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三维数字化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对某型柴油机机体进行工艺设计及试制验证。三维环境下演示坭芯装配,优化下芯顺序,用三维铸造工艺仿真模拟软件进行优化,提高铸造工艺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为后续铸造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铸造模具设计的工作效率,应用ProE软件实现铸造模具的三维设计。以汽缸体铸造模具三维设计为例,通过ProE软件实现零件铸造工艺设计,并根据三维模型改进铸造工艺,最终得到模具铸造的三维实体模型,明确了ProE软件在汽缸体铸造模具三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某球墨铸铁件的铸造工艺优化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三维绘图软件Pro/E对某球墨铸铁工件做实体造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ViewCast对铸件完成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预测铸件产生缩松部位和形成原因.根据模拟结果设计了球墨铸铁工件的浇注系统,对方案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了合理的铸造工艺.  相似文献   

4.
基于OpenGL的消失模铸造生产线设计的三维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计算机图形技术应用到铸造生产线的设计中,提出铸造生产线三维设计的新方法。利用OpenGL和Visual C++,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消失模铸造生产线的三维设计软件,并通过设计一条年产1500t钢铁铸件的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展示了消失模铸造生产线三维设计的流程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灰铸铁件轴承座铸件的浇注工艺,使用Pro/Engineer将零件图转化为三维实体图.结合设计的铸造工艺,应用ViewCast软件模拟了灰铸铁件轴承座的凝固过程;通过对比两种铸造工艺方案的模拟过程,分析铸件凝固和缺陷模拟结果,获得了较为合理的铸造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6.
复杂柴油机缸盖研制过程中CAD/CAE工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新型缸盖结构的分析,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中的高级曲面建模功能完成缸盖铸件及其工艺数字化建模;应用铸造工艺模拟软件ProCAST对前期设计的两种工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对优化后的工艺继续二次优化,获取合理工艺。结果表明,经二次优化后的铸造工艺充型凝固过程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实际解剖显示,模拟结果与解剖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清华大学开发的计算机三维数值凝固模拟软件FT—Star的功能及其在二重集团公司的工艺性试验和应用研究。解决了软件实际应用于铸钢件凝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摸索出一些计算经验和规律。对不同铸钢件如何恰当地剖分网格、确定缩孔缩松判据参数、优化补贴工艺设计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保证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可靠。实现了铸造缩孔缩松缺陷的预测,避免过去靠经验来进行铸造工艺设计,使工艺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大大降低了铸造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1.5MW风力发电设备用轮毂铸造工艺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铸造凝固模拟软件作为一种有效的铸造工艺设计和优化工具,在铸造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Pro/E维造型软件造型,应用铸造CAE软件完成了对1.5MW风力轮毂铸造过程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基于模拟结果,优化了铸造工艺,指导铸件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软件对炼化原油泵体零件进行了实体造型,铸造工艺设计过程中主要用模数法进行了冒口设计和计算,并采用铸造模拟软件进行充型、凝固模拟分析,确认了浇口、冒口的尺寸和具体位置,从而保证了铸造工艺设计的正确性,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铸造工艺。同时加强铸造生产各工序环节的控制,最终获得了高质量的炼化原油泵体铸件。  相似文献   

10.
铸造工艺CAD/CAE在进气管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铸造工艺CAD/CAE系统应用到汽车进气管零件的设计中,能够较完整地完成三维实体造型到最后生成模具的全过程。在UG造型软件基础上开发了铸造工艺CAD系统,包括工艺参数设计、置口设计和浇注系统设计等模块。在CAE系统中,对铸件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以便校核和优化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1.
董海东 《模具制造》2013,(11):79-84
针对目前高职模具专业塑料模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选题不规范、考核不准确、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以我院2011级模具专业学生的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为契机,采用真实案例作为训练任务,综合运用模具CAD/CAM/CAE技术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实现整副注塑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分析及编制、制造、装配与试模等全过程训练,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企业注塑模设计流程和岗位能力技能进行分析,阐述了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区别和联系,论述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目标、内容和措施,课程整合注塑模具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有关内容,引入了模具企业普遍应用的设计方法,将CAD二次开发软件作为实践教学平台,以典型注塑模具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证、改进教育质量的重要途经,是以专业全体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认证的主要目标。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重庆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对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组织形式、实施方法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彭广威 《模具制造》2012,(11):85-87
冲模设计课程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为适应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将3D软件融入课程教学以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雷  于铭杰  安航航  韩传基 《连铸》2012,31(6):30-32
介绍了莱钢近终型异形坯连铸机钢水工艺流程、钢包浇注、中间包浇注、无氧化全保护浇注、结晶器参数设计、保护渣设计、二次冷却等生产实践。通过生产工艺优化和技术改进,使异形坯连铸机浇注技术不断成熟,生产组织稳定顺行,铸坯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史朝辉 《模具制造》2014,14(11):88-91
为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能有机融合,在加强学生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快又好的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本文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性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高职类院校在此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在3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项目化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铸造工艺设计是铸造生产的核心环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铸造工艺设计、优化,对提高铸造工艺设计效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计算机技术指导铸造生产主要是在铸造数值模拟、基于商用CAD软件的铸造工艺CAD二次开发的研究与应用,以及PDM、ERP等管理软件对铸造企业信息化的支持。本研究提出基于KBL技术的铸造工艺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在容纳铸造基本知识库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了铸造工艺CAD、CAE、KBE等工艺设计技术和PDM、ERP等工艺信息管理技术;本研究阐述了在数字化平台下的铸造工艺设计、优化、管理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铸造工艺数字化平台的框架体系;同时,在此框架体系内,针对核心的铸造工艺的智能化设计方法、铸造CAD/CAE一体化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该铸造工艺数字化平台的研究是将铸造工艺CAD、CAE、KBE与PDM等多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管理有机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以推动计算机技术在铸造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耿冬妮  贾帅  寇莹  吴超 《铸造技术》2020,(3):299-302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探索了3D打印-铸造模块交叉融合开放实训的教学模式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应用前景,包含课程体系、运行机制及实训效果等内容。3D打印-铸造两模块交叉融合实训使用包括三维建模、3D打印、熔模铸造等技术进行金属材质的产品制造,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此举有效的推动了工程训练中心的模块建设和实训改革,对于工程训练中心后续全面开展模块交叉融合式的开放工程实训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叉车后桥零件为例,本着产品轻量化的目的,应用拓扑优化技术及铸造工艺仿真技术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和工艺方案设计。在保证零件刚度最大化的前提下,对叉车后桥进行优化减重方案设计,经过两次拓扑优化和强度验证,零件质量减至21.77kg,减轻率为38.97%。同时运用铸造CAE技术对零件的铸造工艺方案进行设计,实现了浇注工艺缺陷的最小化。结果表明,CAE技术在精铸件的轻量化开发过程中起着缩短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值模拟的形状优化方法在冒口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丹  张卫红  李付国 《铸造》2004,53(2):129-132
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将结构优化领域中的形状优化方法应用于浇冒口的设计过程,建立设计、分析和优化的集成系统.针对铸造工艺建立了优化模型,并给出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分析公式,首次利用全局收敛法(GCM)自动获取优化过程的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最后给出一个冒口优化设计的算例,证明该优化模型和算法的可靠性,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同时达到了材料损耗最小的目的,实现了浇冒口系统参数的自动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