越小,煤样失重率越大,干燥速度越大,达到相同干燥效果所需的干燥时间也越短。最后分析了干燥温度对产品特性的影响,同时测试了干燥、干馏提质产品的自燃特性和复吸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原煤相比,150,200℃产品挥发分分别提高了33.72%和31.13%,更易发生自燃,而550℃干馏过程中挥发分降低了30.89%,热稳定性大幅增加;150,200,550℃产品吸氧量分别提高了0.43,0.65,0.72 cm3/g;干燥产品燃点要低于原煤,而干馏产品燃点则高于原煤;干馏煤因改变了孔隙结构,最高内在水分降低,即复吸水的能力降低。因此,干燥提质产品与褐煤性质基本一致,而干馏提质产品性能则获得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蒙煤和鲁煤的干燥和吸水性能,模拟计算了以蒙煤为燃料的窑头烧成带火焰温度,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蒙煤的微观形态,用差热分析(DSC-TG)研究了蒙煤的脱水过程。结果表明,蒙煤比鲁煤更难烘干,以内水含量6.8%的蒙煤模拟计算火焰温度为1 762℃。改变内水含量重复模拟计算表明,煤粉中每增加1%的内水,火焰温度下降约12℃。  相似文献   

17.
胡克鹏 《煤化工》2007,35(5):50-52
陕蒙交界地有着丰富的煤和天然气资源,近年来,随着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甲醇产业已由以天然气为原料逐渐转变成以煤为原料,目前陕蒙地区在建、拟建甲醇项目中,以煤为原料的制气工艺已占85%以上。但是甲醇产业的发展也受到甲醇制烯烃技术、当地水资源匮乏和交通不畅等因素的制约。《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的出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一纵三横"交通的贯通,将促进陕蒙地区甲醇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由落下床反应器,研究了快速热解过程中颗粒停留时间对神木烟煤和内蒙古褐煤热解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延长快速热解新生半焦停留时间考察了半焦的二次热解过程。结果表明,快速热解过程中颗粒停留时间的增加促进了挥发分的析出,神木烟煤热解焦油产率持续增加,内蒙古褐煤热解焦油产率先增加后降低。停留时间对焦油品质有明显影响,随时间的增加,两种煤快速热解轻质油中苯类和苯酚类单环化合物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进一步延长停留时间,多环芳烃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快速热解半焦的二次热解主要促进了气体的生成,焦油产率和组成无明显变化,挥发分的进一步析出促进了半焦微孔的发展,神木烟煤和内蒙古褐煤半焦比表面积均显著增加。这表明,在以高品质焦油为目标产品时,采用较低的反应温度、较适宜的煤粒停留时间的快速热解工艺条件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褐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提质工艺,并从原理、操作条件、原料、热解产品、能量利用率、局限性等方面对各种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工业上常用的固体热载体的优缺点,提出了褐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