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掌握南通地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客观评价南通地区各辖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预警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对南通地区流通领域7大类共计800批次食品进行评价性抽检和分析,检验项目包括微生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指标。结果发现,800批次食品合格797批次,合格率为99.6%,整体质量水平较高。建议根据抽检发现的主要不合格食品种类和项目,加强靶向性抽检,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正流通领域食品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但在响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食药监管新形势的过程中,食药监管"互联网+"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需通过打造"食品安全溯源ID"予以补齐。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检验合格的食品从有生产经营资质的厂家顺利送达消费者手中,规避可能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2011年流通领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含量等情况。方法:采集水产品、食用植物油等60类流通领域食品,样品送南通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按国标方法进行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以及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结果:监测2176份食品样品,合格样品2053份,总体合格率为94.3%,其中非发酵性豆制品合格率最低,为32.6%;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率为2.99%、无机砷超标检出率为1.18%、甜味剂超标检出率6.67%、三唑磷检出率为4.5%、孔雀石绿检出率为0.13%。结论:南通市流通领域食品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因子为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超标、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等;高风险食品主要为非发酵性豆制品、熟肉制品等;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监测合格率低于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监测合格率低于定型包装食品。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为建立预警机制、部署监管工作、构筑长效监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准则、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了企业违法生产经营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失职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指导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5.
慕静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49-51
针对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弊端,基于供应链视角,在分析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成因的基础上,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创新体系,指出食品安全监管创新链包含的传递路径是全程监管、联动监管、法律监管、社会监管;基于监管创新链,提出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控制策略,希望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及食品行业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建立全链路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并应用于食品生产、经营、流通企业的监管。方法 基于多QoS约束服务选择优化算法构建全链路食品安全云监管平台,并依据不同使用场景和习惯,在固定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终端部署应用。结果 基于全链路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通过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将监管单位、食品生产经营(含食品销售)企业和消费者统一管理,使食品安全从源头到终点形成一个全链条闭环,实现对食品安全产销进行追溯查证、过程追踪、风险预警和远程有效监管。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全链路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涉及供应链长、风险点多、数据信息碎片化、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提升监管效率和风控系数,切实强化食品安全全方面监督。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山西省晋城市工商局城区分局多措并举,认真强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力打造良好食品市场环境,确保辖区食品消费安全。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晋城市工商局域区分局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要责,股室(所)负责人负细则的责任制度,与监管对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8.
基于风险矩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食品安全监督检验体系积累的大量分析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体系与流程,并对引起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的风险可能性及其风险损失度进行综合评估,建立起以风险可能性与风险损失度为二维矩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某城市大型农副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监测,可有效地对市场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把握和控制,保障市场食品供应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冀玮 《食品科学》2012,33(3):313-317
针对目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千篇一律的分析方式,本文从公共行政的角度,通过客观辨析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推断出主要是由于人类对食品中天然风险因素控制不力的行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识水平与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认知能力不足和生产经营者的主观故意行为促使了食品安全风险向食品安全问题转化。食品安全监管并不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但却是防控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孙大伟 《中国酒》2006,(2):23-23
全面加强食品和农产品认证工作,是国家认监委落实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从源头抓好食品质量安全,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进程,促进食品和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国家认监委,商务部在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积极合作。为促进食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为人民群众创建放心购物、安全消费的场所,根据“三绿工程”规划,联合建立了我国绿色市场认证制度,积极推进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食品安全领域,频发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起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供应链环节存在风险,因此,对供应链流通链条的风险控制、进行食品信息的可追溯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食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流通过程的数据信息将对问题的溯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的角度对食品流通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基于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对食品从采购、到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提出建立食品流通数据库的基本构想,以期对国家食品流通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一向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判断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确定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和品种以及为风险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也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本文从覆盖面、资源共享程度、资源投入和体系方面浅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现状,并在提高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科技水平、提升数据收集能力和共享程度、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运行机制、健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法律体系方面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实施措施提出建议,旨在提升我国食品安全与社会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定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对浙江省2017-2019年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监督抽检数据进行筛选分析,确定评价食品微生物风险的一级、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目标层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综合安全指数分析。结果 评价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霉菌0.3670、铜绿假单胞菌0.3670、金黄色葡萄球菌0.1473、大肠菌群0.0641、菌落总数0.0545,8个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依次为饮料0.2922、糕点0.2351、水产品0.1556、炒货坚果0.1146、水果0.0737、饼干0.0463、肉制品0.0421、调味品0.0404。结论 影响食品微生物安全的5个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霉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综合分析各食品品类微生物安全风险,饮料、糕点的权重最高,水产品、炒货坚果次之,饼干、肉制品、水果、调味品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一直是国际上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风险分析体系能力建设。从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调查数据提示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数一直高于化学性危害和有毒动植物造成的危害。因此加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以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国家层面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水平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境内旅游成为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国内旅游业作为服务旅游消费群体的第三产业,为游客提供出行、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而旅游中食品问题更是头等要事,旅游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安全领域长期忽视的重要部分,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构建旅游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关乎旅游业整体服务形象,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国内旅游食品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国外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从流通、监管环节构建国内旅游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对国内食品安全流通领域监管失效进行分析,找出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结合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6.
农村食品安全新问题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有向农村转移的态势下,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消费模式、政府监管等实际问题,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在农村实施的宣传教育、资源整合、流通和消费环节的质量控制等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采取新型的联合监管模式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维灰聚类分析在熟肉制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省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为基础,采用灰理论对当年餐饮服务环节熟肉制品的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做出多维灰聚类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抽检中不合格样品大多属于低风险类,可以得出当年熟肉制品的食品安全状况属于安全可控状态。该法更加明确了食品安全风险的等级,加强了监管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有效性,也为今后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等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有效反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安全抽样检查现状。方法 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对2015年各个月份新疆15个地、州、市地区的3910批次的食品抽样检查及检测得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抽样检查中不合格样品大多属于低风险类, 可以得出2015年的食品安全状况属于安全可控状态。结论 结合灰色关联理论法分析食品安全可准确描述食品安全风险的等级, 加强了监管食品安全的有效性, 也为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等级提供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及时了解媒体对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动态,相应调整并完善我国食品风险交流的方向和策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研判与处置工作机制,对食品安全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响应分析。本研究首次对我国2015年食品安全舆情进行了监测研判,分别从舆情报道热度、报道媒体、报道主题等多方面分析全年监测的1450条食品安全舆情,重点研判254条食源性疾病相关舆情,并对4件典型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处置进行探讨,提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工作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