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服饰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的流行是"适者生存"之"适",体现着中国古代儒道哲学淡化人的形骸,注重人的精神的思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丝绸服饰逐渐消沉,如何使得其在当今社会重"生"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丝绸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论述了其在当代复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丝绸服饰凝结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与中华民族成长中的休养生息密切相关。然而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没落,丝绸服饰的面目已有所变异。现主要通过对丝绸服饰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其在市场定位、品牌建设和产品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对其产品设计趋势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丝绸服饰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夏军 《丝绸》2005,(4):35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高档丝绸展区新闻发布会暨基地授牌仪式于2005年4月2日下午13时30分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召开,有150余名嘉宾及新闻记者出席了此次发布会。“高档丝绸展区”由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和中国丝绸协会主办,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和北京凯丽服饰有限公司承办。设立高档丝绸展区,也是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有史以来第一次。本次参展品牌包括,凯喜雅(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喜得宝(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奔仙(江苏奔仙丝绸服装有限公司)、桑迪丝(深圳华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她们的所属企业均于去年首批获得…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丝绸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章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 ,整理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丝绸服饰纹样的特点 ,并据此认为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由先人们创造的丝绸服饰纹样对当今丝绸纹样设计的重大影响 ,实际上正体现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继承 ,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丝织技艺水平 ,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它是中国和世界的科学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隋、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丰厚的经济基础刺激着社会对服装的需求,纺织印染技术也大大超越前人,为丝绸服饰的兴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丝绸服饰文化在整个中国传统服装中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突出表现为唐代史诗般壮丽的文化以及绚丽多姿且奔放豪迈的服饰,与宋代理性倾向的文化以及素雅朴实的服饰文化风尚两种极端的对立。这急转而下的服饰风尚变迁,恰恰展现了这一时期丝绸服饰的多样性和多变性。1 丝绸衣料与纹饰图案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织造、印染与彩绘技术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当时丝绸业的发展,从而使丝绸服饰质料品种呈现多样化趋势,形成了宋代特色的丝绸服饰质料。基于此,力求探索对于宋代纺织技术和丝绸品种质地等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祖先发明创造。经历代中华民族子孙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地技术积累、设备完善而成就于人类物质文明之精品。四千余年来,丝绸从农副业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产业,在各朝代的农业、纺织、商贸等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丝绸服饰、丝绸文化、丝绸经济,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献、典籍、著作之中,都有大篇幅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辽宁丝绸》2006,(1):F0004-F0004
丝绸是经典、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丝绸文化与中华文明始终携手共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服饰图案为丝绸印花设计的取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取材苏州甪直水乡民间服饰图案,以三种基本设计方法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丝绸印花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取材水乡服饰图案素材应用于丝绸印花设计中,选择性提练水乡服饰图案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分解、重组,或和新元素重新搭配的设计方法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在丝绸印花图案设计中采用个性鲜明的甪直水乡服饰外形作为主要元素的设计方法,突出取材对象的特征有效性较强。借鉴和采用时尚品牌服饰图案的设计方法,同时融入水乡服饰图案元素,可以设计出新颖时尚的丝绸印花图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丝绸》2006,(4):F0004-F0004
丝绸是经典、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丝绸文化与中华文明始终携手共行。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15,(12)
针对明清帝王丝绸服饰的纹样,采用比较研究法,从纹样的造型、类型、构图、色彩及工艺等几个方面,对其纹样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揭示明清帝王服饰纹样各自拥有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明清帝王服饰制度在传统汉族帝王服饰制度文化的基础上,纹样的造型、构图、色彩及工艺表现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显示出中国传统帝王服饰文化制度的发展性和延续性。这一研究成果有力地说明了清帝王丝绸服饰的共同性及差异性,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两个不同时期帝王丝绸服饰纹样的特点和异同。  相似文献   

12.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时装设计师们将解构主义表现手法引入丝绸服饰设计中,颠覆了传统丝绸服饰的概念与意义,创造出年轻化、时尚化、多样化的崭新形象,并赋予丝绸服饰全新的时尚意义和审美标准。结合后现代服饰设计语言及解构主义的特征,探讨丝绸服饰设计中的设计观念、款式结构、材质面料、色彩图案等几方面的解构表现,旨在为丝绸服饰创新设计提供借鉴。丝绸时装的解构主义设计手法突破了传统设计思维模式,在不断的否定与肯定、颠覆与创造中,演绎出千变万化的丝绸服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丝绸服装创新设计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丝绸》2006,(3):F0004
丝绸是经典、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丝绸文化与中华文明始终携手共行。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丝绸》2006,(2):F0004
丝绸是经典、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丝绸文化与中华文明始终携手共行。  相似文献   

15.
吴厚林  蒋倩 《丝绸》2007,(2):9-11,21
丝绸和传统中式结构两者被视为中国元素的典型代表。文章着重讨论了中式结构在丝绸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并认为将传统中式结构结合现代造型手段运用于现代丝绸服饰设计中,可塑造出简约华美、气韵流畅、富于韵味的现代丝绸服饰,展现灵动而富于意趣的人体美。  相似文献   

16.
吕昉 《丝绸》2012,(6):59-62
尝试运用消费主义文化理论,借助符号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解释当代丝绸作为奢侈品和设计品的意义。提出国内的丝绸服饰设计应该关注年轻和大众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有更丰富和多元符号意义的丝绸服饰,使消费者能通过丝绸服饰来建构身份、建构自我、建构与他人的关系。认为丝绸服饰品以及类似的传统服饰制品,除了在服用性能、穿着舒适性方面进一步适应现代生活之外,其设计、销售、品牌传播等方面,也要适应现代消费者特别是感性消费、符号消费的特点,开发适合中端消费者的优质设计品,才能抓住年轻人的心,也才能实现本土丝绸品牌的振兴。  相似文献   

17.
姜淑媛 《丝绸》1993,(11):44-45
在人类社会已达到高度文明的今天,服饰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以后,以其崭新的风貌进入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历史时期。在我们这个色彩斑斓的文明古国,丝绸服饰以其耀眼的光茫闪烁在世界的东方。笔者拟就丝绸服饰美感谈三个方面的体会供商讨。  相似文献   

18.
探悉我国各民族丝绸服饰品的传统和现状(如使用情况、态度等),以及人们对现代民族丝绸服饰产品的要求和期望。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民族丝绸服饰产品的发展和创新思路,为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提供实用价值的依据,促进丝绸业和少数民族丝绸服饰产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丝绸是经典、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丝绸文化与中华文明始终携手共行。一条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成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这条银色飘带,把中国、印度、希腊、古罗马和波斯文化联结起来,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丝绸是美丽的,被人们誉为“纤维皇后”;丝绸是绿色的,她是天然蛋白质动物纤维,又称人体第二肌肤;丝绸是稀有的,她仅占世界纺织纤维总量的千分之二。丝绸家族有两位个性不同的成员,分别是桑蚕丝绸和柞蚕丝绸;桑蚕家养,细腻柔美,柞蚕野外放养,粗犷华丽。她们平分丝绸的美丽秋色,更频添…  相似文献   

20.
从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开始,在不同思想风格、不同区域文化中熏陶、浸染,中国传统丝绸服饰从奴隶制社会的呆板、定型阶段向多元化解放,融合并趋于成熟。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汉民族以儒家为主流的思想文化格局,礼制思想文化得到进一步完善。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让老庄的玄学思想流行起来,成就了这一时期独特的魏晋风度,意外地引领了中国古代服饰风尚,甚至是丝绸服饰的时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