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董芊里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2,38(10):133-138
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及叠山所独有的技巧,同时也是连接山水画与叠山的桥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传统的绘画与拍照等记录方式均不能很好地适配叠山皴法,点云能够不受光影效果及透视关系的影响,对假山表面的物理信息进行识别与记录。因此使用三维点云的记录方式,对苏州四大名园进行叠山皴法的扫描与识别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叠山皴法研究与记录方式。最终发现狮子林能够识别的叠山皴法仅为3种,并且其皴法均以曲线型为主,过度强调石头本身,而使整体假山丢失山意。拙政园与沧浪亭均能识别出4种皴法,以直线型为主,并能配合周边环境,营造出较好的园林意境。留园是四大名园中识别出皴法种类最多的园林,共计5种,并且与建筑、植物、水体相互配合,营造出了四大名园中山意最好的假山。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园林叠山的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韬 《中国园林》2008,24(1):91-94
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叠山技术的成熟和专业化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园林的意境。北宋营建的皇家园林——艮岳,促进了园林叠山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叠山师这一新的职业。这种叠山专业化的趋势加速了园林叠山技巧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后期园林叠山的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下降,出现程式化等发展趋势。探讨了叠山专业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如北宋和明清时代,分析了叠山专业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太湖石叠山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拥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天地人文理念,表达了古人对理想人居环境的追求。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史料的梳理,从太湖石历史发展、选石品鉴、堆叠技艺、空间意境等方面探寻太湖石假山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运用,希望太湖石叠山的传统技艺在现代园林工程中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张志强  郑曦 《风景园林》2022,29(5):124-129
画意追求是明清园林叠山的重要倾向,并且影响了叠山实践。以山水画中的皴法为切入点,在结合相关的造园和画论史料的基础上,开展了明清园林叠山与山水画皴法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明清园林叠山对于皴法的借鉴和山水画皴法的总结联系密切,由于受到绘画上复古求源的社会文艺思潮影响,叠山有了对历代各种皴法借鉴的可能,这在明清以前较为少见;2)借鉴皴法成为画意叠山实践的重要方法,以致在叠山的每个重要环节均出现了以皴法为指导的具体叠山理法;3)明清时期在对山水画和叠山的品评上也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是否拥有皴法画意是叠山作品重要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对于叠山和山水画皴法的比较分析,为当代叠山实践中利用传统山水画皴法提供参考,同时对进一步发掘明清画意叠山的价值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8,26(2):170-173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长期以来受传统山水画的影响,造园本身亦被视为“地上文章”,所谓叠山与绘画“虚实虽殊,理致一也”,唯载体不同而已。晚期园林在叠山、理水等许多重要环节直接取法高度成熟的山水画谱,而并非文人所标榜的“取法自然”。该文正是从明清园林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在造园职业化、普及化的过程中,造园模仿绘画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1、中国传统园林掇山理法研究的现状与难点"掇山",出自中国明代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指的是在园林中修建假山,又称作"叠山"、"堆山"[1]。"理法"指规则、法则,即中国古典园林修建假山的制度和手法。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水、建筑、花木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它既是一项技术和工艺,又是一类专门的艺术。古代将造园师称为"山子",如与建造家"样式雷"齐名的造园家"山子张",足见掇山对于园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论指导了中国山水画的进步,同时在某些方面指导了古典园林的建成。意境的形成是一个飞跃式的进步,各种绘画、园林作品因为有了意境而被赋予更深层的内涵。植物在意境的营造上起着重要作用。山水画中的植物意境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园林植物设计方面的启发。文章以南宁市民歌湖中的一景为例,对中国山水画中的植物意境与园林植物设计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山水画中的植物意境可能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园林。现代园林植物设计所体现的植物意境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城市和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相似文献   

8.
园在山中:再探张南垣叠山造园的意义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凯 《风景园林》2020,27(2):13-19
学术界对园林假山营造的理论同历史、遗存及现实状况存在差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叠山造园的典范。在曹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张南垣叠山造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指出张南垣以真山境界为目标,通过"以少胜多"的方法,达到"境生象外"的画意,获得"园在山中"的体验,从而出色地实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栖居理想。张氏叠山在中国园林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所达到的造园艺术成就和引发的造园风格变革,还在于造园追求上的高度,以及其创新方法同这一目标的极佳匹配。张氏叠山是园林史发展至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实践可操作性的造园方法,为后世树立了杰出典范。其后历史上的多位叠山造园师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方法,也为当代高品质的叠山造园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9.
沈福煦 《园林》2005,(7):8-9
环秀山庄虽小,但它在苏州传统园林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园中的假山和园林的叠山造型中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17,(8)
<正>中国古代园林置石掇山始于秦汉,成熟于北宋,明清后逐渐走向高潮。周维权先生说过:"园林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即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造园必有山,无山难成园。假山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景观符号,是对自然山体景观的高度浓缩与再现。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庭院空间的主景,是园林景观创意表达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假山营造常以"中国画论"为指导,强调"师法自然",造型也多采用山水画中诸如"三远"和"合皱"之类的画理准则。"扬州以名园胜,名园  相似文献   

11.
李良年《书张铨侯叠石赠言卷》中铨侯,即为著名造园叠山艺术家张然。李良年对张然的叠山艺术极为推崇。从张然开始的“山子张”的叠山手法,曾经是乾隆后期以前北京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叠山艺术的主流,现在北京之叠造或修整假山,正需要继承和发扬“不问而知张氏之山”的高超风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13.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2020,27(2):38-44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叠石掇山,虽石无定形,但山有定法;所谓法者,就是指山的脉络气势,这与绘画中的画理是一样的.大凡成功的叠山家无不以天然山水为蓝本,再参以画理之所示,外师造化,中发心源,才营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假山作品.在园林中堆叠假山,由于受占地面积和空间的限制,在假山的总体布局和造型设计上常常借鉴绘画中的"三远"原理,以在咫尺之内,表现千里之致.  相似文献   

15.
理水叠山,造园手法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理水、叠山两部分。园林理水手法,着重在水面形式及水岸做法,从意境出发是理水之关键。园林叠山手法,着重在山的造型、石质和层次,叠山之至要也在意境。  相似文献   

16.
卜复鸣 《园林》2005,(3):22-23
叠石掇山,虽石无定形,但山有定法,所谓法者,就是指山的脉络气势,这与绘画中的画理是一样的,在凡功的叠山家无不以天然山水为蓝本,再参以画理之所示,外师造化,中发心源,才营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假山作品,在园林中堆叠假山,由于受占地面积和空间的限制,在假山的总体布局和造型设计上常常借鉴绘画中的“三远”原理,以在咫尺之内,表现千里之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写意园中绘画与园林两种艺术形式的密切联系之叙述,揭示出古典文人写意园所具有的“以画入园“这一美学规律,进而说明古典文人山水园与绘画是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共生关系,中国古代的山水园强调与绘画的互渗与交融,将绘画原则转借到园林的建造上,使园林艺术与山水画艺术有机地统一起来,二者互为依存,携手并进,形成一种有机互动之结构,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18.
沈福煦 《园林》2001,(10):10-11
如今的园林叠山,似每况愈下,堆得好的少,差的多。有的假山,堆得杂乱而臃肿;有的则硬做出龙、虎之形,似是而非;有的不管湖石、黄石或花岗石,见石就堆,假山成了乱石堆。如此等等,难以入目。要堆好假山,首先须懂得假山艺术之所在。堆山之术,不同于建筑设计,可以用图纸来表述,然后按图施工,达到设计者原先之意图。叠山之艺,则在于  相似文献   

19.
假山优劣之评判多依据古今书籍观点及现存假山遗迹,缺少对当代叠山匠人实践及观点的参考,故对叠山匠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惠进行特约访谈.访谈中,方惠以其亲身经验就石与山的区别、假山的功能、计成与张南垣的叠山特点、土石山的优势、绘画与叠山的关系、能主之人等若干问题发表看法,阐释其自创叠山方法"取阴",并提出了辨别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
日本古代很多文化是从中国唐朝传播过去的,日本园林也是从中国传播过去,中国最著名的山水画流传到日本,演变成日本浮世绘绘画艺术,中国文化输入日本从汉末就开始的,日本人寻找历史,可以翻阅中国文献。虽然说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本是同源,但各自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两国园林的不同,其意境、构成、审美、心理有很大的差别,文章试图从两国文化的角度去比较两国园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