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嗜冷普鲁兰酶脱支处理和压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制备玉米抗性淀粉,考察了玉米淀粉乳质量分数、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嗜冷普鲁兰酶添加量、嗜冷普鲁兰酶作用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压热-酶解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玉米抗性淀粉形貌、晶体结构、热特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淀粉乳质量分数18%、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7 U/g、嗜冷普鲁兰酶添加量10 U/g、嗜冷普鲁兰酶作用时间9 h。在最佳条件下,玉米抗性淀粉得率为16.84%。玉米淀粉经复合酶法处理后,抗性淀粉形成了致密的层状晶体结构,表面形态结构呈现出不同于玉米原淀粉A型晶体结构的V型晶体结构;玉米抗性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和相变焓值分别为117.07、140.69、153.03 ℃和1 858.12 J/g,均高于玉米原淀粉。  相似文献   

2.
以橡子原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橡子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和压热次数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橡子抗性淀粉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压热时间29 min,压热温度122℃,压热次数4次,抗性淀粉得率为13.30%。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形态,结果显示压热处理后的橡子抗性淀粉原颗粒结构形态遭到破坏,形成新的不规则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系统研究了121℃压热条件下淀粉浓度、压热时间、冷却方式及老化方式、老化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在压热温度为121℃的条件下,淀粉浓度30%,压热时间30 min,采用室温下自然冷却的方式,4℃回生12 h,抗性淀粉得率为10.31%.并采用X-衍射、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抗性淀粉常见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枇杷核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枇杷核抗性淀粉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进行探究,以期得到枇杷果核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淀粉乳浓度、超声功率、酶添加量、酶解时间为主要条件,通过压热超声酶解法制备枇杷核抗性淀粉;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研究不同品种枇杷核淀粉与抗性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理化性质。结果 最佳制备条件:淀粉悬浮液浓度30%、超声提取功率设定180 W、普鲁兰酶添加量25 U/g、酶解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枇杷核抗性淀粉得率为12.457%。枇杷淀粉颗粒近椭圆型,抗性淀粉形状变为块状堆叠。枇杷淀粉均呈现C型晶体特征,抗性淀粉均为B型晶体特征。抗性淀粉的红外光谱图在3000-4000 cm-1之间的吸收峰变窄、多,其他区域与淀粉的光谱基本一致。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制备效率稳定,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枇杷核抗性淀粉,形态结构与理化性质良好,可以为枇杷核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单因素实验在压热过程中研究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回生温度和回生时间5个因素对蚕豆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进一步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蚕豆抗性淀粉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蚕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浓度31%,121 ℃下压热38 min,4 ℃下回生32 h。在该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26.80%±0.82%,与预测值26.13%±1.50%相近,证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蚕豆淀粉颗粒呈椭球形,为A型淀粉;而抗性淀粉颗粒为不规则片层状或多边形堆积块状,为C型淀粉。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通过制备蚕豆抗性淀粉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产生了大量的分子间氢键。综上,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蚕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青稞淀粉为原料,探讨压热冷却循环法制备青稞抗性淀粉的过程中淀粉溶液质量分数、冷藏时间、循环次数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青稞淀粉溶液质量分数10%、冷藏24 h、4次压热冷却循环,所得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为(8.57±0.10)%。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青稞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后,快消化淀粉(RDS)和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均减少,抗性淀粉含量增加至(8.57±0.10)%。颗粒形态由扁球状变成形状不规则的块状且表面形成大量沟壑,晶型由A型变为V型,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莲子淀粉为原料,采用嗜热酸性Ⅲ型普鲁兰水解酶(TK-PUL)与压热联合制备RS3型抗性淀粉(EHP-LRS3)。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TK-PUL与压热联合制备EHP-LRS3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EHP-LRS3的形貌、晶体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考察了EHP-LRS3对长双歧杆菌的促增殖能力。结果表明,在TK-PUL酶解温度为80℃时制备EHP-LRS3的最佳工艺为:向质量分数为35.32%的莲子淀粉乳(pH5.00)中添加25.00 U/g(莲子淀粉)的TK-PUL,将混合物于80℃处理12.70 h,再将其依次于121℃压热处理10 min、4℃回生处理2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EHP-LRS3的得率为58.46%。扫描电镜分析显示EHP-LRS3呈不规则的沟壑状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EHP-LRS3的晶体结构呈现出不同于莲子淀粉A型晶体结构的B型晶体结构。EHP-LRS3对长双歧杆菌的促增殖能力优于压热法制备的RS3型抗性淀粉(HP-LRS3)。本研究采用TK-PUL与压热联合制备得到高得率的RS3型抗性淀粉(EHP-LR...  相似文献   

8.
刘敏  韩育梅  何君  黄欢  王绍帆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5):176-180,188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湿热法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考察了淀粉乳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得率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时间240 s、微波功率750 W、淀粉乳质量分数15%条件下,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大得率为9.77%。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马铃薯淀粉颗粒完整性被破坏,结晶结构改变,结晶度增加;马铃薯淀粉经微波-湿热处理后,未有新的官能团产生,但分子间氢键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碎米为原料压热-酶法制备抗性淀粉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取最佳工艺条件:淀粉浆质量浓度20%、压热温度125℃、压热时间40 min、普鲁兰酶添加量3.5 U/g干淀粉,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碎米抗性淀粉得率为16.8%;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表明碎米抗性淀粉具有更稳定的晶体结构,具有抗酶解性;运用X-...  相似文献   

10.
酶法结合高压法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酶解-压热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研究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时间、压热温度、α-淀粉酶、预糊化时间、pH值以及冷藏时间和温度对抗性淀粉制备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制备条件为:甘薯淀粉乳浓度为10%;α-淀粉酶加量为120U/ml;预糊化时间为30min;最佳压热温度为120℃,压热处理时间为30min;老化温度为4℃,时间为12 h。采用此工艺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其制备产率可达到7.3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