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对灰树花多糖和三价铁Fe(Ⅲ)的螯合工艺进行初步研究,确定最佳螯合条件。方法灰树花粗多糖用Sevag法除蛋白后,在碱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进行反应制得灰树花多糖与Fe(Ⅲ)的螯合物,用邻菲啰啉法测定铁含量,考察灰树花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的比例、螯合温度、螯合时间和溶液pH 4个因素对产品中铁含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螯合条件。结果灰树花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的比例对螫合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螯合时间和螯合温度,溶液pH的影响最小,螯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灰树花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的比例为2:1,螯合温度为50℃,螯合时间为0.5 h,溶液pH为8。经验证,此条件下制得的螯合物中铁含量最高,为3.08%。结论本研究的制备工艺条件可以实现灰树花多糖与Fe(Ⅲ)的有效螯合,制得的灰树花多糖螯合铁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补铁剂。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多糖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为了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研究以金针菇干粉提取的金针菇多糖为原料,探讨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溶液的最佳螯合工艺,制备出具营养强化功能的金针菇多糖螯合钙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和钙离子的螯合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螯合时间、氯化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比、溶液pH和螯合温度等因素对金针菇多糖螯合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螯合工艺,并分析了多糖螯合钙前后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螯合钙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钙初始质量浓度5.0mg/m L,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的质量比8:1,p H5,螯合时间5 h,所得螯合率达最高78.3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金针菇多糖中-OH与Ca离子发生配位作用生成稳定螯合物;且金针菇多糖与钙离子螯合物抗氧化性优于未螯合的金针菇多糖。  相似文献   

3.
辛灵莹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12,33(7):233-236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的磷酸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磷酸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对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最终PO43-接枝量的影响。所得的乳酸乳菌球菌胞外多糖磷酸化的工艺优化条件为:胞外多糖与磷酸盐质量比为6:1、温度90℃、时间4h、pH6.0,此条件下所得PO43-的接枝量为1.639mg/g。  相似文献   

4.
以花椒籽蛋白为肽源,FeCl_2为铁源制备肽铁螯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花椒籽蛋白水解肽与铁的螯合率为指标,确定了最佳螯合工艺条件:多肽溶液质量浓度为30 mg/mL,多肽和Fe Cl2的质量比为2.5∶1,pH值为6,螯合温度40℃,螯合时间45 min,此条件下测得的螯合率为96.84%,肽-铁螯合物得率为8.54%。对螯合铁进行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及电镜扫描,观察表明:花椒籽蛋白多肽与FeCl_2发生了螯合反应,且所得肽铁螯合物是不同于多肽的一种新物质。对肽铁螯合物进行氨基酸组分分析,其总氨基酸含量为62.71%,必需氨基酸为16.41%,且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优化水溶性大豆多糖-铁(Ⅱ)配合物的合成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水溶性大豆多糖与催化剂柠檬酸三钠的质量比、pH值、反应时间及温度对配合物铁含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比、pH值对铁含量有显著影响。优化所得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水溶性大豆多糖与柠檬酸三钠质量比1.89:1、pH3.89、反应时间1.56h、温度60.6℃。对应的铁含量的预测值为23.08%,实际平均值为21.89%。结果表明:应用响应面法所得到的水溶性大豆多糖-铁(Ⅱ)配合物的合成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大豆制得多肽,以亚硫酸铁为铁源,与多肽进行螯合制得多肽铁螯合物,并分析比较大豆多肽和多肽铁螯合物抗氧化性以及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比较螯合前后结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pH5.0,反应温度45℃,时间30 min,多肽与硫酸亚铁质量比1∶2,此条件下螯合率为56.67%。多肽铁螯合物抗氧化性强于大豆多肽,且两者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红外光谱分析得知,大豆多肽与Fe2+结合形成新型多肽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提取pH 值、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球等鞭金藻胞内和胞外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最后,采用适宜提取工艺制备胞内和胞外粗多糖样品,并测定该样品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提取pH 值和提取温度均能显著影响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对胞内粗多糖提取率而言,提取时间180min、提取pH9 和提取温度70℃为最适宜的提取条件;当提取时间300min、提取pH10 和提取温度80℃时,更利于胞外粗多糖的提取。液料比对胞内和胞外粗多糖提取的影响较小,20:1(mL/g)为多糖提取合适的液料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多糖的适宜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提取pH 值、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分别为180min(240min)、pH8(9)、70℃和15:1。粗多糖样品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18%(0.82%)和 22.1%(18.6%),很低的蛋白质含量和较高的多糖含量表明采用该提取工艺获得的粗多糖样品纯度较高,利于样品的后续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确定合适的FM10-3合成胞外多糖的温度、时间、pH值和接种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产胞外多糖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胞外多糖产量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以及取得模型最优值时各因素的水平。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FM10-3合成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34.5℃,培养时间为28.4 h,pH值为6.5;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可达313.36 mg/L,FM10-3的胞外多糖产膜的模型达到显著水平,可以对FM10-3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的产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对松茸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乙醇终浓度、pH值、醇沉时间对松茸胞外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松茸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终浓度为60%、pH值为8、醇沉时间为9h,在此条件下松茸胞外多糖提取量为0.412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向日葵茎髓多糖铁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向日葵茎髓多糖为原料、向日葵茎髓多糖铁产率和铁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反应时间及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的质量配比对向日葵茎髓多糖铁产率和铁含量的影响。结果:向日葵茎髓多糖铁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pH9、反应时间3h、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的质量配比3:1,向日葵茎髓多糖铁产率达1.26g/g,向日葵茎髓多糖铁中铁含量为22.82%。结论:所得向日葵茎髓多糖铁最佳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可靠、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