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灼娟  周倩  杨志强 《中国调味品》2023,(3):199-203+215
以黑皮鸡枞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研究复合酶法提取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分别考察复合酶比例、液料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评价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黑皮鸡枞菌多糖提取条件确定为:以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为4∶3∶3制备复合酶,复合酶添加量3.0%,液料比47∶1 (mL/g),酶解温度54℃,酶解pH 7.5,酶解时间73 min,此时,多糖提取率达18.75%。黑皮鸡枞菌多糖浓度为4.0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93.44%、47.58%,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复合酶提取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多糖提取率及抗氧化活性。该方法可以为黑皮鸡枞菌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鸡枞菌为试材,利用超声波与微波协同提取鸡枞菌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料液比、微波功率、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鸡枞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鸡枞菌多糖对·OH、DPPH·、O2·和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 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鸡枞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l∶...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鸡枞菌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鸡枞菌多糖提取工艺.以鸡枞菌多糖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浸提温度、时间、液固比、提取次数对鸡枞菌多糖提取的影响,然后根据中心组合( Box-Benhnken)原理采用三水平三因素的分析法,依据回归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鸡枞菌多糖提取率为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优化得到鸡枞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7℃、提取时间2.9h、水料比31∶1(mL/g),多糖最大提取率达16.88%.  相似文献   

4.
目的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皮鸡枞菌(Oudemansiella raphanipes)多糖的工艺。方法 以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黑皮鸡枞菌中提取多糖,以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时间和碱浓度作为单因素变量,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确定超声波提取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乙醇分级法黑皮鸡枞菌多糖进行乙醇分级,并对分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黑皮鸡枞菌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51.8 W、超声时间102.0 min和碱浓度0.05 mol/L,在此条件下,黑皮鸡枞菌多糖提取率最高,达到15.40% ± 0.20%,与响应面预测值16.02%相近。此外,5种乙醇分级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响应面模型是成功的、可行的,80%以上分级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最强,80%分级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正交法优化黑皮鸡枞菌的多糖提取率,为其深加工和多糖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皮鸡枞菌多糖提取中的醇洗工艺条件,然后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水提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每1 g黑皮鸡枞菌粉加入25 m L水浸润,并调整乙醇体积浓度为80%,超声30 min,洗涤1次,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的残渣加50 m L去离子水,在沸水中提取30 min,反复提取3次,测定合并液的多糖含量,最终多糖提取率达到92.21%,该工艺简单,无有机溶剂,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再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组合,研究了野生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黑皮鸡枞菌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3.9 h、水料比26︰1(m L/g)。在此工艺条件下,野生黑皮鸡枞菌多糖得率为26.72%。  相似文献   

7.
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鸡枞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3个因素对该菌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黄鸡枞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其多糖得率可达4.7%,为改善黄鸡枞多糖的提取方法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鸡枞菌(Collybia albuminosa)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产量,以鸡枞菌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鸡枞菌发酵产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胞外多糖产量较大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麦芽糖6%,酵母提取粉1.5%,KH2PO4 0.1%,MgSO4·7H2O 0.05%,维生素B1 0.001%,接种量6%,装液量150 mL/300 mL,种龄5 d,发酵时间7 d。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671.57 μg/mL。质量浓度为1.2 mg/mL的鸡枞菌胞外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7.18%、95.74%、80.04%。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鸡枞菌多糖的工艺条件,并进一步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波作用时间、温度及液固比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鸡枞菌多糖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作用时间36min、温度41℃、液固比37∶1时,可得最大多糖提取率,预测值为6.36%,与验证值(6.32%)基本一致。鸡枞菌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及DPPH自由基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地测定了鸡枞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方法:采用各营养成分的国标及常用方法进行实验。结果:鸡枞菌子实体中粗蛋白、总糖、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32.82%、26.79%、4.40%、6.38%、7.02%、13.08%;经脱色、脱蛋白后鸡枞菌粗多糖得率达3%,多糖相对分子量(Mp)分别为15762、724871、18251u;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28.51%,包含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82%,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营养指数分别为87、70、74.78、24.54。结论:鸡枞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的食用菌,其营养价值很高,也含有多糖等具药理作用的成分,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鸡枞菌,对鸡枞菌进行深加工,采用鸡枞菌和食用油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加热制作鸡枞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食用油品种、香辛料、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以及鸡枞菌与食用油的比例等因素对鸡枞油品质的影响,得出制作鸡枞油的最优条件为:选用大豆色拉油,添加香辛料,浸提温度140℃,浸提时间4.5 min,鸡枞菌与油的比例1∶6。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在鸡枞菌多糖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对超声波在鸡枞菌多糖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鸡枞菌用10倍水复水后,用100W的超声波处理10 min,再在80℃的恒温水浴提取120 min,90%乙醇沉淀,其多糖得率为19.78%,比未超声波处理的传统提取法其得率有所提高.采用Sevage法对粗多糖进行提纯,提纯后多糖质量分数为87.23%,比未提纯提高8.47个百分点,说明该法对提纯多糖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书来  刘学文 《中国调味品》2011,36(4):56-58,65
为研究鸡枞菌复合调味料的制备工艺和配方,采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鸡枞菌,经真空浓缩、干燥等步骤制备鸡枞菌粉;以鸡枞菌粉为基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优化复合调味料的配方.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水解条件下,鸡枞菌蛋白质的水解度达35.38%;鸡枞菌复合调味料的优化配方为:以鸡枞菌粉为基料,添加鸡肉粉3%,蔗糖6%,胡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考察菌丝体发酵条件下,黑皮鸡枞菌的富硒规律及菌丝体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菌丝体干重、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硒利用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分别考察外源硒浓度和发酵条件对黑皮鸡枞菌菌丝体发酵富硒的影响。以3种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菌丝体多糖及富硒菌丝体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黑皮鸡枞菌菌丝体富硒的最佳条件为:硒元素添加量5 mg/L,发酵温度25℃,装液量250 mL,发酵起始pH 7.0。在该条件下,黑皮鸡枞菌的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含量、硒利用率分别为(7.68±0.48)g/L、(3.82±0.24)%和9.22%。当富硒菌丝体多糖浓度为0.7 mg/L时,其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9.05±1.94)%、(52.43±3.05)%和(63.87±2.95)%。结论 低浓度硒(5~10 mg/L)可以促进菌丝体生长及菌丝体多糖的累积,但高浓度硒(≥15 mg/L)会对菌丝体生长和菌丝体多糖累积产生抑制。硒利用率主要受菌丝体产量影响。通过富硒培养,可以提高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鸡枞菌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鸡枞菌中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鸡枞菌中分离并鉴定出5种脂肪酸,分别为月桂酸(35.2%),肉豆蔻酸(23.2%)、十五烷酸(11.0%)、棕榈酸(12.3%);亚油酸(18.3%),其中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1.7%。为鸡枞菌的营养价值评价和食品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黑皮鸡枞为试验材料,以黑皮鸡枞多糖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首先对超声波法提取多糖的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超声波功率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一步对黑皮鸡枞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黑皮鸡枞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g/m L),提取时间40 min,温度为85℃,超声波功率160 W,在此条件下,黑皮鸡枞多糖提取得率为7.9%。  相似文献   

17.
鸡枞酱的研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尚勤  韦伟 《中国调味品》2006,(8):16-18,24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鸡枞菌,对鸡枞菌进行深加工,采用鸡枞菌子实体为原料,洗干净后磨成酱醪与辅料混合:装瓶杀菌成为鸡枞酱。并对鸡枞酱用化学方法和仪器法分别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鸡枞酱颜色鲜艳,为浅红褐色,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8.51%,含有17种氨基酸和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脂肪1.22%,以及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鸡枞酱是一种营养丰富老幼兼宜的调味品。这为鸡枞菌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鸡枞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鸡枞菌营养要求,实现鸡枞菌的人工栽培.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研究鸡枞菌菌丝体对不同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需要.结果表明,鸡枞菌菌丝体在葡萄糖为碳源,氨基酸为氮源时,最适C/N为12~14:1.在分别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为氮源时,鸡枞菌菌丝体的生长最好,其生物量最高,鸡枞菌菌丝体对Ca2 的需要量最大,其次是K1 和Mn2 .对VB1、VB2、VB3,VB5、VC、VM的需要量在3.5mg/L时鸡枞菌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对VB6、VB12的需要量在2.0~2.5 mg/L时,其菌丝体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鸡枞菌氨基酸组成及硒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立扣  潘欣  岳爱玲  罗燕  李蓓  张悦  姚琼  吴琦  郑林用 《食品科学》2011,32(14):245-248
采集获得四川省内10种鸡枞菌,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度仪分析其硒元素含量,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枞菌子实体氨基酸含量高,总氨基酸为15.92%~28.86%,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08%~10.20%,普通鸡枞、裂纹鸡枞、乌黑鸡枞、谷堆鸡枞、粗柄鸡枞及小鸡枞的氨基酸含量均超过20%,其中谷堆鸡枞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分别达到28.86%、10.20%。鸡枞菌中硒含量亦较高,为长根菇的3~18倍,其中乌黑鸡枞含量达到(1.2286±0.0340)μg/g。可见四川省鸡枞菌氨基酸种类、硒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采集鸡枞菌(Termitomyces)子实体,对其进行rDNA-ITS 区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测序,利用MEGA5对rDNA-ITS不同区域作序列分析,并构建鸡枞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10 种鸡枞菌中,测序结果表明鸡枞菌rDNA-ITS区长度在527~661 bp。系统发育树表明,10 种鸡枞菌中,有8 种鸡枞菌各为一支,尖盾鸡枞菌与球盖白蚁伞聚为一支;待定种A1、E1、H1独为一支,可能为新种;B1、G1、D1可能为谷堆鸡枞菌;I1可能为根白蚁伞;ZZ1可能为粗柄鸡枞菌;待定种C1不能明确。结果证明,ITS1及ITS1-5.8S rDNA-ITS2可用于鸡枞菌进行种间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但ITS1区构建的鸡枞菌种间系统发育树支持率最高,ITS2区可辅助进行某些待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