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4-二[2-(吡啶基)-1,3,4-(噁)二唑基]苯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水生  张淑萍  杨松  邵思常 《化学试剂》2007,29(7):418-420,436
利用双二酰肼的脱水化反应制备了两种新颖对称双二噁唑。通过IR、1HNMR、MS及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此双噁二唑化合物在溶剂DMF中浓度为1×10-7mol/L时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DMF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310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在364和383 nm。  相似文献   

2.
通过4-硝基邻苯二甲腈先成环,后修饰的合成步骤,得到对咪唑苯甲醛与酞菁环通过希夫碱基团直接桥连的β-四(4-咪唑基苯基)亚氨酞菁锌(SPc)。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其结构,进行了紫外可见光和荧光光谱测试。研究发现SPc在吡啶中溶解性最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SPc分子间没有聚集行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浓度成正比。SPc在DMF溶液中紫外-可见光吸收峰Q带位于693 nm,与无取代酞菁锌相比,Q带红移了26 nm。445 nm激发波长下,荧光发射波长为560 nm。  相似文献   

3.
磷光配体3-[4-(2-吡啶基)苯基]-9-(4-氟苯基)-9H-咔唑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溴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Gomberg-Bachmann偶联、硼酸化反应得到4-(2-吡啶基)苯硼酸;再与对氟苯基取代的咔唑,通过四(三苯基磷)钯催化,于90℃进行Suzuki偶联合成出标题磷光配体,收率82.03%。对目标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并测得它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由于受咔唑基团的影响,磷光配体最大吸收峰波长红移56 nm,且吸收的强度增加,Stokes位移154 nm,相对荧光量子效率为0.17。  相似文献   

4.
以1,1′-联-2-萘酚为原料,经过丙炔化成醚反应和两次Click反应,制备了两个不对称双-1,2,3-三氮唑类化合物A和B,用1H NMR和13C NMR对化合物A和B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性质和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荧光光谱相似,但紫外吸收强度和荧光强度不同。其中化合物A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40~290 nm,其荧光发射光谱在390~440 nm有三个发射峰;化合物B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m,其荧光发射光谱在370 nm有一个发射峰。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具有典型D-A-D型共轭结构的反式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DCHO)的合成。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双光子荧光光谱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在800 nm的飞秒脉冲激光激发下,标题化合物发出很强的绿色上转换荧光。化合物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的最大吸收波长、单光子发射波长、最大双光子荧光波长、荧光量子产率、双光子吸收系数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是393 nm、470 nm、475 nm、0.12、0.8 cm/GW、270 GM。这些数据表明,对位甲氧基的D-A-D型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能,DCHO是双光子荧光显微与成像应用的一个良好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的N,N-二酰基肼在SOCl_2作用下脱水环化.合成了6个1,4-二(2′-芳基-1′,3′,4′-二唑基)-1,3-丁二烯类化合物,通过 ~1HNMR、FT-IR和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 336~350 nm出现最大吸收,发射强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峰出现在390~477 nm,是一类稳定的蓝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具有典型D-A-D型共轭结构的反式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DCHO)的合成.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双光子荧光光谱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在800 nm的飞秒脉冲激光激发下,标题化合物发出很强的绿色上转换荧光.化合物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的最大吸收波长、单光子发射波长、最大双光子荧光波长、荧光量子产率、双光子吸收系数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是393 nm、470 nm、475 nm、0.12、0.8 cm/GW、270 GM.这些数据表明,对位甲氧基的D-A-D型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能,DCHO是双光子荧光显微与成像应用的一个良好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1种新型1,8-萘二甲酰亚胺类荧光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能。利用紫外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测定了这两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得到最大吸收波长、最大激发波长、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并以硫酸奎宁的0.5mol/l硫酸水溶液为参比标准,测定了各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浓度、溶荆对荧光性能的影响、以及化合物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8-萘酰亚胺粪化合物随着浓度的增大,荧光光谱发生红移,且斯托克斯位移增大。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斯托克斯位移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在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4-位引入笨并呋喃取代基后,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红移70nm~100nm,斯托克斯位移增大20nm~50nm,荧光量子产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具有典型D-A-D型共轭结构的反式2,5-二氰基-1,4-二(3′,4′,5′-三甲氧基苯乙烯基)苯(TMOS)的合成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双光子荧光光谱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在800 nm的飞秒脉冲激光激发下,目标化合物发出很强的黄绿色上转换荧光。TMOS的最大吸收波长、单光子荧光波长、双光子荧光波长、荧光量子产率、双光子吸收系数、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及双光子荧光寿命分别是395 nm、523 nm5、26 nm、0.26、1.2 cm.GW-14、05 GM、230 ps。这些数据表明对位甲氧基的D-A-D型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能,TMOS是细胞中DNA双光子荧光显微与成像应用的良好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3个2,6-二(2'-芳基-1',3',4'-(噁)二唑基)吡啶化合物,用1HNMR、FT-I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目标化合物在278~309 nm出现最大吸收峰;荧光光谱表明:目标化合物在DMF溶液中发射强的紫色荧光,在364~398 nm出现最大发射峰;固体发射强的紫蓝色荧光,在376~414 nm出现最大发射峰.  相似文献   

11.
罗桂林  肖尊宏  张林 《化学试剂》2011,33(5):451-452,456
用乙腈、无水乙醇、肉桂醛等化合物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1HNMR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结构,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探讨了这种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在37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此合物在410-480 nm发出较强蓝光,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蓝光光转换剂应用到农膜中.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具有典型D-A-D型共轭结构的反式2,5-二氰基-1,4-二(3′,4′,5′-三甲氧基苯乙烯基)苯(TMOS)的合成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双光子荧光光谱及双光子吸收截面.在800 nm的飞秒脉冲激光激发下,目标化合物发出很强的黄绿色上转换荧光.TMOS的最大吸收波长、单光子荧光波长、双光子荧光波长、荧光量子产率、双光子吸收系数、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及双光子荧光寿命分别是395 nm、523 nm、526 nm、0.26、1.2 cm·GW-1、405 GM、230 ps.这些数据表明对位甲氧基的D-A-D型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能,TMOS是细胞中DNA双光子荧光显微与成像应用的良好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邻苯二胺和丙二酸为原料,在3 mol/L盐酸催化下合成双(1H-苯并咪唑-2-基)甲烷中间体,然后与月桂醛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双苯并咪唑衍生物——1,1-双(1H-苯并咪唑-2-基)-1-十三碳烯。利用元素分析、FTIR和~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常规碱催化剂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并通过UVVis和荧光光谱(FL)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六氢吡啶催化效果最好,产物收率可达76.33%。目标化合物在243、315和361 nm 3处有紫外吸收峰,可有效覆盖日光紫外线UVA和UVB波段;目标化合物溶液在λem=464.5 nm处有蓝紫色荧光,固体薄膜在λ_(em)=476.5 nm处有蓝紫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为0.47。标题化合物荧光增白效果与常用荧光增白剂VBL相当。  相似文献   

14.
以苯并咪唑胺为原料,通过与2,4-二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利用IR和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加入,使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对Zn2+的识别能力最佳,具有较强的专一识别能力和抗干扰性,其荧光检出限为3.5×10-7 mol/L。同时,通过核磁滴定法对目标化合物和Zn2+的配位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乙醇溶液中制备出ZnO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对合成量子点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nO量子点的荧光光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较弱较窄的紫外荧光峰(346 nm),另一是较强较宽的可见荧光发射峰(510 nm)(λex=329 nm);在反应温度为40℃、ZnAc_2与LiOH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得到的ZnO量子点的发光性能最佳,此时能产生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6.
刘鸿  朱国柱  范开文 《陕西化工》2012,(9):1567-1569,1574
合成了三种含偶氮苯8-羟基喹啉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及热分析,确定了三种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RE=Sm,Eu,La),三种配合物在550~650 nm都能产生荧光,峰值(λmax)分别为569,559,552 nm。  相似文献   

17.
以2-甲基-8-苯并咪唑基喹啉和4-甲酰基三苯胺为反应物,合成了硼氟荧光染料,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及荧光光谱测试表明,染料在非极性溶剂(甲苯)中的Stokes位移为96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638;在极性溶剂(甲醇)中的Stokes位移为162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003;在固态下呈现较强的荧光,Stokes位移为178 nm。  相似文献   

18.
以2,2'-联吡啶和N,N-二苯基-4-溴苯胺为原料,通过氧化、硝化、溴化、脱氧、Suzuki偶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得它在无水乙醇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9.
黄海平  梅光泉焦庆 《化学试剂》2007,29(6):321-323,326
合成了一种含蒽环的荧光性烯醇化合物——9,10-蒽-3,3′-双(1,3-戊二烯-2,4-二醇),采用核磁共振谱、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水杨醛、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香豆素-3-羧酸乙酯,进而合成香豆素的重要衍生物香豆素-3-羧酸,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溶剂极性、溶液酸度及溶剂中甲醇含量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计算了荧光量子产率,得出香豆素-3-羧酸为弱荧光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