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昆虫病毒多角体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一种包涵体,它具有保护病毒粒子的作用。研究昆虫病毒多角体蛋白的超微结构,对于进一步了解病毒的侵入和感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银纹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是我国大豆、十字花科蔬菜和某些香料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1979年与1983年我们曾分别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装配作了报导。  相似文献   

2.
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是我国中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以使该幼虫致死。该病毒为单粒包埋型的昆虫杆状病毒。作者曾对多粒包埋型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在体内的形态发生和装配过程作过详细的报告。近两年来,我们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该种新发现的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幼虫体内形态发生过程中的丝状纤维和核糖体等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AcMNPV诱导sf9细胞核内产生海绵状基质陈建国滕俊琳翟中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MNPV)属于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4.
斜纹夜蛾是粮食、棉花、油料和蔬菜等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能够使斜纹夜蛾幼虫发病而死亡,人们利用某些昆虫病毒防治害虫,已经收到显著的效益。本文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其宿主体内的装配进行了研究。从一系列不同的感染时间,分别对其发病幼虫的脂肪、气管、中肠等三种组织取材,按常规超薄切片法的程序处理,在LKB—2128型超薄切片机上切制,经染色后,于JEM—100C型电镜下观察,通过大量切片的分析,结果表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微机图象处理技术,对具有平移对称微观结构的生物样品能减少电子显微镜在高倍使用时的辐射损伤,得到更为清晰的图象。针对生物样品中存在的对称性常发生畸变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相关函数的处理方法。并用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蛋白质结构图象的增强与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子显微镜和图象计算机分析与处理,对经差速离心技术、分离、纯化的银纹夜蛾病毒核多角体结构蛋白质晶格进行了观察、分析与计算。待检测的蛋白质晶格再悬浮在1%葡萄糖溶液中,用1%PTA负染色后,和经病毒感染发病幼虫的气管和脂肪体的超薄切片,均在JEM-100C型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银纹夜蛾病毒核多角体结构蛋白质晶格厚度测出为102.8埃,而过去获得的斜纹夜蛾病毒核多角体结构蛋白质晶格厚度为142.8埃。它们的晶格间距分别为57.5埃与109.0埃,银纹夜蛾的蛋白质晶格孔间的距离,通过图象处理,并由计算机计算出平均值为83.318埃。在斜纹夜蛾幼虫气管细胞质内,发现许多丝状纤维,它与病毒多角体结构蛋白质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精细结构与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Ectropis obligua hypulina)又称拱拱虫、吊丝虫等,属鳞翅目尺蛾科,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危害较大,特别使春秋茶叶生产受到极大损失。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为我国首次发现(赵烨烽等人,1977年),而国外尚未见报导。同期并确认该杆状病毒可使茶尺蠖幼虫发病致死,1981年朱国凯,候建文等人对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宿主细胞病理等作了初步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利用该病毒对其害虫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同时又对该病毒的特性作了研究。本文应用电镜技术,报告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形态和精细结构,及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属鳞翅目,枯叶蛾科。由于食性杂,因而分布广,危害大,是林业、果树、园林的主要害虫之一。黄袍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MnNPV)对天幕毛虫幼虫有很强的致病力。感病幼虫,其体内形成大量的核型多角体和游离态病毒,可再次感染寄主幼虫形成流行性疾病的病原。Mn-NPV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杀虫剂。本文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MnNPV的形态及病毒粒子的细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从自然感病虫体及室内喂饲MnNPV的感病幼虫尸体的提取物中均观察到MnNPV,其形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云南家蚕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镜负染技术、观察、诊断家蚕病毒病、初步检测到两种家蚕主要病毒 CPV和NPV。家蚕病毒病在我国分布甚广、在传统性蚕病中所占比重约为 70~ 80 % ,目前有 4种主要病毒病 ,即质型多角体病毒 ( CPV)、核型多角体病毒 ( NPV)、传染性软化病毒病 ( IFV或 FV) ,浓核病毒 ( DNV) [1] 。在 4种病毒病中 ,质型多角体病毒危害尤为突出 ,约占病毒病的 75 %。材料与方法样品采自本院蚕蜂研究所试验场。采用负染色法 ,取病蚕中肠上皮细胞 ,经研磨得到病蚕汁液、应用漂浮法 ,2 %钼酸铵 ( p H6 .4)负染 ,将制备好的样品置于 JEM- 1 …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含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S段基因之重组病毒感染IPLBSF 21—AE细胞株研究其细胞病变并与野生型病毒ACNPV(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之细胞病变作为比较。重组病毒对细胞较具毒性,于感染细胞中,野生型与重组病毒所产生之子病毒大小与纤维状物质并无差异。但于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较易观察到具有二至三倍长的核蛋白质鞘。不同病毒感染的细胞以感染后期之差异较大。野生型病毒感染的细胞核内可见许多含有包埋体病毒的多角体(polyhedra),病毒形成团(virogenic stroma),以及累积之多角体被膜(图1)相反地,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并无多角体,但核内可见核蛋白质鞘及已披上被膜之核蛋白质鞘团,并可见明显的膜状构造包围核四周(图2),以及嵌于膜上直径约22nm的电子致密颗粒(图3),此结果证明了重组病毒合成之S蛋白并非以游离方式存在,而是嵌在膜构造内。  相似文献   

11.
东方对虾杆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装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东方对虾杆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装配张立人,张建红,陈棣华,肖莲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1974年美国Couch首次在桃红对虾的仔虾体内发现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981年Lightner第一次在斑节对虾体内发现杆状病毒。其后日本...  相似文献   

12.
透翅毒蛾多角体病毒病(Polyhedrosis disease)常发生于台湾初夏。如同其他种核多角体病毒,此病毒对透翅毒蛾族群动态扮演主要角色(Hostetter and Bell,1985)。此季节性之疾病的明显症状与其他昆虫之多角体病毒病相似(Mazzone,1985)。感染的幼虫先有下痢现象,甚至有脱肛发生,濒临死亡或已死的幼虫常倒悬树枝,然而濒临死亡或已死的蛹则体色变黑,停留在榕树叶的表面。  相似文献   

13.
几种大型病毒的冷冻蚀刻研究(痘苗病毒、山羊痘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在我国已有报导。本文拟报导三种中小型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形态发生过程。<1>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属弹状病毒科,有囊膜的病毒,大小70×170nm;<2>辜德毕斯病毒(sbv),属披盖病毒科,有囊膜的病毒,直径50—60nm;<3>人腺病毒,属腺病毒科,无囊膜的病毒,直径约70nm。在腺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核内,可观察到处于不同装配和成熟阶段的病毒粒子(图A、左不)。在VSV和sbv感染的宿主细胞质中和细胞质空泡内可观察到病毒核衣壳装配的过程,尤其在宿主细胞的表面更清楚地显示出病毒以出芽的方式向细胞外释放的各个细节。(图A  相似文献   

14.
腺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常常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关于腺病毒肺炎和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的观察,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而肺组织中巨细胞病毒形态的电镜观察,尚未见报导。我们结合病理组织学观察,对两例腺病毒肺炎婴儿尸检肺组织和一例全身性巨细胞包涵体病婴儿尸检肺组织材料,作了肺内病变的透射电镜观察,以阐明腺病毒在肺组织中的增殖状态、巨细胞包涵体及巨细胞病毒的特征,以及病毒性肺炎肺组  相似文献   

15.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Carwright等(1967)首先从猪流产的死胎脏器中分离到本病毒。Shahrabai等(1982)应用电镜做了病毒增殖的研究。国内潘雪珠等(1983)和侯世宽等(1983)也先后分离获得猪细小病毒。本文是有关猪细小病毒形态发生的报道。 PPV的形态发生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感染后24小时,在颗粒状包涵体的淡染区域或一旁开始出现电子密度较高的病毒颗粒团块(图1)。48小时以后,构成核内包涵体的颗粒状物质逐渐消失,但可观察到一个或数个由  相似文献   

16.
将暗场技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是近几年来生物电镜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1982年klotz报道了核酸分子的暗场技术后,这一方法逐渐得到了应用,其优点不仅在于操作简单、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增加样品的反差,良好地保存核酸分子的精细结构。我们对这项技术作了初步尝式,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取适量褐点粉灯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lphaea phasma NPV),分离的鱼类病毒和噬菌体三种病毒样品,先用0.05MNa_2CO_3处理APNPV,然后用二步释放法,将纯净的APNPV,HV和噬菌体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尿素中,使其蛋白外壳变性。将病毒核酸释放液用细胞色素C进行单分子膜展层,用火棉胶—碳膜的铜网沾取核酸。将部分铜网在无水乙醇中脱水后,进行铂钯金属旋转投影,用于电镜明场观察(见图1—3),而另一部分铜网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在寄主细胞中的复制郝宏京(中国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北京100094)应用电镜技术探讨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在寄主细胞内的复制过程。采用健康棉铃虫饲毒后不同时间取材、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直观地看到了棉铃虫CPV复制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核酸的分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我们设计了静电泳动制备核酸电镜样品的方案,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核酸溶液PH值在大于其等电点时,分子带大量的负电荷,在电介质纯水中,由于外加静电场的作用,就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进行泳动。我们采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RNA作为材料,分别将核酸样品稀释为0.5-1μg/ml的水溶液(pH7-7.5),将此溶液吸取50微升滴在光滑的蜡板上,形成半球形液珠。将蜡板移置于SBC-2喷镀仪的离子溅射钯和地之间,即平行板电极间。设上、下平行板间的距离为l,板间电压为V,加电压作用时间为t。分别以三个量中的两个量作为  相似文献   

19.
以人巨细胞病毒AD-169株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0分钟后,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吸附和穿透过程。感染后18小时,细胞核内出现包涵体。包涵体内有空心的核衣壳、含有病毒核心的核衣壳和二个同心园状的核衣壳。并见到病毒核心样物正在嵌入到核衣壳内的不同阶段形态(图1)。这提示核内包涵体是病毒复制和装配的场所。核内成束的小管状结构,其直径与核衣壳相同,可能是核衣壳结构蛋白或其前体物质的不稳定形态(图2)。胞浆包涵体内除含有成熟病毒和致密体外,尚有许多吞噬溶酶体,空泡和肿洚的内浆网、线粒体等。胞浆包涵体范围以外的胞质内细胞器基本正常,很少病毒颗粒和致密体(图  相似文献   

20.
粘虫痘病毒—长春株,是1980年从长春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粒虫幼虫,在感病虫体中发现的。供试粘虫,从田间捕捉,室内饲养,用添饲法接种病毒,15—20天后,感病虫体分别在变态中死亡。感病幼虫,行动迟缓,体节肿胀,对针刺反应迟纯或无反应,体壁变薄易破;感病蛹,体节变为深褐色,对刺激反应极为缓慢;感病成虫,体形较小,翅发育不健全,双翅折叠,不能展平,失去飞翔能力,虫尸体内容物为浓样。在感病初期,首先浸染脂肪细胞,进而侵入上皮组织的真皮细胞及气管基质上皮细胞,感染后期,细胞核膜破裂,包涵体充满整个细胞,随着细胞膜的破裂,包涵体则分散于血体腔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