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调查中,大多数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是最危险、最容易致癌的,而专家们则认为吸烟和部分普通食品更危险。之所以造成这种认识的悬殊,是因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近日,记者就食品的安全感的问题采访原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里特教授。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着很多误区,而这些误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态度,如何"利用"误区来打开经营局面,是商家面临的极大问题。在一次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调查中,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是最危险、最容易致癌的,而专家们则认为吸烟和部分普通食品更危险。之所以造成这种认识的悬殊,是因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态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曝光接连不断,相关媒体对食品添加剂众说纷纭,其中不乏部分媒体由于自身对食品添加剂的片面认识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市场.以至多数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是有害的,进而谈“剂”变色。记者曾在马连道家乐福超市对前来购买肉制品的消费者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刺的认识不容乐观。所有的被访人都认为食品添加剂不安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外食品》调查显示,有五成消费者曾遇乳品质量问题:遇到问题后,有八成消费者是选择去找经销商解决。消费者认为.找经销商解决是最直接的方式,因此经销商的服务以及解决方式直接关系到事情能否】顺利解决。所以,在问题频出的乳品行业,处于中间环节的乳品经销商担负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他们应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在复杂的乳业环境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5,41(4):53-53
目前市场上不合格的食品还不少,消费者买QS标志食品最安全。今年三季度省质监局抽检结果显示,贴QS标志食品平均合格率迭90.6%,比非QS标志食品高8.3个百分点。“两节”前9大类食品专项抽检,其合格率又比非QS标志食品高出9.5个百分点。今天,在省质监局举行的“两节”食品专项打假抽检情况通报会上,该局局长刘爱才建议消费者多选购QS标志食品。  相似文献   

6.
许罡  赖玲 《食品与药品》2005,7(6B):72-75
近年来,百姓遭遇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不胜枚举。而今年上半年,老百姓也被真真假假的食品安全问题弄得苦不堪言,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苏丹红1号了。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近日的监测结果,水果、大米、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饮料、蔬菜、鲜肉、发酵性豆制品、膨化食品、葡萄酒消费者,该如何在质量良莠不齐的食品中练就“火眼金睛”,将食品带来的危险降到最低?还是请专家带领我们从以下8类“危险”食品中突围。  相似文献   

7.
产品不合格,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不说,还增加很多不便、烦恼甚至危险。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首先要保证质量,以此来保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我认为这是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谈速冻食品的质量──致消费者和销售者史维一(上海广播电视大学,200000,上海)于广大销售者和消费者对在我国新发展的速冻食品的特性尚未充分认识,为此,本文欲就速冻食品的质量,进行概要地论述,以便于销售者、消费者有个较科学的认识。1速冻食品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9.
钱惠琦 《食品指南》2012,(12):58-61
安全的食品离不开安全的包装,很多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都可能暗藏危险,需要消费者认真提防。  相似文献   

10.
《山东食品发酵》2007,(2):35-35
山西省商务厅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病死牲畜肉和蔬菜中农药高残留,是令城市消费者“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1.9%、22.6%和19.8%。  相似文献   

11.
标签是显示食品组成成分、食品特征和性能.向消费者传递食品营养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消费者最简单、最直接获取相关产品所需知识的途径,但目前市场上的食品标签可谓五花八门.极不规范。例如.同样是酿造酱油.有的列出用料,成分一长串.有的则只有寥寥几个字;同样是汤料,有的就列出了每一定量的产品中所包含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市场准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位消费者的最基本的权益,而在当今日趋复杂的现代食品经济体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各国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重要课题。我国人口众多,环境保护意识差,对食品安全构成的危险因素很多,因此食品安全状况尤其不容乐观。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因制造、贩卖假冒伪劣商品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接连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凯 《中国食品》2011,(14):93-93
近期”塑化剂”事件使广大消费者人心惶惶。为增强群众对“塑化剂”的认识.提高群众科学选购食品的能力.6月19日上午.乐陵市工商局在文化娱乐广场设置宣传点.开展了以“向塑化剂坚决说不!”为主题的宣教活动。活动中工商人员积极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引导健康安全消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若发现疑似含”塑化剂”的有毒食品.应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断走向多样化,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关心食品的安全、卫生、口味,还关心是否环保等。消费者的消费新潮推动食品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和成熟,另一方面,食品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食品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长远发展已成为每个食品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食品企业要积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此为手段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实施餐饮量化分级管理公众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公众对北京市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认知认可情况以及相关消费行为。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东城、海淀:昌平3个区的A、B级餐饮单位就餐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名消费者中有42、26%听说过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其中77、83%的人见过餐厅门口的等级标志牌;消费者对A级单位总体满意率为95.73%;(2)95、90%消费者对量化分级制度表示支持,86、94%消费者认为实施量化分级对卫生等级低的企业有促进作用。(3)影响消费者就餐选择前两位的因素依次是卫生状况(42.64%)和就餐环境(42.23%);餐厅卫生方面消费者最关注的依次是餐具是否干净(26.63%)、餐厅装修(23.37%);对卫生状况好的餐厅,51.27%的消费者表示会无条件向亲友推荐,45、68%的消费者表示如果饭菜口味或价位也不错就推荐。结论公众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有较高的社会认同,但总体知晓率和公众对餐厅卫生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提示有关宣传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在糖果.休闲食品等最具竞争力的食品行业中,制造商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总是不断推出各种新口味并力图借助醒目的包装形式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同时,新的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更新、零售商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使食品生产商面临更大的压力。对他们而言,缺斤短两,食品安全等问题会使产品形象大大受损。据某咨询公司对因安全等问题召回的食品所产生结果进行的调查.超过半数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不会选择购买该产品.这是食品生产商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如何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消费者源源不断的提供放心安全的新产品?很多知名公司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使用梅特勒一托利多Safeline和Garvens在线检测设备,使用为自己量身订制的产品检测解决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品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必需品,每天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就可以看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食品广告,不论是在商场、超市还是街旁的商亭,食品都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最近的一个时期,食品质量出现的问题频频出现在媒体的各种报道中.一些不法商贩收购餐馆废弃的“地淘油”,提炼之后制作油炸食品卖给消费者,大量一次性餐盒被回收后,随便洗洗又重复给用餐者使用.  相似文献   

18.
《轻工机械》2007,25(3):137-137
美国Freedonia集团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奶制品的营养问题,并且认为包装容器越小,里面的食品就越新鲜。这一消费倾向将使奶制品包装市场的需求增长4.1%。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希望利用区块链以及衍生的技术来促进及保障食品的安全,消费者知情权、人民的健康,以及整体食品行业生产力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保障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供应。"Ifoods chain创始人林汝吉博士提道。暨南大学曾经做过调查显示:消费者选购食品时,59.3%的受访者最关心相关检验证明,相比之下,价格、品牌、生产加工地和外观等关注并不高。由此可见,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因为无法直观地识别食品的优劣而担心食品质量,因此渴望拥有更多高科技手段能随身协助判别食品的品质。"我们认为区块链不可  相似文献   

20.
日趋严格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日益提升的消费者安全意识,都要求食品制造企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其品牌声誉。2010年英国食品标准局报告116起物理污染事件,其中66%来自于与食品本身无关的外来物质,这些外来物质中多是细小金属.其对消费者的伤害是最直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