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曼丽 《食品科学》1988,9(8):20-21
<正>维生素C常用于治疗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如坏血病。也用作食品的抗氧剂和增加营养的强化剂等。V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化学分析上它作为还原剂被经常使用。例如,在络合滴定或比色分析中使用。在络合滴定中利用Vc的还原性将高价金属离子还原成低价而达到掩敝某种金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又被称为"奇异果",进口奇异果经常被当成高档水果。营养学家们对它的评价也挺高,营销中甚至有人称之为"水果之王"。不过,又有人说它能引起过敏,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吃后更容易发生。猕猴桃,到底能不能给宝宝吃呢?猕猴桃是优秀的水果成熟的猕猴桃酸甜适度,果肉颜色晶莹,口感丰富。营养方面,它最大的特点是维生素C含量丰富,一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提供的维生素C就超过了一个成人一天的需要量。有人把它称为"维生素C之王",也不算太夸张。但如果算绝对含量,其他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  相似文献   

3.
蔡骏 《美食》2011,(4):49-49
有时,人体会发出一些"求助信号"。若能根据这些信号选择水果,就能最大程度发挥水果的食疗功效。牙齿出血:吃猕猴桃。不少牙龈出血源于维生素C缺乏。猕猴桃的维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此外,橙、柠檬和枣也富含维C,多吃可以缓解牙龈出血。  相似文献   

4.
贫血可能跟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有关 叶酸或维生素 B12 缺乏可能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所以胡女士的贫血因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是有理有据的.那隔夜菜会导致它们缺乏吗?胡女士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同时"长期吃隔夜菜",于是判定后者作为前者的原因,并解释"长时间烹饪会导致食物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12被高温破坏",这...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护齿壮骨,很多人会想到那都是钙、磷的功劳,其实不然,维生素C对发育中的牙齿和骨骼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缺乏维生素C,会延缓牙齿的生长和发育,而且长出的牙齿松软,蛀牙和牙床感染的机率大增,这样牙齿很容易松脱。同样.缺乏维生素C,儿童的骨骼生长  相似文献   

6.
从维生素 C 发现到现在已有70多年历史了。早在50年代初,人们就发现冬季由于蔬菜和水果供应不足,致使血中脂质含量增加。动物实验也证实维生素 C 缺乏可使心脏、动脉内膜上脂肪沉积增多,血中胆固醇升高,然而,当给予大剂量维生素 C 后可使上述变化消失而完全恢复正常许多文献也记载了维生素 C 具有保护动物内脏、降低血脂、利于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美国曾在  相似文献   

7.
正三、水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B11.生理功能维生素B1不仅可消除肉体的疲劳,对治疗神经衰弱也很有效,尤其是当情绪不稳定、身体疲劳、肌肉酸痛、提不起劲时,最能发挥其效用。因此,维生素B1可称为"活动的维生素"、"心脏及肌肉的维生素"以及"脑的维生素"。2.缺乏时的临床表现(1)如果缺乏维生素B1,葡萄糖将无法转化为热能,肌细胞及神经细胞也得不到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即使身体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讲,人体缺乏维生素C,就会使成胶物质减少,结缔组织形成不良,伤口不易愈合,长骨骨骺与骨干稀疏,关节肿胀及毛囊角化,齿龈发炎出血,牙齿松动等,维生素C缺乏又使毛细血管管壁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全身各部位布满出血点或易于出血。简言之,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人体容易患坏血病。 维生素C不仅能防治坏血病,而且还能防治感冒。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啤酒厂添加维生素C类抗氧化剂来提高啤酒抗氧化能力和风味稳定性,包括:维生素C,异VC钠及含维生素C类物质的复合抗氧化剂。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有较强的还原性,也是金属离子的鳌合剂,它可以作为底物直接被氧化还原酶氧化。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缺乏症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出血倾向及骨骼病变的疾病。预防维生素C缺乏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保证食物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合理的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水果中维生素C是以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都具生理活性的形式存在。但一般被认为:水果中还原型准生素C不仅占总维生素C的比例大,且其稳定性也能反映出总维生素C的稳定性,加之还原型维生素C的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因此我国目前在研究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及其稳定性时,往往只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事实上,水果在加工和贮存期间,不仅还原型维生素C可逆地转化为氧化型维生素C,而且一些水果如香焦,苹果中氧化型维生素C本身所占总维生素C的比例也很大,所以,水果中氧化型维生素C是总维生素C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每日需要维生素C50-100毫克,维生素A 2500-3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300-400国际单位. 维生素是人体营养、生长所需的有机化合物.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就会出现某种疾病.因此有些人认为维生素是营养素,摄入是"多多益善".人需要维生素越多越好吗?  相似文献   

13.
正"海鲜能不能和高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的问题似乎早已定论。之前的说法是很多甲壳类海鲜中含有五价砷,当遇到水果中的维生素C之后则容易还原成有毒的三价砷而引起类似砒霜的中毒反应。这个问题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很多营养专家反对,在吃饱一餐的前提下,即使有被维生素C还原的三价砷,也实在太少,根本不足以中毒。夏末初秋,有媒体的朋友又聊起了甲壳类海鲜的问题,这次除了三价砷还有痛风的话题。着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蔬菜维生素C保留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蔬菜、不同烹调方法间维生素C保留因子(RF)的差异,探讨影响蔬菜维生素C保留因子的因素。方法:选取常见的12种蔬菜,以炒、炖、炸、蒸、焯、盐腌的方法进行烹调,分别记录烹调前后蔬菜的质量。采用GB/T5009.86-2003荧光法测定蔬菜烹调前后维生素C的含量,计算相应的质量保留因子(保留率)和维生素C保留因子(保留率)。结果:鲜豆类蔬菜,焯和炖的维生素CRF>75,两种腌制菜肴的维生素C保留率仅为5%。根茎类蔬菜的情况比较复杂,缺乏规律性。叶菜类蔬菜,炒较之焯更利于维生素C的保留,RF值在80左右。炒对于茄果类蔬菜不会造成维生素C损失较大,RF>70。结论:炸、盐腌、蒸的烹调方法使维生素C损失较大,炒的烹调方法的维生素C保留率较高;温度、时间、蔬菜的品种是影响维生素保留因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同时也是相当脆弱的维生素,遇水、热、光、氧、烟就会被破坏。加热烹调处理、让太阳直照、浸水等,都会让蔬菜的维生素C大幅度减少。如果菜品中的维生素C被破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体对它的摄入量,进而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这就为探究维生素C的保护技巧提供了契机。一、烹饪中保护维生素C的意义在烹饪过程中,从原料的洗涤、初加工到烹制成菜,食物中的各种维生素会因水浸、受热、氧化等原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失,从而导致膳食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美国再次修订食品营养标签规则。据介绍,此次修订规定了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来自脂肪中的热量不再被标注为"膳食成分",允许维生素D、钾和添加糖被标注为"膳食成分";对每日每次维生素、矿物质的通常摄入参考量进行了最终规定。在外观方面,不再要求"热量"的字体必须  相似文献   

17.
在食品中强化易缺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某些特定人群有重要意义。在常规强化时,某些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保存期较短,使强化食品的质量保证和使用范围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研究以维生素C入手,使用夹芯强化工艺,不但使维生素C的保存期得以延长,而且在感官性状上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维生素B_(12)是个不太引人注目的维生素品种。之所以它知名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它太不容易缺乏了。不过,这不代表它没有重要的作用,也不代表不会有人缺乏它。严重缺乏维生素B_(12)会引起神经纤维变性,所以人们常常把维生素B_(12)称为"营养神经"的维生素。一旦缺乏,会出现精神不振、淡漠、抑郁、健忘、身体麻木、空间定位混乱、神  相似文献   

19.
正有广告宣称"一片维生素C等于4个橙子",也经常看到补充维生素C能治感冒、增强免疫的健康提示。在生病感冒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喝一些维生素C补充剂或者维生素C泡腾片。许多维生素C泡腾片有酸酸甜甜的水果味,很多孩子还挺喜欢,于是许多父母还专门从国外代购维生素C泡腾片给孩子日常饮用。维生素C泡腾片,真的有这些作用吗?  相似文献   

20.
张芹 《烹调知识》2002,(10):42-42
维生素:近年来,德国专门从事维生素等研究的莱曼博士根据自己多年的潜心研究,明确地提出:“缺乏维生素E、C、A比高胆固醇有着更大的患心肌梗塞的危险”。美国营养学教授布卢姆伯也提出:“服用足量维生素能预防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