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有机导电纤维的性能特征.有机导电纤维与棉混纺纱,采用棉条混和,在纺纱过程中,由于有机导电纤维的含量很低,为避免并合道数过多,造成棉条过熟过烂现象,采用一并时棉条不通过牵伸区的并合工艺;采用四道并合其混纺比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用显微镜法分析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显微镜法与二组分法对涤棉混纺纱混纺比的对比测试,分析了涤棉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混和均匀和纤维分布,成纱截面纤维根数与纤维细度,长度,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显微镜法和二组分法测试的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结果表明:二组分法试验涤纶纤维净干重量混纺比与显微镜法试验涤纶纤维根数混纺比呈显著正相关,采用显微镜法测试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弥补了二组分法不能测试少量试样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对绢麻纤维混纺纱产品进行物理技术性能及量的分析;介绍了绢麻纺纱混纺比和混和方法的关系及混纺比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粘胶莱赛尔改性涤纶混纺纱的生产工艺。针对混纺各组分纤维的性能特点,分析了纤维应采用的混和方法以确保多组分纤维有效混和,通过清棉工序降低打手速度以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序选用配套针布,优选工艺参数时兼顾纤维梳理和纤维损伤;并条工序采用三道混并工艺,加强混和作用和确保混纺比准确;优化配置粗纱和细纱工序的定量、捻度、速度和隔距等工艺参数,最终成功纺出粘胶莱赛尔改性涤纶混纺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探讨罗布麻莫代尔腈纶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及其性能。针对罗布麻纤维的特点合理设置纺纱工艺参数,采用称重混和及并条混和相结合的方式,生产不同混纺比的纱线,测试分析了4种不同罗布麻含量、两种细度的8种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条干CV、毛羽指标。指出:随着罗布麻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线断裂强度下降,条干变差,毛羽增多。认为:优选罗布麻混纺比,优化工艺参数有助于罗布麻系列混纺纱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一、混棉方式和混纺比例的选择1.混棉方式如丙纶纤维上油质量良好,清钢工序宜采用丙纶纯纺,然后将丙纶条和纯棉条在并条机上进行棉条混棉,以利于不同纤维原料,不同工艺处理,使混纺比例正确,混和比较均匀,混纺纱质量较好。因为丙纶和原棉的密度不同,摩擦系数亦不同,在清花机棉箱机械上,斜帘角钉抓取纤维能力就有差异。若丙纶可纺性油剂没有过关,可暂时采用清花棉堆混棉和棉条混棉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棉/丙50/50时采  相似文献   

7.
随着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混纺产品日益增多。混纺纱条内纤维混和的均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混纺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因此,对混纺纱条混和不匀公式的探讨,可为进一步改进混纺产品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各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拉伸性做了测试分析,并与传统的简化模型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简化模型,主要是由于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交互作用越大,差异越大;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功随混纺比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Viloft纤维羊毛腈纶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要介绍了Viloft纤维的性能特征,并介绍了Viloft纤维羊毛腈纶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配置与技术措施.Viloft纤维/羊毛/腈纶35/8/57 18.4 tex混纺针织纱纺纱时必须混和均匀、混纺比准确,考虑到羊毛纤维较短,刚性大,纺纱过程中落物较多,必须加大其投料比例.  相似文献   

10.
引言由于纺织工业中混纺纱生产的增长,纤维混纺工艺已成为与纺织品质量相联系的主要技术问题。对于混和的研究,目前已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对混和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它假定纱线中纤维的实际分布与随机分布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判断混和工艺正确程度的标准。另一个方向则是研究混和对于纺织品服用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数码转杯纺混色纱中纤维混合比例与喂入位置对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纺制5 种纯棉混色纱,制作纱线横截面切片,计算汉密尔顿指数,并结合纱线的纵横向微观结构及织物的外观效应,多方位分析数码转杯纺成纱中纤维混合特征。结果显示:各组分混合比例和其喂入位置对数码转杯纺纯棉混色纱中的纤维转移分布规律无显著影响,各有色纤维的汉密尔顿指数在-25% ~25% 范围内呈正态分布;表层纤维在纱线纵向不同位置的实际混纺比并不严格一致,纤维的实际含量在设计含量±10% 的范围内变化,这种纤维转移特征使纱线及其织物表面呈现出斑斓的梦幻色彩。  相似文献   

12.
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最初的检测机理是建立在纯纺纱线的基础上,随着混纺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就必须考虑纱线中不同成分纤维的混合均匀度对纱线条干检测结果的影响.文章根据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的检测机理,计算了混纺纱线纤维混合不匀对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海毛纤维挺直,卷曲少,抱合力差,而且纤维比电阻高,静电大;混纺纱中的羊毛、粘纤与马海毛纤维长度差异较大,造成马海毛混纺纱生产过程中静电大、断头高、条干差、制成率低、纺纱极为困难.通过对不同的纺纱系统试纺过程中各工序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工艺实验,最终确定了适合马海毛/羊毛/粘纤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最佳上机工艺参数,并在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混纺纱关键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罗布麻纤维和牛奶蛋白质纤维的特点。通过工艺试验和测试.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罗布麻/牛奶蛋白质纤维混纺纱质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罗布麻/牛奶蛋白质纤维混纺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聚乳酸纤维与棉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将聚乳酸和棉纤维以不同混纺比混纺成纱,并对其成纱分别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聚乳酸纤维含量为50%左右时,成纱断裂强力最低,当聚乳酸纤维为50%~65%时,聚乳酸纤维对成纱断裂强力的影响滞后于其对成纱伸长率的影响.纺纱生产时聚乳酸纤维含量应避免50%~65%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型生物基锦纶56的基础纺纱数据不足问题,制备了锦纶56短纤纯纺纱、纯棉纱及多种混纺比的锦纶56短纤/棉混纺纱,并分别测试了纤维、纯纺纱和混纺纱的拉伸力学性能,通过建立纤维模型和纯纺纱强度模型对混纺纱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纯纺纱预测曲线上混纺纱最小强度点及整体趋势与试纺数据拟合度较好,通过纯纺纱模型可预测锦纶56短纤/棉混纺纱强度。以纤维模型为基础,利用纱线中纤维强度利用率对纤维模型进行修正,修正的纤维模型与纯纺纱模型预测结果相近,可省去纯纺纱试纺流程,快速完成混纺纱强度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发镀银混纺纱电磁屏蔽织物和系统研究镀银纤维混纺比及镀银纤维比例对织物屏蔽效能的影响,设计并生产了4种混纺比的镀银纤维/棉混纺纱,应用这些混纺纱设计并制织了不同镀银纤维比例的电磁屏蔽织物,织物规格为14.6/(18.2+14.6)524/283 160平纹。在织造过程中总结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最后利用平面材料电磁波屏蔽效能标准测试方法对织物的屏蔽效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经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镀银纤维的混纺比对织物的屏蔽效能有显著的影响;织物中镀银纤维的比例与织物的屏蔽效能成对数函数关系,且织物的屏蔽效能随镀银纤维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OPTIM纤维具有与羊绒相似的特性,它对利用羊毛资源,提高羊毛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服用性能的要求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有很大意义。文中介绍了奥普蒂姆纤维的特性,并以OPTIM纤维为原料与羊绒进行混纺生产粗纺纱,条干均匀,手感丰满、光滑,为高档织物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纱线。通过与羊绒粗纺纱的纺纱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OPTIM纤维与羊绒混纺纱的工艺参数,为OPTIM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牛奶蛋白纤维和Tencel的性能特点,研究了两种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探讨和优化了纺纱工艺参数。提出了生产中应注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麻纤维及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对比,指出两纤维混合纺纱的工艺路线。根据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对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配置作了介绍,通过优选上车工艺,可以生产优质的大麻/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