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构建考虑碳减排投资的废钢铁再制造企业利润最大化模型,求解得到最优生产量和碳减排投资量,基于模型分析得到了最优生产决策和最优减排投资决策的一些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碳价、碳限额和碳减排投资额对废钢铁再制造企业利润和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背景下,废钢铁再制造企业进行碳减排投资有利于增加利润,减少碳排放量;当碳减排收益一定时,废钢铁再制造企业引入碳排放投资效率高的碳投资减排方式有利于实现利润和碳排放同时优化;提高碳价会促进废钢铁再制造企业积极采取碳减排投资措施,合理的碳限额可以有效减少废钢铁再制造企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在碳限额交易政策及消费者低碳偏好条件下,针对两个制造商(一个碳减排、一个不进行碳减排)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分析了碳限额及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对产品零售价和最优碳减排量的影响,并利用Shapley值法协调供应链。研究发现:最优碳减排量、产品零售价不仅依赖于碳限额和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还与初始碳排放量相关;清洁型制造商最优碳排放量为零;政府应该实行差异化碳限额交易政策,对于中间型及轻污染型制造商应该适当降低碳限额,对于重污染型制造商应该适当提高碳限额并给予企业碳减排补贴;对于清洁型及中间型制造商,政府应该提供低碳消费补贴;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节能环保宣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碳限额及交易下考虑低碳补贴和零售商低碳宣传的双渠道供应链联合减排策略问题,构建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双渠道供应链,分别建立碳减排补贴与低碳宣传的双渠道供应链集中式决策模型以及无碳减排补贴且无低碳宣传成本分摊、有碳减排补贴但无低碳宣传成本分摊、碳减排补贴且低碳宣传成本分摊的双渠道供应链分散式决策模型,分析其最优决策,并指出政府碳减排补贴、碳减排成本和低碳宣传成本分摊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限额及交易下,最优碳减排率、最优低碳宣传水平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政府补贴比例、低碳偏好对需求的影响系数、低碳宣传对线上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系数、低碳宣传对线下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系数都成正向变化关系;最优碳减排率、最优低碳宣传水平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低碳宣传成本系数、最优碳减排成本系数成反向变化关系;最优碳减排率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正向变化关系,而最优低碳宣传水平、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琴  张惠珍  魏欣  邓歆乐 《包装工程》2023,44(17):220-228
目的 针对低碳背景下带模糊需求的低碳多式联运规划问题(Low-carbon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Problem with Fuzzy Demand, LCMTPP-FD),以成本最小化构建数学模型。同时,结合现有的强制碳排放、碳税、碳交易和碳补偿等政策对LCMTPP-FD进行模型转换,研究不同低碳政策对物流成本和碳排放量的影响。方法 主要根据模型的特征,设计一种t分布麻雀搜索算法,对不同低碳政策下的模型进行求解,将迭代次数作为t分布的自由度来提高麻雀算法的性能。结果 将改进算法及多个模型应用于实际运输案例中,改进的麻雀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优解,并且在强制碳排放下碳排放量最少为9 522.28,在碳交易和碳补偿政策下成本分别降低了11.41%、17.24%。结论 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搜索能力。强制碳排放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碳交易和碳补偿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适合于低碳运输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能源互补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是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新能源消纳的有效载体。在技术层面,通过碳捕集电厂(carbon capture power plant,CCPP)和电转气(power-to-gas,P2G)装置来实现CO2的循环利用,建立碳捕集电厂-电转气耦合模型,并在负荷侧引入考虑用户满意度的价格型需求响应模型;在低碳政策方面,将阶梯型碳交易机制引入VPP,对碳排放进行约束。然后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VPP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通过设置不同调度场景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在VPP低碳经济运行方面的有效性,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探究阶梯碳交易参数对VPP碳排放量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VPP进行低碳经济调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碳排放政策下模糊需求的路径优化问题,在综合考虑运输成本、转运成本、时间成本及碳排放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区间的鲁棒优化模型,并在强制碳排放、碳税、碳交易以及碳补偿政策下对模型进行低碳转换,采用基于蒙特卡洛采样的灾变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以具有15个节点的多式联运网络进行算例研究,比较不同低碳政策下多式联运总成本和碳排放量,并分析不确定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需求鲁棒性的最大保守值的合理设置有助于引导企业运输决策;碳补偿、碳税、碳交易和强制碳排放政策的减排力度逐步减弱;选择不同的碳排放政策并调节最大保守值可以达到控制碳排放且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碳排放政策下模糊需求的路径优化问题,在综合考虑运输成本、转运成本、时间成本及碳排放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区间的鲁棒优化模型,并在强制碳排放、碳税、碳交易以及碳补偿政策下对模型进行低碳转换,采用基于蒙特卡洛采样的灾变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以具有15个节点的多式联运网络进行算例研究,比较不同低碳政策下多式联运总成本和碳排放量,并分析不确定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需求鲁棒性的最大保守值的合理设置有助于引导企业运输决策;碳补偿、碳税、碳交易和强制碳排放政策的减排力度逐步减弱;选择不同的碳排放政策并调节最大保守值可以达到控制碳排放且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易变质产品供应链,在低碳供应链中引入碳限额与交易机制,探讨考虑碳排放影响的生产库存控制策略,分析影响生产库存控制策略的因素,构建经济生产批量优化模型,通过算例讨论碳限额、碳价与变质率对供应链总成本、经济生产批量及总碳排放量的影响规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易变质产品供应链,在低碳供应链中引入碳限额与交易机制,探讨考虑碳排放影响的生产库存控制策略,分析影响生产库存控制策略的因素,构建经济生产批量优化模型,通过算例讨论碳限额、碳价与变质率对供应链总成本、经济生产批量及总碳排放量的影响规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碳排放约束情境下,研究生鲜农产品订购与保鲜策略。首先,度量订购与保鲜中的碳排放,构建碳排放约束下考虑保鲜的生鲜农产品订购模型,模型中以碳强度为减排衡量指标。其次,分析保鲜因子对碳排放量、最优服务率的影响,分别研究碳排放最小和碳强度最小的订购与保鲜策略,证明碳强度最小时最优订购与保鲜策略的唯一存在性,得出实现生鲜农产品零售企业碳强度最小的条件。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与理论的有效性,探讨变质率、碳价和碳限额对订购与保鲜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限额确定时,提高碳价后碳强度增大,订购周期缩短;当碳价确定时,碳强度随碳限额的增加而降低,但碳强度变化不影响保鲜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对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的影响,分别构建基于配额和基于排放量两种抵消机制的生产决策优化模型。分析抵消上限、再制造品接受度对产量、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抵消机制会提高新品产量并降低再制造品产量,增加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以上变化幅度随抵消上限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再制造品接受度较高时,最优解对抵消上限变化更敏感。政府应将抵消上限设定在低水平且谨慎调整,可通过适度牺牲企业利润提高社会福利。拥有高配额的企业在配额机制下运作更具效益,反之在排放量机制下更优。  相似文献   

12.
蔡东  胡七丹  郭春香 《工业工程》2019,22(5):133-140
来自市场和政府的压力迫使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完成减排目标。因此,在碳交易且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制造商低碳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和政府的激励合约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时,通过激励合约的设计,政府可以观察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实现最优激励;激励合约有效提高了制造商技术创新的动力,得出了制造商最优决策及影响因素;提出制造商和政府要通过广告、政策等方式努力提高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Supply-chain-based organisations are nowadays facing intense pressure to abide to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while they are striving to be responsive to customers’ needs at the least cost possible. As supply chain activities are among the top contributors to carbon emissions, several recent research work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carbon regulation policies o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integrate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models for the one-vendor one-buyer supply chain problem under a vendor managed consignment inventory (VMCI) arrangement. Through the developed models, we study the impacts of two carbon reduction policies, namely carbon cap and carbon tax policies, on supply chain wide costs and carbon emissions. We first provide a much simpler and more compact formulation for the basic single-vendor single-buyer supply chain under VMCI agreement. We also present an environmental-based VMCI model where reduc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is considered as the only objective function. We then extend these two basic models to include each of the two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policies. We identify structural properties for the optimal solutions of the two hybri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models and propose algorithms to generate optimal solu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reduction policies, through carbon cap and carbon tax, may call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vendor’s production and buyer’s delivery quantities to reduce carbon footprint without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operational costs.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衡量冷链物流的碳足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冷链物流碳足迹的系统方法并构建了冷链物流系统碳足迹模型。研究以香蕉全程冷链物流碳足迹问题展开实证分析,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法、投入产出法、碳排放系数法界定冷链物流不同流通环节碳足迹的核算范围,测算了生产、采收处理、预冷及冷藏运输、贮藏、配送作业和终端销售等各环节所产生的碳足迹;运用实际案例对模型优化求解。在本案例中,当系统总成本为354.74万元,对应的系统总碳足迹为148.62 t;当系统总成本为369.21万元时,对应的系统总碳足迹为145.21 t。对冷链物流碳足迹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碳税的增加能使系统总成本最大程度增加0.8%,而腐损率的上升可使系统总成本和碳足迹以相同的趋势增加约35%,说明该模型可有效测算冷链物流活动中的碳足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资金约束下制造/再制造企业考虑碳配额质押融资的生产减排决策问题,构建了资金约束时不融资和进行碳配额质押融资两种利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自有资金及减排效用参数对产量、碳排放量和总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行碳配额质押融资能提高产量增加利润,但也可能导致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企业减排能力与减排效用积累量正相关,资金不足时不融资减排效用积累值较小,选择融资可以为企业未来生产减排实现共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荔枝全程冷链物流碳足迹测算分析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系统衡量双渠道流通模式下荔枝全程冷链物流的碳排放问题,构建一种计算碳足迹模型,以衡量该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并对其展开实证研究。方法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法,测算批发商开设的双渠道流通模式的荔枝采后预冷、流通加工、冷藏运输、贮存、配送、销售以及终端消费者等各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并借助Matlab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在设定参数的条件下,以及考虑碳排放的情况下,分别以总成本最小和总碳排放量最小进行运算。结果通过实证可知,总成本均为407.34万元,总碳排放量均为223.14t。通过对断链情况下的荔枝双渠道流通模式碳足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荔枝在断链的流通模式下的总成本为453.99万元,碳排放量为225.71 t;通过对不同包装下的腐损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考虑碳排放情况下,腐损率从0上升到30%时,碳排放量上升了4%。结论该模型能有效衡量双渠道流通模式下荔枝全程冷链物流活动的碳足迹,为荔枝运用全程冷链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协同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is to optimize firms’ operation decisions in business practic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green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a green VMI) model with a supplier and a manufacturer under a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 The proposed model integrates both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goals under a carbon emissions constraint, and then the members’ optimal decisions are obtained. Comparing this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VMI model, this paper finds that, in the green VMI model, whether the supplier should sell or buy carbon credit depends on the carbon cap. Further, the impacts of the carbon cap and the carbon emissions factors on the optimal decisions, the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total costs in the supply chain are examined analytically. Finally,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after introducing the carbon trading mechanism, the VMI model could increase the total cost of the supply chain under some specified set of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政策对于供应链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单个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供应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强制排放和碳税两种碳排放政策。利用模型仿真,分析两种排放政策对于供应商、销售商及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强制排放模型中,不同的碳排放额度会使销售商选择不同的订货周期,发现合理的排放额度才能引导供应链双方降低排放,否则不仅达不到减排的目的,反而影响供应链效率;而在碳税模型中,提高碳税税率虽然会使政府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实际上可能带来供应链总成本的上升和碳排放的增加,需要合理制定碳税税率引导绿色供应链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想  闵德权  张祺 《包装工程》2022,43(7):160-169
目的 降低冷链物流配送成本的同时,保证客户体验及碳排放达到企业要求。方法 综合考虑运输距离、客户软时间窗约束、碳排放、生鲜变质等因素,以制冷成本及对配送时间惩罚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最低、碳排放量最低、生鲜产品新鲜度最高为目标,建立多目标生鲜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并设计模拟退火算法,以北京某冷链物流企业为例进行求解验证。结果 得出生鲜配送方案,通过配送模式对比表明多中心半开放式在降本和缩短路径长度方面更具优势,其中运输总费用和车辆行驶总距离相比于单中心独立配送模式分别降低了8.41%和36.36%。结论 需求不确定下,合理决策路由可在达到企业对生鲜产品新鲜度及碳排放标准的同时,有效降低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交易者,由于在碳核查中大量使用缺省数据,造成排放量数据可信度下降,并且企业排放量数据的不确定度未曾评估.在对3个行业的6家企业进行了碳排放量实测后,使用蒙特卡罗法(MCM)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对采用缺省值、实测值及两者组合计算得到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研究.6家企业的平均计算结果表明,与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