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用80%乙醇、95%甲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等溶剂分别提取南、北芡实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比较了不同提取物对体外清除DPPH.、羟自由基(.OH)及超氧自由基(O2-.)的效果,并利用GC-MS对南、北芡实抗氧化提取物中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溶剂的芡实提取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但能力存在差异。南芡95%甲醇提取物清除DPPH.能力最佳,而北芡正丁醇提取物清除能力最佳。二者80%乙醇和95%甲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GC-MS分析结果表明,南、北芡实抗氧化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不同,但均含有甾醇类和生育酚类化合物;另外还有多种含不饱和键的酰胺类、酯类等物质。南芡95%甲醇、80%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中生育酚类化合物和绝大部分甾醇含量高于北芡;北芡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生育酚含量高于南芡。  相似文献   

2.
以栀子渣为原料,利用二次回归正交实验对栀子渣油超临界CO2O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实验对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5℃、CO2O流速15 kg/h;有机溶剂萃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50℃、料液比1∶4.5、萃取时间240 min、原料水分含量4.0%。对两种制取方法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栀子渣油的品质比较可知,制取高品质的栀子渣油宜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  相似文献   

3.
设置了5个氮素浓度梯度(N0、N1、N2、N3、N4)、3个PEG(P0、P1、P2)浓度梯度以及2个CO2浓度(370±50 μmol·mol-1; 700±50 μmol·mol-1)水平的盆栽试验,探究了小麦幼苗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植株水分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幼苗株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生物量以及叶水势的最大值以及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作用均出现在处理N1P0; 而根长和根冠比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值也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 适宜养分条件下,高浓度CO2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同时高浓度CO2通过提高小麦幼苗叶水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浓度PEG胁迫的不利影响。因此,未来CO2浓度升高将对水肥条件好的小麦产生促进作用,可缓解轻度水分不足的不利影响,而对严重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王肖行 《中国油脂》2021,46(4):63-67
以美藤果油为研究对象,TBHQ为阳性对照,采用典型的体外抗氧化试验体系测定了美藤果油对DPPH·、·OH、O-2·的清除能力,Fe2+的螯合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用于评价美藤果油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美藤果油的体外抗氧化性能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美藤果油5种体外抗氧化指标的最大值分别为DPPH·清除率75.24%、·OH清除率95.26%、O-2·清除率92.57%、Fe2+螯合率92.17%和还原能力1.22;在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美藤果油对O-2·的清除能力和Fe2+的螯合能力优于TBHQ;美藤果油对DPPH·、·OH 和O-2·的清除能力以及Fe2+螯合能力的IC50分别为2.96、<0.01、0.20、2.77 mg/mL。研究结果表明美藤果油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蔡冬宝  施月  马娇  熊双丽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5):108-113,123
以抗坏血酸和叔丁基羟基茴香醚做阳性对照,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还原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ABTS+·)和总抗体外抗氧化模型,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高钙菜总黄酮各级分(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氯仿相和水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在各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中,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均随着黄酮浓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ABTS+·的清除能力最强,高达99.72%±0.10%,与抗坏血酸清除能力相近。乙酸乙酯相的·OH清除率、O2-·清除率、总抗氧化FRAP值、还原力及ABTS+·清除率要显著优于其它各萃取相,氯仿相的DPPH·清除率显著优于其它萃取相。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乙酸乙酯相抗氧化活性最佳。显色反应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初步判定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可能为黄酮醇类。高钙菜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良好的健康食品原料开发及利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风味蛋白酶制备元蘑蛋白肽的工艺条件,并分析蛋白肽分级组分氨基酸组成、红外结构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元蘑蛋白肽酶解条件;将元蘑蛋白肽按分子量大小分级为P1(<3.5 kDa)、P2(3.5~10.0 kDa)及P3(>10.0 kDa);分析3个组分氨基酸组成、红外光谱特征;分析DPPH·、ATBS+·、·OH等清除作用以及体外模拟胃肠消化作用。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制备元蘑蛋白肽的最佳条件为pH 7.6、酶解时间3.0 h、酶解温度42 ℃;3个组分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以及综合抗氧化效果最好的为大分子量的P3 组分(P<0.05);3个组分红外光谱峰形基本一致;通过体外模拟胃肠后3个组分活性基本没有变化。通过风味蛋白酶酶解并分级可以制得氨基酸含量丰富、性能稳定并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的元蘑蛋白肽;元蘑蛋白肽分子量越大,抗氧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修饰方法对油茶籽粕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硫酸酯化、羧甲基化及乙酰化3种方法对纯化的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分子修饰,以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COP。采用体外实验法,以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为指标,探究COP及其分子修饰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较低取代度的硫酸酯化修饰能提高COP对·OH、·O-2以及DPPH·的清除能力;高取代度的羧甲基化修饰能提高COP对·OH的清除能力,低取代度的羧甲基化修饰则能提高COP对DPPH·的清除能力;高取代度的乙酰化修饰COP对·OH和DPPH·的清除效果更好;羧甲基化修饰和乙酰化修饰COP均会削弱其对·O-2的清除能力。总之,适度的分子修饰能提高COP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杜丽娟  苏秀芳  梁翠君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1):221-225,233
本文以樱花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樱花叶总黄酮,确定樱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探究。樱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 g/mL,超声功率50 W,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50 min,此条件下,樱花叶总黄酮的得率高达14.74%。樱花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樱花叶总黄酮提取液的质量浓度越大,对·OH、DPPH·以及NaNO2的清除能力就越强。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对·OH的清除能力为79.12%,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94.60%,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1.4 mg/mL时,对NaNO2的清除能力为66.55%。由此可见,樱花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研究开发樱花叶总黄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乙醇-水提取物中桑叶黄酮纯度,该研究利用乙醇-无机盐双水相萃取技术对桑叶黄酮粗提物(mulberry flavone extract,MFE)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OH、ABTS+·、DPPH·和 O2-·清除率为指标,比较萃取前后的桑叶黄酮(mulberry leaves flavone 1、2,MLF1、MLF2)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双水相萃取体系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36%、硫酸铵质量分数17%、MFE添加量 5 mg/mL;上述条件下相比 R=1.84±0.17,分配系数 K=11.82±0.34,萃取率 Y=(95.74±0.58)%。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除O2-·清除能力略低于芦丁外,MLF2对·OH、ABTS+·、DPPH·清除率均高于芦丁,且MLF2的抗氧化活性指标均高于MLF1。综上所述,双水相萃取法可用于萃取桑叶黄酮,其抗氧化活性可有效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率,评价其抑菌和抗氧化能力。方法:以保山产辣木叶为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微波辅助提取辣木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9 (g/mL)、微波功率567 W、微波时间3.6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此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7.414±0.027)%。辣木叶总黄酮对DPPH·、ABTS+·和·OH的IC50值分别为0.024,0.014,0.051 mg/mL,分别为抗坏血酸的3.43,14.00,1.09倍。结论:辣木叶总黄酮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