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Planning》2017,(4)
国际贸易单证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的重实操和应用、精准对应外贸工作岗位等特点使其成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单证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白纸"教学法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充分调动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为师生共赢的"和谐式"课堂。在分析国际贸易单证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介绍"白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单证课程中的应用,进而对"白纸"教学法在单证教学、考试改革和专业竞赛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外贸实训课程,其制作与流转的全过程就是国际贸易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于外贸企业是否能够顺利结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中出现的"教"与"学"两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联合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实现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外贸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91-96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作为高等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极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是外贸单证员、报关员、外贸业务员等外贸从业人员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培养新时代国际人才为视角,结合高职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究。首先,在教学体系上需要对该门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高职应顺应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完善教学体系,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门专业课程有效衔接;其次,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再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单证理论知识与专业外贸英语知识充分结合,增强学生的外贸英语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制单的水平;最后,重视对国际贸易单证相关国际规则的讲解,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经贸知识基础和熟练外贸业务操作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单证工作在外贸业务中至关重要,外贸单证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衡量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从教学内容安排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实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及教学实训设计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三个角度出发,就如何形成一套全面系统、有特色、实用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是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途径。探讨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按照“1门户2平台3层级8模块”的资源库建设路径,构建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相融合的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提供专业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平台,助力“大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质量、铸魂育人的实效,同时对建筑学一流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教学资源建设在我国高校整个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深入研究国际贸易类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资源、教材资源、教学方法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库五方面入手,提出加强国际贸易类课程资源建设的措施,以期有效提高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6)
一流专业建设的背景使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着发展的"红利",同时也带来教育教学深度改革的压力。本文从宿迁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现状出发,提出从比例结构、"一专多能"、"课程思政"等角度进行改进的措施,旨在凝练专业特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一流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双一流"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成效,因而提高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要落实在课程建设上。我校作为"双一流"高校为追求卓越在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迈进时,本科课程建设应以"金课"为标准和方向。本文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的教学改革与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分属"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的环境设计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实践已投入蓬勃建设.文章从环境设计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要点、过程与评价体系出发,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金字塔,以"场地设计分析"课程为例,介绍颠覆传统设计课程的多元一体教学改革模式.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以学生为本,强化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立足真实场地信息,重视实验模拟环节.通过综合交叉评价机制,形成系统化、模块化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培养专业认知、提升学习技能、升华美学情感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高校课程教学应不断提升改进,服务于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课程在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
"毛目显"是刘勰对《文心雕龙》下篇的主旨的概括,是指对那些关涉文学创作的细目进行论述。但是长期以来,龙学界忽视了下篇的"毛目"属性,将其概括为"剖情析采"或者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等,有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调整《文心雕龙》的篇章结构。这些做法欠妥当。将"毛目"概括为"剖情析采"是建立在对"剖情析采"与"笼圈条贯"的误解之上的;将"毛目"概括为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把"毛目"变成了"纲领",是今人文学观的投射,也不符合刘勰的本意。  相似文献   

12.
"十次小组""流动性"解析与延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次小组关注的流动性概念的研究,从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组织性、历时性以及社会的流动属性出发,对城市流动性理念进行解析。流动性以其表象中物质性的可视运动方式与隐性中非物质性不可视的流动并置,为当代城市与建筑设计实践带来启示性思路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冬 《城市建筑》2009,(6):31-33
本文分析了西部建筑师群体的心理状态和意识观念,将其专业工作状态定位为——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进而剖析了这种状态的几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3)
在汉语中,"二"和"两"作为数词,常常互换使用,但从二者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看,"二"和"两"并不相同,它们在使用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珏 《江苏建筑》2007,(5):1-2,13
通过对"场所感"设计理念的表述,提出场所是人与环境交流的桥梁,展示出"南京长江二桥桥梁博物馆"的设计是如何体现出"场所归属感",如何与"南京长江二桥"对话、交流的.  相似文献   

16.
李华 《新建筑》2010,(6):121-123
此文是一篇非严格意义上的对《不分类的建筑》的书评。与一般的评价式书评不同,它试图通过重构书中阅读的线索,探讨建筑写作的一种立场,即作者所关注的"游牧",在拓展建筑学的知识中所具有的价值,带来的思考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4):109-114
针对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安装工程计价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完善,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安装工程计价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文章立足于构建"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体系视角,以论述信息化技术在"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作为切入点,阐述构建"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模型的框架,最后提出优化课程信息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大连城市色彩的地域性建设与规划,论述了大连城市色彩的主题色彩,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各城市关于应对"地球变暧",低碳经济解决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据说目前有关部门发布了一个关于在建材中“和”、“合”标准用法的规定。但其中,“掺合料”、“拌合”这种用法在汉语用词上是有误的。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国家规定的普通话“以北方音为基础”有关。“和”在汉语中有五个读音:h(如温和、和平、共和),h(如一唱一和)、h(如打麻将和  相似文献   

20.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我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