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领域中儿童服务设施规模和质量的供给不足,这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提出大相径庭。本文从儿童需求角度,运用文献资料、用户跟踪观察法等方法,对浙江省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游乐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四个方面现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也作为项目前期调研成果,为后续儿童服务的公共设施设计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吟兵  方凯伦 《包装工程》2016,37(10):90-93
目的研究城市公共设施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性化设计。方法从公共设施中人性化设计原则入手,针对大众的差异性,明确了城市公共设施中人性化设计的重点。通过对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通设施、信息设施、休闲设施、服务设施的应用案例进行分类研究,展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设施中,人性化设计的具体运用。结论人性化设计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的运用,提升了城市公共设施原有的功能,使其更加实用化、时代化、艺术化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吴琳  薛正 《包装工程》2019,40(14):297-299
目的 探究公共设施在社会属性视角下的创新设计思路及具体措施。方法 从公共设施的具体定义和内容着手,结合现代城市的社会属性定义与分类,总结其中的可持续化、社会审美、生活需求、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突出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公共设施设计内部,从与这些突出特征相关的设计方向,分生态化设计、通用化设计、交互性设计和信息化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究,同时列举相关案例对设计构思进行验证与实践,探索优化设计后的公共设施对现代城市的推进和对社会属性的尊重与发展方面的影响。结论 城市社会属性的变化与发展,对公共设施设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满足可持续化需求、大众审美及人类生活角度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实践,实现了功能与精神的结合,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创造了符合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4.
方敏 《包装工程》2020,41(2):243-248
目的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公共设施存量不足与质量太差导致各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强人意。文章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为基础,探索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原则。方法以用户为中心,从公共设施设计的社会可持续性内涵出发,提出从提升整体服务价值、保障服务的均等化及基于设施全生命周期等三个角度进行设计研究。结论为了提升公共设施的社会可持续性,以"场"为基础进行公共设施设计的前期研究,关注公共产品功能的普适性,进行基于闲置的共享平台的可行性探索与设计和提升设施的功能可拓展性,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为前提,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刘昱晓 《包装工程》2022,43(18):377-381
目的 结合当前城市发展问题,聚焦公共设施的长远发展,探索可持续理念的有效融入。方法 首先从城市公共设施与可持续理念的定义出发,分析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及范围,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层内涵;其次从影响层面分析可持续理念作用于公共设施的材料、体积、重量、工艺、效能等方面的表现,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打好基础;最后以整体、环保、能源等视角分别对公共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延展,探索公共设施的设计方向和设计方法,找寻更加科学的可持续设计思路。结论 可持续理念是当前城市发展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其作用于公共设施这一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文明载体,能够让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及审美需求,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功能与精神的结合,创造出更加理想、长远的城市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6.
选取国内外社区管理服务设施标准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城市社区纽约、曼哈顿、澳大利亚、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社区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类别和项目标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要加强服务性质和功能的设施的标准化类别和项目配建;加强服务老、幼、病、弱、残等群体服务设施类别和项目的配建;加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注重文化、教育、体育、休闲、公园绿地等设施类别和项目的配建.  相似文献   

7.
孙志伟 《包装工程》2022,43(8):376-385
目的 提高壮族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水平,提升游客使用体验,丰富拓展壮族特色文化的文旅融合路径。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采用现场问卷调研与网上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游客数据,筛选出相应的游客属性及游客对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设施需求的关键词,经过归纳将需求分为5类,包括空间需求、补给需求、安全需求、信息需求、放松需求,以及与各项需求项对应的24项高速公路服务区相关设施,通过Kano模型对各项设施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结果 通过计算Better和Worse值,最终确定了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需求类型及重要度排序,以此为基础提出壮族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施的配置策略及与之对应的壮族民族文化融入方式。结论 在壮族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中,各种类型服务区设施因游客的使用需求不同其设计配置策略也有所区别,配置过程中可遵循必备型设施风格的统一,有利于快速建立壮族文化符号,结合具体情况加强意向型、魅力型设施设计水平,以提升游客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8.
刘存  董斌 《包装工程》2018,39(2):197-201
目的研究中日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差异性,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中日两国在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的发展历程、服务理念和功能应用,总结日本先进养老经验,提出符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发展的构想。结论日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相对完备,而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在设计理念、无障碍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借鉴日本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设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灿灿 《包装工程》2022,43(22):405-407, 424
目的 探索当前地铁车站公共设施的多元化设计思路与多样性设计实践。方法 地铁车站是当前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出行工具,也是外地旅客完成旅途的一种良好选择。从地铁车站的导向、文化和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类型总结,对城市交通和城市文化的积极意义进行总结,指出对相关设施进行设计研究的必要性。以原则为指引,分别列举了结构、功能和审美层面的具体原则。从整体性视角进行各个方面的系统协调设计尝试,从文化视角尝试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设施设计,从人性化视角分析各种设施对以人为本的尊重与表达。结论 地铁车站公共设施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从时代的发展出发,针对具体的审美和功能需求展开多元化的设计尝试,能够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和审美诉求,给受众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让地铁车站变得更加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标准是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收集了现行和已经立项制修订但未颁布的30项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标准,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标准体现了绿色社区、感知社区等建设和发展理念,项目类别和体系类目基本齐全,标准化呈加速发展态势,内容越来越体现民生。但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标准缺乏顶层设计和完整体系,结构不合理,标准化滞后,标准制修订周期长,更新慢。因此,要从更新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实现标准下沉、缩短制修订和更新周期、注意主次轻重、差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标准化工作,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11.
孟瑞芳 《包装工程》2023,44(14):429-431, 460
目的 探索生态化设计理念影响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路径。方法 从整体性视角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展望,结合总体的城市发展现实背景与特点,聚焦公共设施,明确公共设施是一种城市建设中的衍生物,其发展不仅影响着城市面貌的更新,更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从意义和原则层面展开论述,从基本的生态化设计内容到其为公共设施设计带来的一些有益指导和思路展开细致的发展方向探索。立足自然、人文、服务等层面,就未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展开深入分析,并以照明灯具、公共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相关的设计畅想,探究城市公共设施的生态化发展路径。结论 生态化的公共设施对提升城市的整体性、宜居性、审美性有着突出作用,是促进城市朝着健康、人文方向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王言波  王琪 《包装工程》2019,40(6):294-296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地域特征的融合与创新。方法结合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概念,从实用功能、装饰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角度分析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公共设施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探讨,总结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价值;就地域特征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加以辩证分析,分别从地域历史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地域材质元素等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进行综合探究,并给出了具体的相关案例;在宏观角度探讨未来公共设施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与策略。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文化、经济、民俗、特质的重要体现,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灵感来源加以融合,能够给公共设施设计以独特的风格与特征,是城市彰显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获得更高审美享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吴余青  朱奕苇 《包装工程》2023,44(16):440-446
目的 探索符合生态美学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 从生态美学视角出发,提出符合生态美学的公共设施的生态特征和设计原则,并从实用性、可持续性和可识别性3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策略。结论 符合生态美学理念的城市公共设施具有可循环再生、可重复使用、材料节约化以及设计简洁化4个特点。因地制宜、和谐共生、文脉延续和兼顾美观是生态美学下公共设施设计的4个原则。实用性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基础,可从功能实用和生态实用2方面实现。可持续性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重点,可以通过自然生态材料的选择、对自然生态能源的利用以及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共存方式上实现。可识别性是空间公共设施设计的亮点,其包含了对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的因势利导和古为今用,实现本土文化的可识别性,不仅有利于城市自然生态和谐,也有利于民众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成刚  杜丽娟 《包装工程》2022,43(16):392-395
目的 结合城市广场的发展需求深入探索广场公共设施的设计方向,并沿着设计方向思考与总结科学的特色化设计路径。方法 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深入探寻便不难发现公共设施一直跟随其中,给社会生活创造了更多的选择,也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其价值是十分突出的。从城市广场的基本组成和存在价值展开分析,就当前城市广场的公共设施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提取其中普遍存在的几方面问题,然后借助城市广场对公共设施的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最后分别从对人的尊重、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两方面总结具体的特色化设计思路。结论 城市广场是城市文明和魅力的展示窗口,对其引起重视,寻找合适的特色化设计路径,总结理想的方式方法,能够实现更好的呈现效果,从而将人们便利、安全、舒适的体验升华到赞许、留恋的层面。  相似文献   

15.
徐鉴 《包装工程》2023,44(2):329-331, 338
目的 探索公共设施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表现。方法 城市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风景,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元素,在当前的时代发展步调下,其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现实的设计实践中探索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艺术化表达成为必然,而其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也趋向成熟。结合当前公共设施设计中对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了几方面可遵循的应用原则,并分别就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材料、色彩、造型和文化内蕴等细节展开论述,同时辅以几个具体的公共设施设计案例,深入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其中的融合之道。结论 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够进一步将城市的特质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进行表达,使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也给弘扬城市传统地域文化创造了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韦宇欣 《包装工程》2019,40(14):294-296
目的 探究城市公共设施在文化层面的全新表达及策略。方法 从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文化的重要关系入手,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觉污染、盲目照搬、功能与形式单一等现存问题,总结城市公共设施文化元素的融入方式,如与文化结合、与环境结合、与发展结合等要点,从互动性、趣味性、人文性等方面探究设计方法与策略,提出几个相关的实例进行论证,最后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出发,展望更加多元化的设计思路与策略。结论 公共设施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导致了多种雷同、单一的设计现象出现,不具备识别性的公共设施根本无法传递城市的精神文化,更无法去塑造城市形象,因此,分析中国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存在的弊端以及文化元素的融入,是展现独特的城市文化,造就独特城市形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顺锋 《包装工程》2018,39(14):237-240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及方向。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在人们生活、休闲、交流、休息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分析其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总结未来的设计原则,从生态、科学、人性、审美等视角探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方向,再分别深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两方面探讨具体的设计策略,探索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尝试找到环境、人的最佳平衡点。结论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关系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其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思考及实践,能够营造出更富活力的城市空间,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8.
孙立军 《包装工程》2019,40(6):297-300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方向及其对地域文化的解读与重构策略。方法从文化与设计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文化性表达意义及作用。从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入手分析不足,进而分析地域文化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城市公共设施中运用地域文化,最后分别选择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景区公共设施的地域文化构建及设计案例,总结未来城市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相融的注意事项。结论关注城市特定地域内的文化积淀,深入城市内部挖掘其独特的风俗及文化,不仅可以使公共设施的具象美更加凸显,还能让城市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使人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展示形象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9.
李海霞 《包装工程》2019,40(2):221-224
目的探究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由城市的发展轨迹切入,提出城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从客观角度深入剖析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缺失,得出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迫切性,并分别选取了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商业步行街和城市公交车站等公共空间的设施设计理念及实例,对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全新解读,总结未来进行文化重构的有效策略。结论公共设施与城市建筑共同构筑了城市的外在形象,在公共设施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气质、风格及市民的精神风貌,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塑造城市独特的精神风貌,还可以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