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Planning》2014,(18)
陶瓷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之一,绘画艺术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陶瓷绘画艺术将两者相结合,展现出了特殊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文章介绍了陶瓷绘画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并探讨了在当代应该如何继承与创新陶瓷绘画艺术,以求将陶瓷绘画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1)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代表中国绘画艺术中最为巅峰的艺术成就。它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经历了审美意识的碰撞、绘画内容的扩充及表现形式的创新探索后,山水画艺术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逐渐形成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中国山水画传递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展现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情感,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文章主要从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境这一方面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5)
陶瓷最早的产地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陶瓷和绘画这两门艺术综合起来,就是陶瓷绘画。陶瓷绘画将绘画艺术融入陶瓷制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多种元素表现了我国陶瓷和绘画的起源与发展。陶瓷与绘画的结合充分利用了现代手段。陶瓷绘画凸显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手法和吉祥图案的运用融入了中国魂。中西方绘画风格、传统与现代绘画手段的有机结合,指明了陶瓷绘画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3)
中国画具有优美的构图方式,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陶瓷艺术同样是我国引以为傲的民族工艺,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中的重要内容,具有生动、形象、美观、大方的艺术特点。陶瓷绘画中应用中国画的画风、构图、神韵以体现自身的艺术特色,使陶瓷艺术拥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之美。文章对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相关艺术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8)
中国画与陶瓷装饰艺术的交融带给人们审美愉悦,是中国民族文化特质的体现。文章通过分析国画的艺术特征,结合陶瓷绘画的具体实践,阐述国画理论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让人们认识国画与陶瓷绘画二者间的联系,了解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1)
后印象派绘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后印象派绘画的巨匠们直至今日仍是世界艺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其掀起的浪潮依然影响深远,尤其是与现当代的中国艺术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章通过将当代中国山水画与后印象派绘画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后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9)
中国山水画体现着民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它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汇集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艺术家。画者要研究、继承传统的山水画造型规律、笔墨规律,学习传统绘画技法,在创作中体会并运用,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创作实践之中,并将其进一步升华,完成山水画的创作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4)
北宋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多表现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宏伟、用笔坚实、深合理趣。北宋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采用气势恢宏的全景式构图;注重师法自然,画面的形象、皴法、笔墨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善于营造悠远的意境。北宋山水画法度森严、焕然一新的艺术面貌,使这一时期形成的绘画图式与风格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9)
该文首先分析了水墨艺术在陶瓷绘画装饰中体现的特点,然后从色彩和布局这两个方面着手,研究了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装饰融合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促进陶瓷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4)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绘画理论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的山水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后世的影响亦十分深远。分析黄公望皴法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深入研究与学习披麻皴的笔墨技法,探索披麻皴在表现特定山石地貌中的运用方法,有助于提高山水画创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12.
叠山艺术的源泉及主要流派古代叠山最初是仿效真山真水,随着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逐渐模仿构思精美的山水画,因此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对叠山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就和园林假山艺术建立了共同的美学理论基础。历代画家很多是直接参与园林叠山的,假山的设计与布置被看着是绘画的意境,典型的假山意境也必然会和同时期的绘画思想、艺术风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
中国山水画历来重视写生,特别是在山水画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大画家,几乎都有寄情山水、诗画纪游的实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道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奥秘和法则。写生是学习绘画的根基,也是山水画"笔墨情景"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中国画课程中,山水画写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学习山水画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明确写生目的、培养构图意识、运用笔墨语言、营造意境氛围几个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3)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最大差异在于它的写意性。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看似无章可循,却又暗含结构原理。这既是中国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又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方式。人们在追寻中国山水画的构思和构图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其写意性而感到惊叹,因为这是中国山水画精髓的一种深刻体现。中国山水画中的黑白天成,曾经一度被作为玄学探讨,但实际上其是符合艺术范畴的,因为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绘画,合理性布局和构思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该文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构思和构图,意在将黑白构图与意境构思结合,探讨其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4)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而山水画又是中国画的典型代表。继承山水画的精髓是我们的使命,发扬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是广大美术专业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如何将国画山水写生的实践方法运用到美术学生的绘画中,以提高他们的笔墨创新潜能,使山水画的精髓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一问题值得思考。文章首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特点,然后探讨写生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意义,最后研究山水画写生如何激发学生的笔墨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与审美两个角度阐述了明清山水画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明清山水画的布局手法,探讨了明清时期园林美学观在文人山水画中的体现,总结了明清山水画中的园林美学思想,对传承与发展中国的绘画艺术及园林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9)
中国山水画体现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格调与意境,是经过画家不断探索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分析创作与写生间的关系,阐述写生是创作的基础、是了解自然的有效方式、是创作与临摹间的沟通桥梁,并从造型、线条、材料等方面提出对山水画写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7)
作为陶瓷艺术中重要的观赏性画种,陶瓷粉彩山水画对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文章从陶瓷粉彩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入手,就题材表现与器型选择、构图布局与意境营造、装饰与彩绘技巧运用三个维度深入探析陶瓷粉彩山水画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1)
山水画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点与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为适应新时代的绘画需求,陈少梅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中国山水画继承与创新的探究。文章主要研究陈少梅绘画语言的变迁,分析其对于山水画继承与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7)
山水画在中国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着我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意象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元素之一,它赋予了山水画更丰富、更特殊的内涵。该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个人见解,分析意象的内涵、中国山水画中的意象思维及其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