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敦雄厚的金融基础和实力是助力其成为全球顶尖科创中心的强劲动能。英国和伦敦市政府推出的系统、高效的科技金融战略和政策体系发挥了良好的催化作用,将伦敦的金融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有效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双循环"背景下,上海要承担起国内国际的金融和科技重要链接的重大使命,需要借鉴伦敦经验,以科技金融发展促科创水平提升,不断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践行上海路径。  相似文献   

2.
上海2040总体规划城市愿景是"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愿景的实现需要卓越的综合交通系统进行有力支撑。轨道交通系统是上海综合交通体系的主动脉,通过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创新来提供全球一流的轨道交通服务,对上海而言已迫在眉睫。借鉴亚洲全球城市东京、新加坡、香港在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通过区分线路层次、提高线网密度、缩短发车间隔、简化轨交换乘等创新手段提升上海轨道交通发展水平,可以有效助力上海构建卓越的全球城市,打造一座建立在轨道交通之上的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团队人才队伍、外部政策环境、团队文化氛围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优化团队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外部环境,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改革创新的文化氛围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对黄河水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环境现状、创新能力现状和激励机制现状等问题,采取加强宣传、建立机制、组建团队、校企合作、重点扶持等措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在科技、制度、管理和文化等实践中创造新产品、新价值、新成果所体现出的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高校既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承载体,又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输出体。高校在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方面具有基础作用,高校应运用政府、产业、高校"三重螺旋"理论,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体系,开发创新课程,弘扬创新文化,搭建校地共建平台,提高研发交流能力。这对于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锤炼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人才迁徙和流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众创空间建设在高效、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科创中心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众多空间的服务能力,促进各类众创空间持续良性发展,是上海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在上海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战略背景下,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创中心、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战略需求和大众创新创业的发展诉求,坚持营造浓郁双创文化氛围,坚持开放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以专业化为核心、促进众创空间内涵式发展,以集群化为重点、促进众创空间协同型发展,以特色化为根本、促进众创空间多样性发展,以市场化为牵引、促进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政府有目标、有步骤、有组织、有措施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政府将科技资源配置到国家需要的领域和地域的有效途径,是政府引领并指导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重点任务及政策取向.近年来,国家对科技计划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深入...  相似文献   

8.
由联合国相关机构、研究型大学、研究院与咨询公司等不同机构提供的各全球城市评价体系日益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参考。"城市发展指数"、"亚洲绿色城市指数"、"全球城市指数"以及"全球150城市指数"等全球城市评价体系或者通过对全球各主要城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估,或者通过对诸如可持续发展等某一具体领域进行专门性评估的方式对全球各主要城市进行排名。这些排名对上海打造全球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排名显示上海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较伦敦、纽约等其他城市,上海仍在科研能力、可持续发展、公共参与、宜居、文化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存有差距。对此,需要构建以上海为评估核心城市,并且能够做出基于针对性考察的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区域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提出了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如何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高校创新主体的作用,认为通过组织管理体系、人事管理制度、科研组织模式、人才培养模式4个方面的改革,可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地方高校更加明确定位、服务所需、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技术创新与飞跃的动力来源。在此基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相关理论,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对吉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分析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部分科技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科技计划作用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科技发达国家高效有序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情况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经费来源方面应进一步引导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也是一种常规性的管理活动,是指企业在技术、营销、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自我超越,最终引起或改进企业的产品,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转绩效。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创新培育、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成果四个要素。创新体系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而因子分析可以为创新体系提供现实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
(五)关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主体地位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等系列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这对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必将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 以及科研机构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优先扶持行业排头兵的科技创  相似文献   

15.
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在全球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外界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的整个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难以全套照搬,但是其中的一系列思路和举措是完全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做好职业开放日活动、多渠道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类职业教育引入"绿色建筑"、借鉴双元制背景下的学徒培养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北京高校在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创新知识的产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优势明显,但还存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作用发挥不明显、创新动力不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今后,北京高校应努力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开放创新格局构筑等方面探索有效路径,深度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释放高校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7.
作为智慧端的科技与作为资本端的金融的有效连接,是国家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源。首先分析了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成就与问题,从5个方面分析总结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促进机理,在借鉴德国银行主导型、日本的政府主导型与以色列政府及基金共同主导型3个成功模式及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科技金融创新的3个尺度,即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顶层设计与实施路线等3个平衡,为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陆续开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工业互联网和5G+等信息科技领域战略规划研究,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对城市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全球层面"线下"转"线上"的生产生活趋势驱使传统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研究转型,城市区位的重要性大幅下降。通过借鉴全球核心城市发展经验,深圳已提前谋划系列信息科技领域规划,综合运用财政、科技、人才等创新政策以寻求新的城市增长极和发展动能,为深圳建设产业战略高地奠定基础条件。通过分析深圳作为"双区"定位的内涵,探讨深圳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前瞻性规划思路,为其他城市信息科技领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电机与拖动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育模式,从定位、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电机与拖动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长三角城市都把融入"上海经济圈"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在我国进入了"新常态"发展期后,迫切需要解决经济增速下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新的发展动力模式等重大问题。在新形势下,上海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长三角城市接轨上海也有了新的内涵。作为积极应对上海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长三角城市应重点接轨上海的大开放格局、大平台支撑、大制造体系、大服务功能和大科技创新,通过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企业对接、政策对接、信息和服务对接、人才对接等方式,借助上海的国际化平台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