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电镀非晶态镍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亚磷酸-镍盐体系制得光亮镍磷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电流密度,温度等对镀层性能和电流效率的影响,优选出分别获得最佳镀层耐蚀性,硬度和电流效率的工艺条件;分析了耐蚀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的形成原因,即在电镀过程中,镀层形成了类似Ni3P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刷镀技术,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光衍射仪等测式手段,对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组织结构,成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试验中确定非晶态镍磷合金刷镀液合理组成及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选择了合理的施镀及热处理工艺。成功地刷镀出含磷在7%-13%并可含有合金元素的多种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3.
钨对化学镀Ni-W-P合金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的化学镀工艺配方,获得了4种不同钨含量的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镀层.研究了钨含量对镀层结构、硬度及在5%H2SO4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镀层的结构受镀层中钨含量的影响较大,非晶态Ni-W-P三元合金镀层所需磷含量较非晶态Ni-P二元镀层所需磷含量要低,并且钨含量越高,所需磷含量越少;镀层硬度随镀层结构从非晶态→混晶态→纳米晶态转变而增加;镀层的耐蚀性随镀层中钨含量增加而变好,且非晶态镀层较混晶态和纳米晶态镀层更易形成钝化区.  相似文献   

4.
非晶态镍—钨—磷合金电沉积层的组织结构及耐蚀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非晶态镍-钨-磷合金镀层由于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而被广泛用作材料的防护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及腐蚀介质浸泡试验研究了镍-钨-磷合金电镀层的组织结构,成分及耐蚀性。试验发现,所得合金镀层呈非晶态。进行热处理,当温度达300℃以上时,镀层开始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化;当加热至400℃以上,镀层已完全转变为晶态结构,腐蚀试验发现,镍-钨-磷合金镀层在85%H3PO4、10%H2SO4、20%H  相似文献   

5.
电镀镍-磷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欢  王为 《电镀与精饰》2007,29(3):28-31
对电沉积镍-磷合金的工艺与性能进行了综述,包括镀液成分、镀覆条件、阳极组成等工艺条件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合金镀层的物相结构、非晶态与晶态之间的转化和不同成分的镀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非晶态镍磷合金电刷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刷镀技术,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光衍射仪等测试手段,对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组织结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定了非晶态镍磷合金液的组成。  相似文献   

7.
全光亮化学镀镍磷合金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全光亮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光亮剂对磷的沉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镀层中的磷含量。光亮剂的添加使镀液出光速度快、镀层光亮均匀,可以获得全光亮的镍磷合金镀层。扫描电镜和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高磷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测试表明,镍-磷合金镀层的硬度介于290~490HV之间,且随光亮剂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镀层磨损率在0 00396~0 00498mg/(cm2·h)之间。镀液中光亮剂含量为2mL/L时,所得镀层在10%的HCl介质中腐蚀率最低为0 0002mg/cm2·h。  相似文献   

8.
电镀镍-磷合金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镍-磷合金镀层的特性及热处理、溶液组成、操作条件等对镀层结构和物性的影响,介绍了电镀镍-磷合金的维护与管理方法,不良镀层的退除方法及影响镍-磷合金镀层硬度及耐蚀性的因素。此外,还介绍了一种较为成熟的该合金的电镀工艺。  相似文献   

9.
镍-钨-碳化硅非晶复合刷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非晶态镍-钨合金镀层的硬度,耐磨和耐蚀性能,在镍-钨刷镀液中加入适量碳化硅微粒,共沉积制得含碳化硅26.0-21.3%(质量分数)的非晶态镍-钨-碳化硅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所得镍-钨-碳化硅镀层的结构,研究了镀层中碳化硅含量,热处理温度复合镀层硬度,耐磨性和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的弥散强化作用和热处理能显著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和抗高温氧化性。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镍-铜-磷三元合金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提高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的性能及获得多种性能的合金镀层以拓宽其应用范围。在化学镀镍-磷合金液中加入硫酸铜制得镍-铜-磷三元合金。研究了镀液中硫酸镍、次磷酸钠、柠檬酸钠、硫酸铜、稳定剂、光亮剂的含量以及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合金镀层的外观、沉积速度及铜含量的影响。通过5%氯化钠溶液和10%硫酸溶液浸泡试验比较了所得镍-铜-磷合金镀层与镍-磷合金镀层以及前人制得的镍-磷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同时比较了上述镀层的其它性能。结果表明,所得镍-铜-磷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外观、结合力、孔隙率、沉积速度、硬度和耐磨性等性能优于镍-磷合金及前人制得的镍-铜-磷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WC纳米微粒的添加量对镀层中微粒含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发现,纳米微粒镀层的硬度随着镀层中WC纳米微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测量(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发现其耐蚀性能要优于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Ni-P合金镀层和Ni-Cu-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及硬度。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对两种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i-P合金镀层相比,Ni-Cu-P合金镀层表面更加致密,耐蚀性更好;当热处理温度为200~300℃时,Ni-P合金镀层和Ni-Cu-P合金镀层的硬度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Ni-P合金镀层和Ni-Cu-P合金镀层的硬度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化学镀Ni-Sn-P合金镀层耐蚀性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化学镀Ni-Sn-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并同高磷Ni-P合金(11.9wt%P)镀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Sn-P合金镀层孔隙率低,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中的耐蚀性优于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4.
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和脉冲电镀锌-镍合金组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考察了镁合金化学镀N i-P合金和电镀锌-镍合金组合镀层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组合镀层表面均匀、致密、无明显缺陷。采用电化学测试系统对组合镀层进行了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镀层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在腐蚀介质中,电镀锌-镍合金层首先发生腐蚀,之后发生化学镀镍层的腐蚀,电镀锌-镍合金层不仅对化学镀镍底层的腐蚀起到机械保护作用,还作为牺牲阳极起到电化学保护作用,因此延缓了腐蚀介质对镁合金基体的腐蚀。  相似文献   

15.
氮化硼微粒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立方氮化硼微粒表面镀覆一层连续、均匀的Ni-P合金镀层.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镀覆的是非晶态Ni-P合金镀层,镀层P的质量分数在13.09%,属于高磷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6.
在由硫酸镍31g/L、次磷酸钠22g/L、乙醇酸30g/L、乙酸钠13g/L、二甲胺0.8g/L、全氟乙基碘化铵0.1g/L及重晶石(即硫酸钡)0~25g/L组成的稳定镀液中,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低碳钢上制备了Ni-P-BaSO4复合镀层.其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进行分析,耐蚀性以动电位极化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镍-磷合金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硝酸溶解从基体剥离下来的镍-磷合金镀层试样,以基体匹配法配制系列校准曲线溶液,选择213.617nm作为磷的分析谱线,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镍-磷合金镀层中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能够满足镍-磷合金镀层的常规和快速检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五种化学镀工艺制备了Ni-P合金镀层。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比较镀层的耐均匀腐蚀性能,用溶液浇浸法测定了镀层的耐孔蚀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研究镀层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工艺2制备的镀层具有较高的耐均匀腐蚀和耐孔蚀性能,属于非晶和微晶组成的混晶结构。并对该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非晶Ni-P合金镀层对304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配方制备非晶Ni-P合金镀层,并对其结构和耐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Ni-P合金镀层表面平整,P的质量分数为10.72%;非晶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优于304不锈钢的,接近耐腐蚀材料等级;非晶Ni-P合金镀层的应力腐蚀敏感指数更低,起到较好的机械隔离和电化学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崔以刚 《电镀与环保》2020,(1):31-32,33
在机械传动轴用40Cr钢基体上制备了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并对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厚度、表面粗糙度、结构、表面形貌及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属于立方结构,结晶度较好;化学镀Ni-P合金镀层表面呈现出均匀、致密的颗粒状形貌,厚度约为6.5 pm;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一0.305 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36.72 ptA/cm2,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